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2017高考语文学案:写作典型案例(十)
我们更要学会留白。知足常乐,留下恰当的空白,这便是庄子的处世智慧。同样是与人接近的鸟类:麻雀和燕子,麻雀与人太靠近,让人们厌烦,而燕子会适时的搬走,等人们想它们时,春天也来了。这里是把空白理解为距离了。再看韩寒琼瑶之流,续写、续集一大堆,整天都是主人公的无病呻吟,他们不懂得满足,也不会留白,而余秋雨先生懂得留白,给自己一次封笔,也给生活一次悠闲与放松。也正是邓小平在三十年前,给僵化的人们抹上东方的鱼肚白,我们才没有像朝鲜一样,而是使中国如旭日东升。这些,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不仅是物质上,精神上也要留点空间,留点白。
朋友,无论你是职场新手还是成功人士,无论你是黄发少年,古稀老者,请别让生命太拥挤,请学会留白,生命会还你一片七彩!
(评语)本文作者对题意理解正确,说理逐层深入,例证新颖恰当,语言比较老到。
留
一次参观齐白石画展,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寿桃或小虾,而是一只牛的背影:在狭长的立轴上,画了一个淡墨的圈,中央甩条尾巴,下面是两条外撇的墨线,至于牛头有没有画,我记不清了;再有,就是从上方垂下的一根孤零零的柳枝……既没有天,也没有地,没有树木,没有远山。如果说抽象,这要比毕加索画的牛抽象;如果讲“留白”,这当是中国画里最好的范例。
美术讲究留白,文学也一样。读小说时,经常翻过一页跨半个世纪,或者读完之后让人抓耳挠腮,卡夫卡的小说极少描绘人物外貌,凯尔泰斯的作品几乎剔除了情爱。在中国人的作品里,还有一种欲盖弥彰的“中国式留白”:在小说里夹杂着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小方块,并且煞有介事地注上“此处删去多少多少字”……不管画方块的动机如何,客观结果反正是让读者做填字游戏,并在游戏中享受快感。谁的想像力越丰富,谁的高潮就越逼真。由此看来,无论美术还是文学,留白是故设玄机,是一种艺术手法。
去罗马前,我突击读了些关于罗马的书。在一篇介绍梵蒂冈历史的散文里,我读到斯汤达的一段话:“马约是世界上最不友好的图书馆管理员,就连最普通的、类似维尔吉琉斯的手稿也不肯提供。人们居然不遗余力地传言他早晚会当上红衣主教。”从这位法国作家的口气猜,他对那个被教皇封为“梵蒂冈卫士”的教廷图书馆馆长心存反感。不过微妙的是,斯汤达写到这里突然话锋一转,做了一个突兀的评价:“他是一个英俊男人。”
显然,这里发生了一个小小的“逻辑跳跃”,这个跳跃跃过了什么?
想来,斯汤达先后写过三部令后人追捧的《意大利游记》,可从没流露过类似对同性的欣赏倾向。在那三本书里,他总是事无巨细地大谈自己跟伯爵、亲王、主教等贵族们的浮华交际以及跟巴尔扎克之间的吃醋争风。难道那些伯爵、亲王、主教、贵族中间就没有值得他评价一下的美男?为什么偏偏把如此感性的评价给了一个对他并不友好的图书馆馆长?这里显然是一处留白,而且估计是故意的。有什么话他没有说,但又希望读者能揣测到,就像后人猜测的米开朗基罗。的确,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出了那么多大师,唯独米开朗基罗作品里的雄性美得令人窒息?我们都知道米开朗基罗终生未娶,但没结过婚并不等于没有过爱情。所以,在他的生平故事里留下长长一串怂恿后人进行填补的小方格。
不过,米开朗基罗的“留白”恐怕跟斯汤达的不同。前者可能是无意的,因为他从未写过自己的传记,因此便没有“掩藏”之说;斯汤达却不然,他的“留白”是故意的。要知道,斯汤达是视线敏锐的小说家,他对周围的人观察细微,绝不会漏过特别的东西,只是在叙述的时候隐秘而已。比如在他的小说《阿芒斯》里,年轻的男主人公虽没有说破,但让读者猜到他是阳痿。梵蒂冈图书馆馆长虽不友好、但很英俊—在这两个形容词背后,斯汤达肯定埋藏了什么。
不仅文学留白,历史也一样。公元1527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亲自率军队血洗罗马,教廷189人的瑞士卫队战死了147人,教皇克莱门德七世通过一条秘密通道逃到天使城堡,才侥幸存生。德国人和法国人闯进教廷,将图书馆毁于一旦。奇怪的是,无论是被史学家视为“史记”的《切利尼自传》,还是时任教廷图书馆馆长的匈牙利学者巴库茨·托马什,都没有提过这段历史。
或许他们当时不敢提到?或者提到过,但被后人抹去了?总之,历史的留白与美术、文学不同:历史的留白无所谓艺术,而是人类难愈的痛。
留白
身处尘世,被功名利禄、荣辱得失鞭策着前行,奔波劳碌之余,忽然很想有一个轻松的时刻,即便是长长的松口气,静静地独处片刻,也会有如释重负之感。
画家画画的时候,总喜欢在纸上留出一些空白,而不是画满整张纸,这样做不仅会排除压抑之感,更衬托出画面的整体艺术效果。留白不仅是画家的技艺,也是生命的艺术。花谢了,可以再开,燕子去了,可以再来,而生命只有一次,一旦逝去即无法追回,在不断填充生命的同时,是否曾想过,给生命留白。
