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学习方法中考语文备考资料9

中考语文备考资料9

浏览次数: 283次| 发布日期:12-29 13:46:31 |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标签:学习语文的方法大全,学习语文的好方法,http://www.350xue.com 中考语文备考资料9,
万径人踪灭
也许最后的人气已经散尽,、雪地里只剩下一片荒凉。千山万壑中,一条条狭窄的小径仿佛成了一道道深深的泪痕,镌刻在大山嶙峋的脸颊上,刻骨铭心。许久以前,此处还是一片人声鼎沸,伐木声与枪声萦绕耳畔。然而,眼前却只有满目疮痍。山路旁的树木只剩下了桩子,寥寥数圈年轮诉说着它们年轻的历史。远的山峰、近的峡谷都不再有人烟,只有几丝微风轻轻吹拂,发出凄切的低吟,抚慰着大山的创伤。曲曲折折的小径上、平滑陡峭的山坡上,人的足迹都被埋在了积雪的下面。在人类眼中,这块土地宛如一双已使用过的一次性木筷——不再有“价值”。
孤舟蓑笠翁
宽阔的大江隔着遥远的彼岸,雄浑的江水缓缓东流。江面上再无野鸭凫水嬉戏——生命都拒绝光临这冰凉的江水,一片死寂笼罩着大江。近岸处,一叶扁舟,溯流而上,缓缓驶进。老人披蓑戴笠,边撑着篙,边唱•着渔歌。原本欢畅的歌声,此时却悲不自胜;原来与人共享的欢欣,此刻却只有下面的江水在倾听,只有两岸肃穆的大山在倾听,只有孤身只影的老人在倾听。老人的目光直直地看着前方,眼里充满了迷惘:往常在江面上来往穿梭的游船不再复返,往常以垂钓为乐的老伙计们也不见踪影——在这儿垂钓无异于姜太公钓鱼,只不过姜太公没有鱼钩,而此处是没有鱼。
独钓寒江雪
老人将船泊在了岸边,取出一枝他最钟爱的鱼竿,它陪伴了老人近二十年,可时间的流逝并未侵蚀鱼竿昔日的乌亮,而积久的灰尘却抹去了它从前的光泽,使鱼竿显得苍老而失神。老人轻轻擦拭着它,又反反复复抚摸了几遍,眼中流露出几分惆怅、几分眷恋。钓线被放入水中,鱼漂在江面上•随风飘动,钓钩在江中不断搜索着生命的迹象。疲乏的太阳渐渐落到了地平线的下边,正在隐灭的白昼泛着一片淡淡的红晕。大,山上、江面上、老人的身上都蒙上了一层斑驳陆离的霞光。鱼漂始终一动未动,老人也一动未动。他的目光是希冀、是坚毅。老人静静地伫候着,江水汩汩地流淌着……

www.350xue.com
【点评】
者对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进行了重新诠释,赋予它新的含义。在物质文明渐趋繁荣的今天,人们向自然界索取的太多太多,生态环境也因此被破坏得愈来愈面目全非。古诗新解,本意和新意两相照应,对比鲜明,形象深刻,产生了较好的警示效果。
作文选材创新是多方面的,无论哪方面都需要作者在选材时有审慎的眼光,精当的思考,合适的剪裁,恰当的阐发,并以联想和想像为粘合剂,巧妙地移花接木,自然天成。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中学生作文无“好米”下锅的问题了。

