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战争课堂笔记
浏览次数: 44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5:26 |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
标签:高中历史总复习大全,高中历史复习提纲,http://www.350xue.com
人民解放战争课堂笔记,
人民解放战争课堂笔记
[阶段特征概括]
抗日战争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基本解决,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蒋介石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内战,企图消灭人民革命力量,以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领导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重难点分析]
1、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
(1)国际: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力量壮大,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有利)②、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实行全球扩张政策,以建立世界霸权。美国在中国推行扶蒋反共的基本政策,以发展美国侵略势力和控制中国。(不利)
(2)国内:
①、为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阴谋发动大规模内战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不利)②、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有了较大发展,这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③、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包括各民主党派,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十分强烈。(有利)
2、关于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抗日战争结束的前后,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日本败降后,长期以来的中日民族矛盾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不再是支配中国局势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关于两党进行重庆谈判的原因和意图
国民党:
(1)进行重庆谈判的原因:①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②特别是由于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2)进行重庆谈判的意图:①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他可以趁机制造舆论,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的身上;②如果毛泽东去了,就可以利用谈判的机会,一则争取运兵备战的时间,再则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共产党:
进行重庆谈判的原因和意图:①尽力争取和平;②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以利于教育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③争取在政治上的主动。
4、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
①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力图避免内战,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②与国民党举行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③按照《双十协定》的规定,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中共联合各民主党派,使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④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领导国统区人民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人民民主运动。⑤在解放战争后期,为迅速结束战争,减轻人民痛苦,实现国内和平,中共与国民政府代表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国民政府拒绝签字。这是中共为尽快实现国内和平作出的新的努力,进一步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
5、民主革命时期国共关系演变,分析原因和造成的影响
(1)演变:合作—分裂对峙—合作抗日—内战。
(2)原因: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②国民党破坏合作;③中共从人民利益和实际出发,不断调整政策。
(3)影响: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第二次赢得了抗战胜利;第一次分裂陷入内战给日本侵华可乘之机,第二次分裂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祖国至今不能统一。
6、关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时间、地点:1949年春,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
(2)内容:①指出工作重心的转移:由农村转向城市;②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面胜利的方针:将革命进行到底;③规定革命胜利后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将中国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④强调党风建设:告诫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保持优良作风不动摇。
(3)意义:解决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7、关于中国共产党四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1)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城市转向农村。
1927年,中共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2)第二次工业重心转移是由农村转向城市。
1949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应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3)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经济建设转移到阶级斗争
1957年后党的左倾错误发展,阶级斗争扩大化,发展到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偏离了经济建设中心,造成建国和建党以来最严重的挫折.
(4)第四次工作重心转移是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8、战略反攻首选中原地区的原因
(1)中原地区国民党兵力空虚。因为当时国民党正在重点进攻陕北、山东,兵力分散在东西两头,中原地区就成了要害和薄弱环节。
(2)中原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地跨苏、皖、豫、鄂、陕五省,地处长江淮河之间。进军中原,就可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直接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迫使其山东、陕北之敌回援。这个计划一旦实现,就可从根本上改变战局,达到将战争从解放区引向国统区的战略目的。
(3)便于战略进攻的展开。三路大军进入中原后,布成倒“品”字形阵势,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调动和吸引了蒋军南线的全部兵力,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有利于其他解放区转入战略反攻,构成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
9、战略决战首选东北地区的原因
(1)在兵力对比上解放军占优势,是全国五大战场上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
(2)东北敌军孤立分散,补给困难,而且敌军战略意图或撤或守,正处于举棋不定的状态。
(3)解放军后方巩固,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
(4)人民解放军歼灭了东北敌军,就能粉碎敌人战略收缩的企图,就能实施战略机动,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上的作战。
(5)攻占东北,就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战争,使解放军获得战略总后方。
10、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1)国民党方面:
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失败的根本原因);②军队厌战,士气低落;③贪官横行,统治腐败;④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2)共产党方面:
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③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④组成了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⑤有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以上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www.350xue.com
[纵横比较]
1、关于民主革命时期的三条土地路线比较
人民解放战争课堂笔记
人民解放战争课堂笔记
[阶段特征概括]
抗日战争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基本解决,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蒋介石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内战,企图消灭人民革命力量,以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领导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重难点分析]
1、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
(1)国际: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力量壮大,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有利)②、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实行全球扩张政策,以建立世界霸权。美国在中国推行扶蒋反共的基本政策,以发展美国侵略势力和控制中国。(不利)
