对“备好课”的思考
浏览次数: 145次| 发布日期:12-29 13:45:01 |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标签: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大全,语文教学随笔,http://www.350xue.com
对“备好课”的思考,
我时常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但常常遭遇尴尬的场面:上课没带备课笔记本,解释说“忘带了”;上课的内容比备课笔记本上的教案提前了,解释说“忘写了”;抄搬教参、沿用老教案,解释也是振振有词……尴尬之余,我常思考,这样的“备课笔记”是备课吗?如此“备课”能备好课吗?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份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
那么,怎样才能备好课?做到备课于心;备课于行。
一、备课于心
有四十多年从教经验的特级教师于永正介绍自己的备课经验说过,备课不等于写教案;隐性备课最重要,其中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叫备课于心。备课于心,意味着全心的投入,着重于“三读”。
1、读清自己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作为课堂教学的“领头羊”,教师首要的是要读清自己:一是读清自己得意处,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二是读清自己“麦城”时,金无足赤,马有失蹄,关羽也曾走麦城。三是读清自己兴奋点,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功到自然成。读清自己是备课体系中的保障部分,必须经常读,反复读。“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读清自己,还要与自己对话,“我的知识够丰富吗?”“我的教学技能够完善吗?”“我的情感丰富吗?我的态度积极吗?我的价值观正确吗?”
2、读通教材
教材是教师沟通学生和学生学习的一种载体,教师不仅要做到正确把握教材的基本方向,还要深度领会和挖掘教材的内在意图。特级教师霍懋征说“千重要,万重要,掌握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掌握教材就没法。”读通教材:读教本(初步体会设计主意图)——读教学用书(重点把握教学重难点)——读参考材料(深度感悟教学新理念)。依据《课标》,认真钻研教材,通读所任学科各册教材,建立并完善本学科教育课程的知识结构,把握各年级知识上的接轨;弄清教材的逻辑体系、知识体系和基本要求;把握本学期教材各章节、各单元的重、难点,熟悉每个知识点,确定知识的深度、广度、授课起点、落点,提出知识、能力以及德育的具体要求和落实的具体措施,根据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要求,遵循教学规律,确定课堂教学结构,安排好教学步骤和所需时间。拿到教材后,首先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潜心研读,解读文本,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把自己放入文本中去。读通教材,才能设计出好的教路、学路;课堂上才能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潇洒走一回”。正如特级教师武琼说“老师投入越多,孩子负担就越少。”
3、读懂学生
备课要“目中有人”(学生),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座右铭。考虑本节课能迷住学生的心是什么?学生需要什么?对学生来说什么重要?哪些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哪些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读懂学生,一要读懂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状况、影响学生接受能力的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预测学生学习新知识出现的种种问题,使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既符合《课标》要求,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根据学生的年龄、爱好等个性特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判断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兴趣程度;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注意思维方法、思维过程、认知策略及反思能力的训练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品质。二要读懂学生个体的差异,做到关注全体。学生是一个个独特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不论是性格、趣向,还是已有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情绪状态等等。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在备课中就要充分考虑这每一个学生:设计的问题、布置的习题就要体现层次性,在课堂上分层施教,让基础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完成难度不等的问题,努力通过教学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读懂学生,是教师做人的态度,设计好教学环节,因材施教,因才设学,以学定教。
二、备课于行
备课于行,表现在教师的备课从学科知识教学转换为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科能力教学;从机械地“教教材”转变为自主地开发教材“用教材教”;从课时目标的制定进一步拓展到总体目标、主题目标、单元目标的系列设计;从展示教师的教学技巧转变为提供学生发展的机会;从简单的案头备课转变为生成的教学设计;从教师组织活动转变为师生多向互动;从依从教参的一次备课转变为研究课堂的二次开发。备课于行,着眼于“三次备课”、“一生备课”。
1、“三次备课”
如何备好课?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的三次备课很值得我们效仿。