【例文二】
读诗解千愁
广东考生

近来,生活的不如意,突如其来的挫折,学习的烦恼,使我总觉得黑云盖顶,连月不开。于是,我忧愁地进入梦乡,寻找智慧老人的帮助。
双眼透出深遂目光,脸上带着祥和笑容,留着长髯的智慧老人把我领到了他的房间,给我看了三个片段,说:“你自己去解愁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桃林中,有一间简陋的茅舍,这里住着一个人,他就是陶潜。他一身农民装扮,来到那块“草盛豆苗稀”’的土地上,辛勤耕作,汗流浃背,不时抬起头,望着那“蔚然而深秀”的南山,露出惬意的神情,千古诗篇脱口而出: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吟咏得那样怡然自得,那样超凡脱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操尽显眼前……
哦,生活中的烦恼可以学习陶老夫子的悠闲自若,坦然面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那在敬亭山中放声吟诵的“放荡”诗人是谁?没错,他就是大诗人李白。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他厌恶了官场的利欲熏心,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行, “仰天大笑出门去”,来到“众鸟高飞尽”的敬亭山旁,“举杯邀明月”,高歌“天生我才必有用”……
哦,原来面对生活和理想的挫折,我还是可以保持自信,坚信自我价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吕蒙本是一介武夫,打仗勇猛,在战场上多次立功,受到孙策、孙权的重用。一次,孙权劝吕蒙要多读书, 吕蒙回答说整日忙于军务,哪有时间读书?孙权说,你们再忙难道比我忙吗?我让你们读书不是让你们都成为博士,只是希望你们增长历史知识,开阔视野。从此以后, 吕蒙开始努力学习。咦,那位在挑灯夜战、刻苦学习的人是谁?哦,原来就是吕蒙。他接受了孙权的劝诫,认真学习,对知识极度渴望,使鲁肃也发出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感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哦,我的学习之路还很长,我还可以像吕蒙一样,从现在开始来过。
我醒了,明白了,明白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烦恼。我要感谢智慧老人,感谢那一句句美丽的诗行。
[佳作点评]
本文是一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考场佳作。考生披梦入境,在浪漫主义的辉光下求索人生真谛。文章通过虚构梦境,自己在智慧老人引领下,重温三个历史片段——陶潜的悠然自得、李白的自信傲骨、吕蒙的中道学习,使自己受到深刻启发,明白了如何解决自己遇到的生活不如意、突如其来的挫折以及学习的烦恼问题,虚实相生,以虚见实,扣题非常严谨。文章标题“读诗解千愁”凝练醒目,富有意蕴。三个小标题分别用三句古诗,既是内容的概括,也强化了生活与诗句的联系,层次分明,结构匀称。难能可贵的是,考生在每一片段结尾都有点题,强化立意,中心非常突出。


▲引诗添彩

【例文】
如诗的周末
广东考生

初三的生活节奏快,考试的紧迫使我们喘不过气来。然而在这个周末,我选择了阅读《诗词全集》,与诗人同行,漫步在那如诗如画的世界了。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咦?那不是我们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吗?您才华横溢,诗、书、画样样俱佳, 当您踏上科举之路时,好不踌躇满志。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因为同行的徐经作弊,使您也身受牵连,遭受牢狱之苦。您甘心吗?哦,不!您曾经说过: “遥望黄尘道中客,富贵予我如云烟。”虽然天妒英才,命运对您是如此的不公,可是您并没有半句怨言,还感叹一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您舍弃了功名利禄,选择了游山玩水,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下忘却了自己的失意。世人对你的误解,您并没有口诛笔伐,而是笑对人生。面对如此重重的困难挫折,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去承载啊!
您选择了桃花坞,选择了归隐田居,您甘心吗?唐伯虎笑了笑,道:“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不,绝不!我拉起唐伯虎的手,说:“您不应该继续放浪形骸,您应该要去考取功名光耀门楣,您忘了当初对父亲的承诺了吗?”我夺过唐伯虎手中的酒杯,继续质问道: “您就了却您父亲的心愿吧!我们世人会永久怀念您的。”唐伯虎挥了挥手,转身望着桃花,那一朵朵桃花娇艳欲滴,似乎也在规劝着它的主人。然而唐伯虎只是仰天大笑,道:“但使生前无愧责,不须去后有人思。”
我终于彻底明白了,您自号六如居士,便是四大皆空抛却尘世中一切的杂念。刹那间,您不见了,只有我还在原地思索着,“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眼前的桃花依旧灿烂,似乎要我不要踏它主人的后尘。
“铃……”我被铃声叫醒了,这个梦虽然过去了,却留给我无尽的遐思。
[佳作点评]
写入的文章要懂得刻画形象,描写具体逼真,细节生动典型,丰满可感。这篇作文以熟悉的人物史料和准确丰富的诗文引用成为考场佳作,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才华横溢而又仕途多舛、清高孤傲的江南才子唐伯虎形象。考生不仅对唐伯虎的人生遭遇十分清楚,连他写的诗文也能十分准确的识记、恰当地引用,确实是一个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在构思中,考生选择了直接和唐伯虎对话,人物的语言、心理把握得十分准确传神。在评点古人古事的同时,考生还兼顾现实,表达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使整篇文章不惟古,亦为今,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意义。


文章评论
• 1. 评:2008年中考备考资料(教研室), 2008-04-04 10:06, 杜阮初中陈晓桥
魏主任:您好!辛苦了.在备考资料中,您已做了详尽的分析,不过我们目前最想要的是"名著练习",可我们由于水平不高,再加上时间不够,没法去整理这方面的知识,此时,您雪中送炭,谢了.不过,仍没满足我们"贪得无厌"的胃口,况且有的名著练习没有答案,像《西游记》,麻烦您把答案也放上去,好吗?同时,多几篇名著练习。谢了!



上一页  [1] [2] 


中考语文备考资料9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中考语文  资料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学习语文的方法大全,学习语文的好方法,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