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教案
浏览次数: 923次| 发布日期:06-12 13:41:53 | 八年级政治教案
标签:新课标八年级政治教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初中政治教案,http://www.350xue.com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教案,
(1)赵刚和乘客乙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同说明了什么?
(2)乘客乙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3)这两则材料给了你什么启尔?
答题指导:本题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情为背景进行命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解答本题一是要认真阅读材料,并对材料中人们的行为表现作出正确的判断;二是要联系教材内容进行思考,材料中那些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哪些行为是应该摒弃的;三是思考我们青少年以后应怎么做。
参考答案:(1)说明赵刚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共秩序,而乘客乙则不具备这样的优良品质。(2)乘客乙的行为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3)①公民个人要加强自身修养,积极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如果人们各行其是,各行其“道”,社会生活就会混乱不堪,各种违法现象就无法制止;③公民应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等。
3.一天下午放学后,马某和刘某把张某强行拉到一僻静处,然后将其身上的20元钱抢走,还狠狠踢了张某几脚,并威胁他不得告诉其父母和老师。第二天张某气愤不过,找了五个同学把马菜和刘某暴打了一顿。根据材料,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马某、刘某、张某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教案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2)该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题指导:这是一道以学生生活中发生的具体事情为背景进行命题的问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的认识,能分清什么样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并搞清楚分别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并明确我们每个人的合法权益是受法律保护的,特别是在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否则自己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参考答案:(1)马某、刘某和张某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①马某、刘某侵犯了张某的财产权利、人身自由权利、生命健康权,是违法行为。②张某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没有用正当途径来解决,结果侵犯了马某、刘某的生命健康权,也是违反行为。
(2)启示:①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应用法律手段来加以维护。②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是违反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得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
4.某校学生王某,七年级时经常旷课,并做些损人利己的事,八年级时多次小偷小摸,九年级时纠集几个人到居民家中抢劫。因此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请回答:
(1)王某的什么行为已构成犯罪?
(2)从王某的发展过程中你悟出了哪些道理?
答题指导:这是一道以学生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加强道德修养,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受到法律制裁的事例进行命题的问答题。考查学生对教材中有关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本题的关键要仔细阅读材料,分清王某的行为中哪些是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其次要通过阅读看出王某是怎样走向犯罪的,并思考我们青少年怎样才能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
参考答案:(1)纠集几个人到居民家里抢劫的行为已构成犯罪。(2)①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②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③我们一定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
第十五课 神圣的宪法
拓展分析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它规定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的约束力和强制力。宪法法律效力的最高性表现在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肺则。
(3)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与公民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每个公民要进一步增强先法观念,自觉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
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指由宪法所规定的公民享有和履行的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权利和义务,也叫宪法权利与宪法义务。由宪法加以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构成其他一切权利和义务的基础。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权利和义务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2)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婚姻、家庭、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保护的权利;保护华侨和归侨以及侨眷的权利等等。
(3)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和结社自由;公民的经济权利,指的是公民享有经济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它对于提高公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保障公民其他权利的实现有着重大意义。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包括受教育权和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及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实现这项权利,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3.我同公民的基本义务。
(1)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社会和国家对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义务具有强制性。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有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的义务;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有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例题分析
材料一:为进一步加强宪法的宣传教育,每年12月4日为全国法制宣传日。20xx年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的主题是“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20xx年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的主题是“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20xx年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的主题是“依法治国。执政为民”;20xx年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20xx年“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为:“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20xx年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的主题是“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历年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的共同特点是加强宪法的宣传教育。
材料二: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她起名刘斐。小斐在父母呵护下健康成长。她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刘斐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版社采用。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高二寒假参加勤工俭学,获得320元收入。20xx年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刚满18岁的刘斐对自己满意的代表候选人投下庄严的赞成票。
材料三:米某家住北京。其父为中央某部领导干部,家中的办公室常有国家机密文件。米某于1986年考入北京某大学读工科。1989年春,一天下午。他没有课就回家了,在父亲的桌子上看见了制造飞机的图纸。并照图纸做出模型,在学校展览,结果把新型飞机式样泄露出去了,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
点拨: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每年全国法制宣传日的共同特点是加强宪法的宣传教育。其原因一是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二是我国正在实行依法治国战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要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首先要增强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公民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否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教案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2.就谁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问题,刑法与宪法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刑法说:“在法律家族中,我是最严厉的,主要是管犯罪和刑罚的。该判几年。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还是死刑,我说了算。离开了我,国家就乱了套,所以我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据理力争说:“我是同家的根本大法。其理由是……”请你来当一问评委,并就谁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作最后的总结。
答题指导:这道题主要考在学生对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和刑法这一普通法律的关系问题的理解情况。学生一是要掌握教材中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二是要了解尽管刑法是最严厉的法律,但它仍然是普通法律。这样就能较好地写出答案。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教案
(1)赵刚和乘客乙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同说明了什么?
(2)乘客乙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3)这两则材料给了你什么启尔?
