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新课改的教学见解
浏览次数: 558次| 发布日期:12-29 13:45:06 | 数学新课改
标签:新课改论文大全,新课改论文,http://www.350xue.com
对数学新课改的教学见解,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汲取了诸如人本主义教育的理念,教育民主的理念,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性教育的理念,个性发展理念等。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也已不少时日,它带来了不少变革,不少争议和不少探索,也促使教育不断的向前发展。在这种新标准的指导下我们教师的教学需要什么?我们学生的学习需要什么?以下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说,有这样几点是很必要的。
一、 兴趣----不可或缺的动力。
什么样的学生最喜欢学习数学?什么样的学生数学学得最好?当然是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课堂上他们专心听讲、积极讨论、敢于质疑、勇于表现,课后他们潜心钻研、迎难而上、乐此不疲,大有“誓攀天下高!”的雄心。为什么这些学生如此喜欢数学?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进行 分析 ,我们发现这些学生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活动中获得了成功,努力的价值得到肯定,所以喜欢学习数学,喜欢参加数学活动。那么如何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使学生的兴趣常存呢?
1、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都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但又并非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表现自己。如何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这里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结合平常的教学活动每一个细节因势力导,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2、 掌握扎实、完整的基础知识和必要的学习技能是学生获得成功和保持兴趣的重要条件。六年级的学生到了毕业考之前,由于有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和教师对六年来数学知识系统的复习及详细的指导,学生的知识比较完整和条理。这一阶段许多原来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多的同学喜欢学习数学。这样的现象在其他年段也存在。这些现象启发我们,如果学生掌握比较完整和扎实的数学知识,必然直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促使学生喜欢学习数学。
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必须从低年级开始重视和进行。充分发挥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及其相结合的优点,利用新、奇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成功的体验和价值的肯定保持学习的兴趣。
www.350xue.com
二、 自主----创新精神的起点。
一个人如果不能自主,何谈创新。创新是教育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而自主是创新能力的起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各种机会。首先可以从数与 计算 这一类学习难度较低、前后联系紧密的学习 内容 开始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比如:学完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后学习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再者,让学生学习一些比较直观的知识。比如:周长、面积、体积、统计图等。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学习目标,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经过前两阶段的训练学生基本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掌握一些自学 方法 ,这时便可以让学生自学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但这一阶段仍然需要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合作。
2、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需要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尤其是刚开始尝试自主学习时更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适应和探索。二节课的时间能学习一节课的内容就算不错。这样的训练必然 影响 数学教学进度。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从学生的长远考虑,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学时间,让学生有完整的自学过程,在自学过程中丰富经验、积累方法、获得启发。
3、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表达、质疑、迁移、类推、对比、实验、分析、归纳、综合等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自学效率奠定基础。自主不是放纵。脱离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完全自主学习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意义的。教师要把握好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自己主导作用的体现。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三、 实践----素质的升华。
实践活动和生活经验是 学习 的基础,也是学习的巩固和归宿。没有实践,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
1、 改革教材、融入实践。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出发大胆地改革教材,将一些不符合或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 内容 改为学生生活中经历的内容,从而减轻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如:教学《比例尺》这一部分内容的例5时,我并不利用原来的题目进行教学,因为学生对于南京和北京是比较陌生的,这样的题目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请学生自己从地图上量出两个自己感兴趣的地区之间的距离,再结合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教学例6时,我将题目中长方形操场的长和宽用本校操场的长和宽代替,再将题目出示给学生。学生看了这些题目都非常兴奋、跃跃欲试,急切地想知道那两个地方离多远,学校的操场画在纸上有多大。于是,他们积极的投入学习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2、 改进作业、进行实践。仅靠替换教材内容是“治标不治本”。要真正引导学生学好知识还得将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成为学习实践活动。学生学习新知以后,课后常有许多练习题帮助学生进行巩固。解答这些 问题 其实类似于“应试”,因为题中的条件都是编者设定好了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比较有局限性、不灵活,更别谈创新。我们可以大胆地改变练习方式:让学生学习新课后立即进行实践 应用 。如:学习《比例的应用》后用比例知识使两杯(一大一小)水的甜度相同,并请同学品尝验证。这些实践活动的结果表明:学生不仅能在活动中很好地实践新知,还能获得许多教材中未提及的丰富的知识,从而建构起完整且 科学 的知识结构。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很高的价值。
www.350xue.com
再者,从教师方面来说,中学数学教师应做角色转变的准备。首先,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 教育 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为了适应教学,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 理论 水平。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中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 理学 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同时,课程中新内容的增设,也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教学不仅是为了掌握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经历求知的过程。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掌握现存的知识结论,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将习得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也就是要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英国 哲学 家认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明确知识和意会知识。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来表述的知识。意会知识是指不能言传的,不能系统表述的知识,意会知识是镶嵌于实践活动中的,是情境性和个体化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例如,无论你掌握了多么丰富的游泳的明确知识,但从来没有在水中折腾过,那么你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因为你脑中缺乏游泳的意会知识,游泳是在游泳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放弃以前的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让学生获得一种与具体知识相对应的稳定的产生式,即一看到条件信息,相关的活动就会自动产生。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过程教学,让学生参与并体验。
总之,通过这两方面的结合,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改革,才能是老师和学生在课改的前提下得到双赢的发展。
对数学新课改的教学见解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汲取了诸如人本主义教育的理念,教育民主的理念,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性教育的理念,个性发展理念等。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也已不少时日,它带来了不少变革,不少争议和不少探索,也促使教育不断的向前发展。在这种新标准的指导下我们教师的教学需要什么?我们学生的学习需要什么?以下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说,有这样几点是很必要的。
一、 兴趣----不可或缺的动力。
什么样的学生最喜欢学习数学?什么样的学生数学学得最好?当然是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课堂上他们专心听讲、积极讨论、敢于质疑、勇于表现,课后他们潜心钻研、迎难而上、乐此不疲,大有“誓攀天下高!”的雄心。为什么这些学生如此喜欢数学?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进行 分析 ,我们发现这些学生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活动中获得了成功,努力的价值得到肯定,所以喜欢学习数学,喜欢参加数学活动。那么如何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使学生的兴趣常存呢?
