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方案
(主要责任领导:李宪生、赵斌、段轮一;牵头单位:省发改委;主要责任单位:省经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国资委、省环保局)
四、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促进全省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10.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武汉的龙头带动作用,带动武汉城市圈加快发展。紧紧围绕资源、环境、土地、财税、金融等九大体制机制创新,组织实施改革试验三年行动计划和专项改革方案。省直有关部门要制定专项改革方案,涉及土地、财税、金融等重点事项的改革方案争取尽早获批。将重点改革任务分解落实到武汉城市圈九市和省直有关部门。积极申请开展国家级专项改革试点。完善改革试验推进机制,对改革试验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推进“五个一体化”。组织实施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社会事业规划和生态环境规划,做好子规划或对接工作,完善优化产业布局的政策措施和协调机制。以产业转变、社会事业资源共享、城际铁路、农业产业化、商业集团连锁经营等一体化工作为突破口,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建设。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对列入重大项目清单的投资项目,做好启动和前期准备工作。尽快启动20xx年纳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51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大东湖生态水网示范工程、青山—阳逻—鄂州大循环经济示范区,20xx年开工建设汉口—孝感、武汉—鄂州—黄石、武汉—咸宁、武汉—黄冈等城际铁路。
(主要责任领导:杨松、李宪生、汤涛、田承忠、赵斌、段轮一;牵头单位:省发改委;主要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厅、省信息产业厅、省商务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环保局、省工商局、省政府金融办、省通信管理局)
11.积极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编制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总体规划》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文化旅游建设专项规划。出台《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产业优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建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大项目库,确保一批交通等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大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力度,丰富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开展旅游业综合改革试点,对跨行政区域和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的旅游景区和景点进行协调统筹,突破性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鄂西圈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落实省部共建的各项工作,积极衔接争取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和建设资金。
(主要责任领导:李宪生、李明波、李春明、田承忠、张岱梨;牵头单位:省发改委;主要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文化厅、省林业局、省旅游局)
12.加快沿江地区开放开发。加强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调研和政策研究。编制沿江地区开放开发规划。推进沿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沿江港口和航道建设,整合岸线资源,推行船舶大型化和标准化,重点建设武汉华中航运中心、宜昌三峡物流中心,大力发展沿江港口、物流产业,打造长江中游的水运枢纽。加快水运与铁路、公路、航空网络的对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沿江产业密集带。大力发展沿江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产业带、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带。加大长江治理、开发和保护力度。构建防洪保安和水环境保护体系,创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使湖北沿江七市率先建成生态城市。
(主要责任领导:杨松、张昌尔、李宪生、汤涛、田承忠、赵斌、段轮一;牵头单位:调研和政策研究工作由省委政研室牵头,制定规划和实施工作由省发改委牵头;主要责任单位: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省经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省环保局、省旅游局)
13.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进一步落实《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支持和鼓励各县市区按照“一主三化”的方针,探索和创新发展路径,发展民营经济,壮大经济实力。继续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建立县市区财力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到20xx年,全省县域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占全省的比重分别提高到55%和28%。
(主要责任领导:苏晓云、李宪生、段轮一;牵头单位:省经委;主要责任单位:省委统战部、省委政研室、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统计局)
14.切实抓好城乡一体化试点和扶贫开发工作。加快推进鄂州市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加大对革命老区、边远地区、库区等发展扶持力度,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和党政部门对口扶贫机制,加大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改善重点县基础设施面貌,提升产业化扶贫水平,扶持发展支柱产业。继续实施“616”对口支援工程,促进民族地区和散居民族乡镇(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主要责任领导:张昌尔、汤涛、吴永文、田承忠、张岱梨;牵头单位: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主要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经委、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农业厅、省扶贫办)
www.350xue.com
五、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5.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优势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龙头企业特别是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继续推进品牌整合,加快培育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精品名牌。加强农业重大关键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加大“三农”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大力推广先进农机具,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逐步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社会化。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过程,以及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主要责任领导:张昌尔、汤涛、段轮一;牵头单位: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主要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经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工商局、省林业局、省质监局、省粮食局)
16.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广新型增产增收种养模式。稳定发展畜牧业,发展高效特色渔业,提高养殖业、林特产业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逐步增加财政支农投入。继续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多途径、多渠道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积极培育湖北劳务品牌,切实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大力发展质量效益型劳务经济。鼓励引导和支持外出务工农民回归创业,扶持务农农民就地创业,提高投资性、财产性、工资性、转移性收入的比重,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
(主要责任领导:张昌尔、汤涛、张岱梨;牵头单位: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主要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省农业厅)
17.加快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步伐。继续推进“通达、通畅”工程,提高补助标准,加快通村公路建设,逐步解决村内行路难问题,20xx年建成通村水泥(沥青)路12万公里。建立农村安全饮水的调查、评估、信息发布系统,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xx年前在完成纳入计划的1600万人饮水安全的基础上,力争2013年全部解决我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继续加强农村电网建设,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统筹规划建设农村服务热线、网站、信息服务站和邮政网络。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探索建立农村道路、水利、安全饮水、林网等农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与管护的长效机制。20xx年支持建设1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3500个,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200个,新建改造农家店5000家。
(主要责任领导:张昌尔、李宪生、汤涛、段轮一;牵头单位:省发改委;主要责任单位:省交通厅、省信息产业厅、省水利厅、省卫生厅、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体育局、省新闻出版局、省通信管理局、省电力公司)
18.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广农业节能减排技术,发展循环、生态、节约型农业。推广使用可循环清洁能源,培育生物质产业,推进农林副产品和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加大农村工业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防止城市工业“三废”向农村转移,防止乡镇企业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进一步加强三峡库区、丹江库区、清江流域等重点流域、区域及洪湖、梁子湖等湖泊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区、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继续实施长江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搞好水土保持。推进绿色家园工程建设,大力实施乡村造林绿化。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方案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方案
- › 2013年领导班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方案
- › 2013年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个人整改方案
- › 2013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
- › 2013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
- › 2013年水资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 › 2013年人事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会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方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方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方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方案
tag: 整改措施,创先争优整改措施,作风建设整改措施,范文 - 公文写作 - 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