答题指导:本题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情为背景进行命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解答本题一是要认真阅读材料,并对材料中人们的行为表现作出正确的判断;二是要联系教材内容进行思考,材料中那些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哪些行为是应该摒弃的;三是思考我们青少年以后应怎么做。
参考答案:(1)说明赵刚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共秩序,而乘客乙则不具备这样的优良品质。(2)乘客乙的行为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3)①公民个人要加强自身修养,积极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如果人们各行其是,各行其“道”,社会生活就会混乱不堪,各种违法现象就无法制止;③公民应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等。
3.一天下午放学后,马某和刘某把张某强行拉到一僻静处,然后将其身上的20元钱抢走,还狠狠踢了张某几脚,并威胁他不得告诉其父母和老师。第二天张某气愤不过,找了五个同学把马菜和刘某暴打了一顿。根据材料,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马某、刘某、张某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教案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2)该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题指导:这是一道以学生生活中发生的具体事情为背景进行命题的问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的认识,能分清什么样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并搞清楚分别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并明确我们每个人的合法权益是受法律保护的,特别是在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否则自己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参考答案:(1)马某、刘某和张某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①马某、刘某侵犯了张某的财产权利、人身自由权利、生命健康权,是违法行为。②张某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没有用正当途径来解决,结果侵犯了马某、刘某的生命健康权,也是违反行为。
(2)启示:①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应用法律手段来加以维护。②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是违反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得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
4.某校学生王某,七年级时经常旷课,并做些损人利己的事,八年级时多次小偷小摸,九年级时纠集几个人到居民家中抢劫。因此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请回答:
(1)王某的什么行为已构成犯罪?
(2)从王某的发展过程中你悟出了哪些道理?
答题指导:这是一道以学生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加强道德修养,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受到法律制裁的事例进行命题的问答题。考查学生对教材中有关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本题的关键要仔细阅读材料,分清王某的行为中哪些是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其次要通过阅读看出王某是怎样走向犯罪的,并思考我们青少年怎样才能预防违法犯罪的发生。
参考答案:(1)纠集几个人到居民家里抢劫的行为已构成犯罪。(2)①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②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③我们一定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
第十五课 神圣的宪法
拓展分析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它规定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的约束力和强制力。宪法法律效力的最高性表现在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肺则。
(3)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为严格。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与公民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每个公民要进一步增强先法观念,自觉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
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指由宪法所规定的公民享有和履行的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权利和义务,也叫宪法权利与宪法义务。由宪法加以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构成其他一切权利和义务的基础。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权利和义务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2)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婚姻、家庭、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保护的权利;保护华侨和归侨以及侨眷的权利等等。
(3)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和结社自由;公民的经济权利,指的是公民享有经济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它对于提高公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保障公民其他权利的实现有着重大意义。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包括受教育权和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及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实现这项权利,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3.我同公民的基本义务。
(1)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社会和国家对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义务具有强制性。拒不履行义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有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的义务;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有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例题分析
材料一:为进一步加强宪法的宣传教育,每年12月4日为全国法制宣传日。20xx年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的主题是“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20xx年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的主题是“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20xx年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的主题是“依法治国。执政为民”;20xx年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20xx年“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为:“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20xx年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的主题是“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历年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的共同特点是加强宪法的宣传教育。
材料二: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她起名刘斐。小斐在父母呵护下健康成长。她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刘斐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版社采用。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高二寒假参加勤工俭学,获得320元收入。20xx年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刚满18岁的刘斐对自己满意的代表候选人投下庄严的赞成票。
材料三:米某家住北京。其父为中央某部领导干部,家中的办公室常有国家机密文件。米某于1986年考入北京某大学读工科。1989年春,一天下午。他没有课就回家了,在父亲的桌子上看见了制造飞机的图纸。并照图纸做出模型,在学校展览,结果把新型飞机式样泄露出去了,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
点拨: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每年全国法制宣传日的共同特点是加强宪法的宣传教育。其原因一是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二是我国正在实行依法治国战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要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首先要增强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公民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否则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教案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2.就谁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问题,刑法与宪法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刑法说:“在法律家族中,我是最严厉的,主要是管犯罪和刑罚的。该判几年。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还是死刑,我说了算。离开了我,国家就乱了套,所以我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据理力争说:“我是同家的根本大法。其理由是……”请你来当一问评委,并就谁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作最后的总结。
答题指导:这道题主要考在学生对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和刑法这一普通法律的关系问题的理解情况。学生一是要掌握教材中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二是要了解尽管刑法是最严厉的法律,但它仍然是普通法律。这样就能较好地写出答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教案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教案
- › 八年级政治正确面对竞争
- › 八年级政治欣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 › 八年级政治相处有方
- › 八年级政治生活不能没有宽容
- › 八年级政治认识社会的复杂性
- › 八年级政治面对冲突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教案
tag: 八年级政治教案,新课标八年级政治教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初中政治教案,免费教案 - 政治教案 - 八年级政治教案
栏目导航
八年级政治教案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