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是这样的:上一堂课,要经过三次备课的过程。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资料包括教参,全凭自己的理解对教材进行一次整体把握。第二次备课即广泛收集各种参考文献,看看名师、教育专家是如何授课和对教材进行分析的,同时思考三个问题: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想到了,我也想到了;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想到了,我没有想到;哪些问题我想到了,参考书上没有想到。第三次备课是在上一个平行班后,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反思之后再备一次课。
这看似普通的备课方法,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静下心来思考,不难发现这样的备课就是一位教师走向专业化成长的一个过程,就是普通教师之所以成为名师的关键所在。顾泠沅教授对此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为:“三个关注,两次反思”。“三个关注”即关注自己、关注理念、关注学生;“两次反思”即理念反思和行为反思。又如,特级教师赵景瑞的“全程备课”:课前的预设备课——课中的现设备课——课后的反思备课。
可见,三次备课是备好课的前提。一是预先设计,也可称为“预设”;二是适时设计,也可称为“现设”;三是课后设计,一般叫“教后反思”,也可称为“后设”。
2、“一生备课”
一位特级教师应邀到一所学校做报告,精彩的报告结束后,校长提议:能否再为我们的老师上一节随堂示范课?特级教师问了教学进度,说:那就让我准备准备吧。十分钟后,特级教师从容走进教室……
这节课让所有听课的老师们领略了执教者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的特级教师风采,更让老师们敬佩的是教学设计的环环入扣和实际课堂的精彩纷呈。“您到底用多长时间准备的这节课?”老师们根本不相信十分钟的备课会产生这样精彩的课堂。特级教师这样回答:“我是用我一生的时间准备的这节课。”
“用自己的一生来准备一节课”,这位教师的回答让我们重新审视:到底什么叫“备课”?如何才能“备好课”?教师必须要做学习型教师,平常的不断学习和点滴积累,都是在为每节课做准备。备好课,除了要有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还要有深厚的文化理论修养以及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无法去营造一个立体化的课堂。没有积淀的课堂会因为源头的不丰盈而导致生涩与单一,从而走向枯燥和低效。一生备课,课堂就会走向厚度、高度、广度,再延伸到无限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树立终身备课的思想,不再把备课看作是短期的行为。一生备课是“大备课观”,是备好课的大境界!
对“备好课”的思考
我时常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但常常遭遇尴尬的场面:上课没带备课笔记本,解释说“忘带了”;上课的内容比备课笔记本上的教案提前了,解释说“忘写了”;抄搬教参、沿用老教案,解释也是振振有词……尴尬之余,我常思考,这样的“备课笔记”是备课吗?如此“备课”能备好课吗?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份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
那么,怎样才能备好课?做到备课于心;备课于行。
一、备课于心
有四十多年从教经验的特级教师于永正介绍自己的备课经验说过,备课不等于写教案;隐性备课最重要,其中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叫备课于心。备课于心,意味着全心的投入,着重于“三读”。
1、读清自己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作为课堂教学的“领头羊”,教师首要的是要读清自己:一是读清自己得意处,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二是读清自己“麦城”时,金无足赤,马有失蹄,关羽也曾走麦城。三是读清自己兴奋点,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功到自然成。读清自己是备课体系中的保障部分,必须经常读,反复读。“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读清自己,还要与自己对话,“我的知识够丰富吗?”“我的教学技能够完善吗?”“我的情感丰富吗?我的态度积极吗?我的价值观正确吗?”
2、读通教材
教材是教师沟通学生和学生学习的一种载体,教师不仅要做到正确把握教材的基本方向,还要深度领会和挖掘教材的内在意图。特级教师霍懋征说“千重要,万重要,掌握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掌握教材就没法。”读通教材:读教本(初步体会设计主意图)——读教学用书(重点把握教学重难点)——读参考材料(深度感悟教学新理念)。依据《课标》,认真钻研教材,通读所任学科各册教材,建立并完善本学科教育课程的知识结构,把握各年级知识上的接轨;弄清教材的逻辑体系、知识体系和基本要求;把握本学期教材各章节、各单元的重、难点,熟悉每个知识点,确定知识的深度、广度、授课起点、落点,提出知识、能力以及德育的具体要求和落实的具体措施,根据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要求,遵循教学规律,确定课堂教学结构,安排好教学步骤和所需时间。拿到教材后,首先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潜心研读,解读文本,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把自己放入文本中去。读通教材,才能设计出好的教路、学路;课堂上才能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潇洒走一回”。正如特级教师武琼说“老师投入越多,孩子负担就越少。”
3、读懂学生
