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初中语文初中同步辅导七年级上同步辅导《皇帝的新装》教学参考(一)

《皇帝的新装》教学参考(一)

浏览次数: 440次| 发布日期:12-29 13:46:31 | 七年级上同步辅导
标签:七年级上同步学习,初中语文学习,http://www.350xue.com 《皇帝的新装》教学参考(一),

4.大臣、官员和皇帝都去看布料,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它们不同在哪里?

写皇帝与他的亲信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反复揭露他们碍于私利而自欺欺人的恶行,刻画他们那种丑恶可笑的嘴脸。如果只写其中一次,则不足以揭露整个宫廷的腐败,然而三个场面又几乎雷同,一一写来,要写得耐读,实在困难。作者善于准确把握人物身份和年龄的特点,充分调动语言艺术,把三个场面写得类而不同,娓娓道来,情趣横生,使情节得到了充分的展开。

老大臣和官员察看织布的神态、动作各有不同。老大臣在惊奇之余,先是“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然后又一边称赞,“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最后则“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而那个官员呢,他只是“看了又看”,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心理描写也各有不同。老大臣和皇帝的心情都非常惊诧,但是写老大臣用祈使句,表示他的可怜和哀叹;写皇帝则多用疑问句,表示吃惊和怀疑。他们三个人都否认自己的愚蠢,否认自己不称职,但写法也有变化:老大臣自恃年高资深,皇帝自以为至高无上,都用反问句,否定语气强烈。官员年轻得志,不禁有点自我怀疑,所以用的是疑问句:“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

对这三个人的语言描写也各有特色,话有多有少,有具体的有概括的,各不相同。特别是老大臣的语言,他不仅反复称赞,并且答应要呈报皇上,而且“事实上”他也确实把骗子的话“照样背出来”。这些都表现了老大臣的虚伪、自欺欺人,也再现了他当时那种惶恐的心态。

总起来看,写老大臣比后面那位“诚实的”官员写得详细,因为他是第一个来“看”布的人,关系着这场骗局是否能进行下去,所以,作者用了较多的笔墨描述。对这两位大臣的描述是为了揭露皇帝,他们处于陪衬、烘托的地位。大臣的以讹传讹,实质上给皇上更增添了一层虚荣心:大臣们尚且能看见,我怎能视而不见?可见,皇帝不但上了骗子的当,而且还受了大臣们的骗,说假话、互相欺骗、随声附和正是那个社会的恶习。

5.这场骗局是由一个小孩儿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

在这样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里,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出的真相,使得“新装”顿时失去神奇的作用。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为什么要让一个小孩子来揭开皇帝新装的奥秘,戳穿游行大典的骗局?因为孩子总是无所顾忌、直言不讳的:“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句话既天真又大胆,既率直又肯定,符合孩子的身份。如果改由成人来说,反倒不真实。其实,它虽出自孩子之口,却代表了所有老百姓的意见,以致大家都重复着“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这句话。作者用孩子的眼光来感受、描绘,寓严肃的主题于诙谐的故事之中,因此,他不愧为世界著名的童话家。

练习说明

一  阅读这篇童话,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

2.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

设题意图:培养学生阅读中迅速找出关键语句和概括内容要点,从而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的能力。第1小题可先勾画出在“新装”面前皇帝、大臣以及老百姓的语言和表现,然后再概括。第2小题意在让学生在第1小题基础上作进一步思考、概括,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现实教育意义。

参考答案:第1题参考“问题研究②”;第2题,“仍然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是前面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如果让“戏”就此收场,则害怕国人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继续“演”下去,则是为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虚伪。

二  阅读下面描写皇帝的爱好和心理活动的句子,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1.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

“皇上在更衣室里。”

(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2.“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

(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

3.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想像一下这个皇帝回到宫里会采取什么行动。)

设题意图:意在引导学生从课文里有关皇帝的语句中,比较深入地理解和把握皇帝这一人物形象。

解题思路:第1小题的句子,点出皇帝爱慕虚荣,生活奢糜,是故事的引子。第2小题从上下文中寻求答案。第3小题,皇帝的心理活动,依然是虚荣的继续。

1.皇帝喜欢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

2.皇帝一方面愚蠢地自信,觉得自己肯定能经受住新装的检验,可是由于事关重大,直接威胁着他的尊严、皇权,所以又不免有些心虚,所以“感到不大自然”。

3.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其实愚蠢和不称职,只好硬撑住,摆出“更骄傲的神气”,这也暴露了他的外强中干。

按照课文中所表现的皇帝的性格特点,皇帝回到宫里,依然会厚待骗子。“具体行动”,可让学生去推求、想像。

三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

1.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怎样做?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有关说真话的问题。

2.有人认为课文中的骗子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有人不同意,试就这个问题展开辩论。

设题意图:让学生将所学所知同自己的思想认识、生活现实贯通,以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人格。

解题思路:第1题第一问重点说说自己选择做法的制约因素。第二问,可让大家先列举现实生活中明知是假,偏要说真的现象,然后分析其原因。第2题可提示学生从骗子的动机和客观效果上分析认识。



上一页  [1] [2] 


《皇帝的新装》教学参考(一)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教学   七年级上同步辅导,七年级上同步学习,初中语文学习,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同步辅导 - 七年级上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