(2)国内:
①、为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阴谋发动大规模内战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不利)②、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有了较大发展,这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③、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包括各民主党派,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十分强烈。(有利)
2、关于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抗日战争结束的前后,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日本败降后,长期以来的中日民族矛盾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不再是支配中国局势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关于两党进行重庆谈判的原因和意图
国民党:
(1)进行重庆谈判的原因:①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②特别是由于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2)进行重庆谈判的意图:①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他可以趁机制造舆论,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的身上;②如果毛泽东去了,就可以利用谈判的机会,一则争取运兵备战的时间,再则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共产党:
进行重庆谈判的原因和意图:①尽力争取和平;②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以利于教育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③争取在政治上的主动。
4、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
①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力图避免内战,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②与国民党举行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③按照《双十协定》的规定,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中共联合各民主党派,使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④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领导国统区人民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人民民主运动。⑤在解放战争后期,为迅速结束战争,减轻人民痛苦,实现国内和平,中共与国民政府代表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国民政府拒绝签字。这是中共为尽快实现国内和平作出的新的努力,进一步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
5、民主革命时期国共关系演变,分析原因和造成的影响
(1)演变:合作—分裂对峙—合作抗日—内战。
(2)原因: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②国民党破坏合作;③中共从人民利益和实际出发,不断调整政策。
(3)影响: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第二次赢得了抗战胜利;第一次分裂陷入内战给日本侵华可乘之机,第二次分裂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祖国至今不能统一。
6、关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时间、地点:1949年春,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
(2)内容:①指出工作重心的转移:由农村转向城市;②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面胜利的方针:将革命进行到底;③规定革命胜利后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将中国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④强调党风建设:告诫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保持优良作风不动摇。
(3)意义:解决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7、关于中国共产党四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1)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城市转向农村。
1927年,中共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2)第二次工业重心转移是由农村转向城市。
1949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应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3)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经济建设转移到阶级斗争
1957年后党的左倾错误发展,阶级斗争扩大化,发展到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偏离了经济建设中心,造成建国和建党以来最严重的挫折.
(4)第四次工作重心转移是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8、战略反攻首选中原地区的原因
(1)中原地区国民党兵力空虚。因为当时国民党正在重点进攻陕北、山东,兵力分散在东西两头,中原地区就成了要害和薄弱环节。
(2)中原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地跨苏、皖、豫、鄂、陕五省,地处长江淮河之间。进军中原,就可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直接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迫使其山东、陕北之敌回援。这个计划一旦实现,就可从根本上改变战局,达到将战争从解放区引向国统区的战略目的。
(3)便于战略进攻的展开。三路大军进入中原后,布成倒“品”字形阵势,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调动和吸引了蒋军南线的全部兵力,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有利于其他解放区转入战略反攻,构成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
9、战略决战首选东北地区的原因
(1)在兵力对比上解放军占优势,是全国五大战场上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
(2)东北敌军孤立分散,补给困难,而且敌军战略意图或撤或守,正处于举棋不定的状态。
(3)解放军后方巩固,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
(4)人民解放军歼灭了东北敌军,就能粉碎敌人战略收缩的企图,就能实施战略机动,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上的作战。
(5)攻占东北,就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战争,使解放军获得战略总后方。
10、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1)国民党方面:
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失败的根本原因);②军队厌战,士气低落;③贪官横行,统治腐败;④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2)共产党方面:
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③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④组成了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⑤有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以上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www.350xue.com
[纵横比较]
1、关于民主革命时期的三条土地路线比较
1931土地路线
“双减双交”土地路线
1947年土地路线
内容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土地制度为农民土地制度。
人民解放战争课堂笔记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栏目导航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 推荐
- ·高二历史下册复习纲要
- ·高二历史复习提纲
- ·高中历史会考考纲分析9(必修1)
- ·高中历史会考考纲分析8(必修1)
- ·高考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 ·高中历史复习: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
- ·高中历史复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瑷珲条
- ·高中历史复习: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 ·高考历史复习最后冲刺要略
-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再思考
- ·高考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 ·高考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 ·高中历史复习注重三法
- ·高考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 ·高考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复习提纲
- ·高考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
- ·高考历史必修二第八单元复习提纲
- ·高考历史复习:如何解答评论型问答题
- ·高考历史复习:怎样分析材料分析试题
- ·高考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 ·高中历史复习: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
-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讲座
-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复习提纲
- ·怎样进行历史会考复习
- ·高中历史复习处理的八种关系
- ·高考多种类型选择题解题技巧汇总
- ·国共的十年对峙课堂笔记
- ·人民解放战争课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