备课要“目中有人”(学生),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座右铭。考虑本节课能迷住学生的心是什么?学生需要什么?对学生来说什么重要?哪些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哪些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读懂学生,一要读懂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状况、影响学生接受能力的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预测学生学习新知识出现的种种问题,使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既符合《课标》要求,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根据学生的年龄、爱好等个性特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判断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兴趣程度;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注意思维方法、思维过程、认知策略及反思能力的训练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品质。二要读懂学生个体的差异,做到关注全体。学生是一个个独特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不论是性格、趣向,还是已有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情绪状态等等。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在备课中就要充分考虑这每一个学生:设计的问题、布置的习题就要体现层次性,在课堂上分层施教,让基础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完成难度不等的问题,努力通过教学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读懂学生,是教师做人的态度,设计好教学环节,因材施教,因才设学,以学定教。
二、备课于行
备课于行,表现在教师的备课从学科知识教学转换为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科能力教学;从机械地“教教材”转变为自主地开发教材“用教材教”;从课时目标的制定进一步拓展到总体目标、主题目标、单元目标的系列设计;从展示教师的教学技巧转变为提供学生发展的机会;从简单的案头备课转变为生成的教学设计;从教师组织活动转变为师生多向互动;从依从教参的一次备课转变为研究课堂的二次开发。备课于行,着眼于“三次备课”、“一生备课”。
1、“三次备课”
如何备好课?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的三次备课很值得我们效仿。
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是这样的:上一堂课,要经过三次备课的过程。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资料包括教参,全凭自己的理解对教材进行一次整体把握。第二次备课即广泛收集各种参考文献,看看名师、教育专家是如何授课和对教材进行分析的,同时思考三个问题: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想到了,我也想到了;哪些问题参考书上想到了,我没有想到;哪些问题我想到了,参考书上没有想到。第三次备课是在上一个平行班后,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反思之后再备一次课。
这看似普通的备课方法,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静下心来思考,不难发现这样的备课就是一位教师走向专业化成长的一个过程,就是普通教师之所以成为名师的关键所在。顾泠沅教授对此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为:“三个关注,两次反思”。“三个关注”即关注自己、关注理念、关注学生;“两次反思”即理念反思和行为反思。又如,特级教师赵景瑞的“全程备课”:课前的预设备课——课中的现设备课——课后的反思备课。
可见,三次备课是备好课的前提。一是预先设计,也可称为“预设”;二是适时设计,也可称为“现设”;三是课后设计,一般叫“教后反思”,也可称为“后设”。
2、“一生备课”
一位特级教师应邀到一所学校做报告,精彩的报告结束后,校长提议:能否再为我们的老师上一节随堂示范课?特级教师问了教学进度,说:那就让我准备准备吧。十分钟后,特级教师从容走进教室……
这节课让所有听课的老师们领略了执教者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的特级教师风采,更让老师们敬佩的是教学设计的环环入扣和实际课堂的精彩纷呈。“您到底用多长时间准备的这节课?”老师们根本不相信十分钟的备课会产生这样精彩的课堂。特级教师这样回答:“我是用我一生的时间准备的这节课。”
“用自己的一生来准备一节课”,这位教师的回答让我们重新审视:到底什么叫“备课”?如何才能“备好课”?教师必须要做学习型教师,平常的不断学习和点滴积累,都是在为每节课做准备。备好课,除了要有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还要有深厚的文化理论修养以及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无法去营造一个立体化的课堂。没有积淀的课堂会因为源头的不丰盈而导致生涩与单一,从而走向枯燥和低效。一生备课,课堂就会走向厚度、高度、广度,再延伸到无限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树立终身备课的思想,不再把备课看作是短期的行为。一生备课是“大备课观”,是备好课的大境界!
对“备好课”的思考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大全,语文教学随笔,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栏目导航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推荐
- ·小升初阶段语文都应做哪些学习准备
- ·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
- ·小学生值日生要竞争上岗还能拿工资
- ·小学语文总复习之作文写作方法汇总
- ·谈小学生语文说话能力的培养
- ·教师随笔:专家讲解小升初注意事项为了
- ·小升初语文如何复习备考?
- ·小学语文:我将更努力的教书育人
- ·让人无奈的小学语文题
- ·小升初作文要凭自己不可找“外援”
- ·小学语文备课的基本方法(四)
- ·一年级语文教师随笔
- ·小升初作文必准备哪些素材?
-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材料汇总
- ·学校针对学生的寒假综合征采取的措施
- ·老师:寒假作业题目超纲
- ·寒假作业不修改,我们也很无奈
- ·小学语文课教学随笔
-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研计划
- ·帮助孩子快速走出假期综合症
- ·第二册《咏华山》课堂实录
- ·小学语文教学思想与方法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作文给学生自主作文
- ·让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
- ·《外面的世界》教学实录
- ·《外面的世界》活动设计
-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