1、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都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但又并非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表现自己。如何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这里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结合平常的教学活动每一个细节因势力导,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2、 掌握扎实、完整的基础知识和必要的学习技能是学生获得成功和保持兴趣的重要条件。六年级的学生到了毕业考之前,由于有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和教师对六年来数学知识系统的复习及详细的指导,学生的知识比较完整和条理。这一阶段许多原来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多的同学喜欢学习数学。这样的现象在其他年段也存在。这些现象启发我们,如果学生掌握比较完整和扎实的数学知识,必然直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促使学生喜欢学习数学。
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必须从低年级开始重视和进行。充分发挥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及其相结合的优点,利用新、奇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成功的体验和价值的肯定保持学习的兴趣。
www.350xue.com
二、 自主----创新精神的起点。
一个人如果不能自主,何谈创新。创新是教育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而自主是创新能力的起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各种机会。首先可以从数与 计算 这一类学习难度较低、前后联系紧密的学习 内容 开始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比如:学完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后学习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再者,让学生学习一些比较直观的知识。比如:周长、面积、体积、统计图等。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学习目标,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经过前两阶段的训练学生基本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掌握一些自学 方法 ,这时便可以让学生自学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但这一阶段仍然需要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合作。
2、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需要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尤其是刚开始尝试自主学习时更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适应和探索。二节课的时间能学习一节课的内容就算不错。这样的训练必然 影响 数学教学进度。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从学生的长远考虑,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学时间,让学生有完整的自学过程,在自学过程中丰富经验、积累方法、获得启发。
3、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表达、质疑、迁移、类推、对比、实验、分析、归纳、综合等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自学效率奠定基础。自主不是放纵。脱离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完全自主学习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意义的。教师要把握好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自己主导作用的体现。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三、 实践----素质的升华。
实践活动和生活经验是 学习 的基础,也是学习的巩固和归宿。没有实践,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
1、 改革教材、融入实践。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出发大胆地改革教材,将一些不符合或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 内容 改为学生生活中经历的内容,从而减轻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如:教学《比例尺》这一部分内容的例5时,我并不利用原来的题目进行教学,因为学生对于南京和北京是比较陌生的,这样的题目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请学生自己从地图上量出两个自己感兴趣的地区之间的距离,再结合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教学例6时,我将题目中长方形操场的长和宽用本校操场的长和宽代替,再将题目出示给学生。学生看了这些题目都非常兴奋、跃跃欲试,急切地想知道那两个地方离多远,学校的操场画在纸上有多大。于是,他们积极的投入学习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2、 改进作业、进行实践。仅靠替换教材内容是“治标不治本”。要真正引导学生学好知识还得将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成为学习实践活动。学生学习新知以后,课后常有许多练习题帮助学生进行巩固。解答这些 问题 其实类似于“应试”,因为题中的条件都是编者设定好了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比较有局限性、不灵活,更别谈创新。我们可以大胆地改变练习方式:让学生学习新课后立即进行实践 应用 。如:学习《比例的应用》后用比例知识使两杯(一大一小)水的甜度相同,并请同学品尝验证。这些实践活动的结果表明:学生不仅能在活动中很好地实践新知,还能获得许多教材中未提及的丰富的知识,从而建构起完整且 科学 的知识结构。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很高的价值。
www.350xue.com
再者,从教师方面来说,中学数学教师应做角色转变的准备。首先,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 教育 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为了适应教学,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 理论 水平。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中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 理学 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同时,课程中新内容的增设,也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教学不仅是为了掌握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经历求知的过程。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掌握现存的知识结论,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将习得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也就是要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英国 哲学 家认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明确知识和意会知识。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来表述的知识。意会知识是指不能言传的,不能系统表述的知识,意会知识是镶嵌于实践活动中的,是情境性和个体化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例如,无论你掌握了多么丰富的游泳的明确知识,但从来没有在水中折腾过,那么你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因为你脑中缺乏游泳的意会知识,游泳是在游泳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放弃以前的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让学生获得一种与具体知识相对应的稳定的产生式,即一看到条件信息,相关的活动就会自动产生。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过程教学,让学生参与并体验。
总之,通过这两方面的结合,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改革,才能是老师和学生在课改的前提下得到双赢的发展。
对数学新课改的教学见解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栏目导航
数学新课改 推荐
- ·从初中数学课改看中考发展方向
- ·解析初中数学新课改
- ·浅淡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几大变化
- ·初中数学新课改经验心得交流
- ·数学课程标准的亮 人本特征
-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合情推理与数
- ·对数学新课改的教学见解
- ·从数学学习看数学课程改革
- ·数学学习与数学课程的关系
- ·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该怎样教好数学
- ·初中数学新课改五点心得体会
-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六个特性
- ·如何数学教学中渗透新课标理念
- ·走出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误区
- ·数学与活动的辩证关系
- ·对数学新课改的几点认识
-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模式
- ·初中数学新课改下的教学行为初探
- ·数学与诗的结合
- ·初中数学走进新课程中的几点反思
- ·初中数学新课改成功的基础
- ·新课改,新教学观
- ·新课标中的数学教学
- ·中学生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 ·走进新课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 ·初中数学新课程在农村教学中的活用
- ·新课标课堂上应具备6种基本特征
- ·详述教改纲要提及的六大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