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二章复习资料
气体体积比: 1 ∶ 2
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学中根据它的组成情况写成H2O
讨论:我们在做水通电电解的实验中,会发现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为什么?
说明:氧气的溶解性比氢气较强
注意:
A.纯净的水导电性很弱,在做水电解实验时,一般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而硫酸或氢氧化钠本身却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B.因为我们通常使用的是钠玻璃,焰色反应的影响,是反应产生的火焰呈黄色
(2)水的物理性质
A.在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B.在标准状况下,水的沸点(boiling point)为1000℃,水的凝固点(freezing point)为0℃
水蒸气(vapor) 水(water) 冰(ice)
C.能够溶解很多物质,是化学常用的溶剂
D.在1大气压下,4℃时的水密度最大为1.0g/cm3,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3)水的化学性质
A.通电分解:
水(H2O) 通电——→ 氧气(O2) + 氢气(H2)
B.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水(H2O) + 二氧化碳(CO2) → 碳酸(H2CO3)
水(H2O) + 二氧化硫(SO2) → 亚硫酸(H2SO3)
水(H2O) + 五氧化二磷(P2O5) → 磷酸(H3PO4) 热水情况下
C.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初三化学第二章复习资料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www.350xue.com 水(H2O) + 氧化钙(CaO) → 氢氧化钙[Ca(OH)2]
俗称:生石灰 俗称:熟石灰
D.能与某些活泼金属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氢气
水(H2O)+ 钠(Na)→ 氢氧化钠(NaOH)+ 氢气(H2)
3.水的净化(要依据用水要求来净化水)
(1)过滤:过滤是一种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性固体的方法。利用它可以将不溶于水的杂质与水分离。
a.具体要求:“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被滤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b.玻璃棒的作用: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c.如果水中的杂质颗粒比较小,我们一般加入明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KAlSO4•12H2O)等净水剂,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
(2)蒸馏:通过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比较纯净的水,一般认为蒸馏水就是纯净物。
蒸发:通过溶剂挥发获得溶液溶质的方法
具体要求:
A. 蒸发皿中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2/3;
B. 蒸发过程中,玻璃棒要不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而使液体溅出;
C. 蒸发结束后,应用坩埚钳将蒸发皿转移是石棉网上;
D. 固体冷却后,应用玻璃棒将固体转移至指定容器中;
练习:水受热蒸发与水通电分解是否是同种变化?
回答:水受热蒸发是物理变化,而水通电分解是化学变化
(3)软化:石灰岩地区水含有较多钙、镁等离子,是硬水。不含或含有少量的钙、镁离子的水是软水
A. 实验:硬水与肥皂水反应
现象:硬水中泡沫高度很低,而且在溶液中出现大量的絮状白色沉淀
结论:硬水中的成分能与肥皂水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初三化学第二章复习资料
- 初三化学第二章复习资料
- › 初三化学第二章复习资料
- › 初三化学化学用语教学反思
- ›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
- › 初三化学教学计划
- › 初三化学学科教学计划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三化学第二章复习资料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三化学第二章复习资料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三化学第二章复习资料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初三化学第二章复习资料
tag: 九年级化学教案,初三化学教案,初中化学教案,中学化学教案,免费教案 - 化学教案 - 九年级化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