大街上,车如流水人如潮。茫茫人海中,你是否也是那穿梭忙碌的身影。我们为生活奔波,又被生活所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从指间滑落,从空气中流过。蓦然回首,才发现已经丧失了生命里太多的乐趣。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你的心已感到匮乏之际,不妨试试,为自己的生命留一段空白,静静地享受生活。疲惫了,出去走走,让大自然的美景平抑你内心的躁动,消融你心中的不快;烦闷了,听听音乐,让轻松悠扬的旋律抚慰你劳累的身心。
让你的心变得豁达起来,人生的荣辱得失不过是过眼云烟,稍纵即逝,惟有心灵的清澈方能永恒。给生命留白,让心灵超脱,笑看云卷云舒,静观花开花落,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如此才能不失信心、不失乐趣地介入生命。
给生命留白,也就是充实生命。
留白
窗外,几片游云浮在辽阔的蓝色天空里,仿佛湛蓝的无垠海面上跳动空气上的点点白浪。一大片纯净的水晶蓝钩起观者心底的幽思,眨巴着惊奇的眸子,我仿佛忘却了所有,已飞进了那片深蓝。
多美呵!不是塞满棉絮般云彩的天空,那只能让我的心感到压抑,那是大片没有被占去的蓝色空间,让我心情放松,让我思绪轻快自由地飞舞,我似乎一下成了齐白石手时的虾,有大片水域可以窜游,成了徐悲鸿宣纸上的马有广阔的草原任意驰骋,是的,那一大片纯净的蓝色空间,不正是最精湛的画师——天空,作画时的留白吗?
而这一大片留白,让我遐思飘飞,浮想连连。
我仿佛看见一只苍鹰,闪过云端,发出尖利如钢刀斩石般的嘶鸣。身着黑色的盔衣,展开的双翼如同披开的巨大披风,像一个冲锋杀敌的将军,孤独的身影在天地间晃动,显得如此悲壮,一次次刺向高处,又一次次俯冲而下,就真得和那些宁死不降的英雄一样,终然一样,终然孤身奋战,却不失骨气,纵然是死,也要死得高傲,眼前仿佛又看见了项羽高昂着头颅,在乌江边上自刎的悲壮场面,那个骄傲的英雄虽败犹荣。
一只蝴蝶飞进我的视野,在阔大无边的海蓝色背景下,它如同一个精灵,如同一个天使,它飞得是那么优雅,两片薄翼缓缓地上下拍动,宛若舞台上身着花衣的舞者在弯转臂膀,回旋着波浪般的曲线。“你来自何方?你去往何地?你是来自天堂的使者吗?你是飞往天外的仙子吗?还是你是那个做梦的庄周又在梦里自由地翩飞呢?我心中生起无限疑问,想要大声唤它,却只能呆呆地望着它在那大片的蓝色空间里越飞越远。
风闯进屋子,泼了我一脸的凉意,我回过神不,发现嘴里还咬着笔,眼前还是那摞厚厚的资料书,桌子上那套模拟卷已被画好了一半,这些令我头痛的东西,挤占了我几乎所有的时间,霸道地驱赶走我心仪的美文,我喜爱的游戏,我朗声的笑,我的自由。我的生活没有了留白,失去了诗意。
“砰”,我把手里厚厚的一本资料书猛地摔到地板上,拉开房门,奔向外面的天地里,去追赶那浮游的云,那翱翔的鹰,那翩飞的蝶……
决胜2017高考语文学案:写作典型案例(十)
- › 决胜2017高考语文学案:写作典型案例(二)
- › 决胜2017高考语文学案:写作典型案例(九)
- › 决胜2017高考语文学案:写作典型案例(十)
- › 决胜2017高考语文学案:写作典型案例(八)
- › 决胜2017高考语文学案:写作典型案例(一)
- › 决胜2017·作文备考专讲专练·作文展台(三)
- › 决胜2017·作文备考专讲专练·作文展台(一)雨后有虹
- › 决胜2017高考语文学案:写作典型案例(六)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栏目导航
- ·2017高考语文素材:扩展语句考点知识清
- ·2017届高三文言虚词系列练习及答案1
- ·2017高考语文素材: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
- ·历次考试学生最容易弄错的多音多义字
- ·决胜2017高考语文学案:写作典型案例(
- ·字音复习 一种读音的重点字词
- ·中国古今经典诗文名句终结版4
- ·决胜2017高考语文学案:写作典型案例(
- ·决胜2017高考语文学案:写作典型案例(
- ·话题作文“牵动我心的声音”指导与例文
-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六大陷阱
- ·常见近义虚词辨析举例
- ·高考语文字音识记规律
- ·诗歌意象
- ·文言文临场翻译的技巧及七大误区
- ·高考高分作文五要素
- ·2017年高考复习:语文文言翻译制胜几大
- ·2017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中的热点句式类
- ·中国古今经典诗文名句终结版2
- ·高考语文常考文言词集解
- ·决胜2017高考语文学案:写作典型案例(
- ·2017年高考诗歌分类鉴赏要诀:思乡诗
- ·2017年高考诗歌分类鉴赏要诀:喻理诗
- ·决胜2017高考语文学案:写作典型案例(
- ·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类型以及对策
- ·2017年高考诗歌分类鉴赏方法总叙
- ·中国古今经典诗文名句终结版5
-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议论类文章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