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左传》中成语知多少
浏览次数: 125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古文与文言文
标签:古文翻译大全,古文名句,http://www.350xue.com
文言文 《左传》中成语知多少,
文言文 《左传》中成语知多少
1.东道主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郑国在秦国东面,故称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
2.肆其西封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是说晋国不知满足,往东向郑国扩展疆界,又为所欲为地向西去开拓疆土。今成语“肆其西封”谓任意侵略。
3.退避三舍
《僖公二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又《僖公二八年》:“子犯曰:‘……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辟:同“避”,舍:春秋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以“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4.及瓜而代
《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两人都是齐国的大夫)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及:等到。代:代替,接替。等到明年瓜熟时派人接替。泛指任职期满,由他人继任。
5.言归于好
《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言:句首虚词,无实际意义。彼此重新和好。
6.魑魅魍魉
《宣公三年》:“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本为传说中的鬼怪,现用以喻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7.狼子野心
《宣公四年》:“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本谓狼崽子虽小,却具有凶恶的本性。后喻凶暴的人必有野心。
8.外强中干
《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张脉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原指所乘之马,貌似强壮,实则虚弱,后用以泛指人或事物,谓表面强有力,实则虚弱。
9.表里山河
《僖公二十八年》:“战而捷,必得诸候;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山:太行山,河:黄河。泛指外有河内有山,地势十分险要。
10、厉兵秣兵
《僖公三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磨,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11.馀勇可贾
《成公二年》:“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还有剩余的勇力可以卖给别人,即尚有馀力可使。
12.灭此朝食
《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谓等待消灭了敌人再吃早饭。形容斗志坚决,急于求取胜利。
13.困兽犹斗
《宣公十二年》:“困兽犹斗,况国相乎?”比喻在绝境中还挣扎抵抗。
14.风马牛(风马牛不相及)
《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言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15.剑及屦及
《宣公十四年》载:春秋时楚庄王派往秦国的使臣申舟路过宋国时,被宋人所杀。楚庄王急于出兵给申舟报仇,迫不及待地奔跑出去,奉屦(麻、葛等制成的单鞋)的人追到寝门的通道,奉剑的人追到寝门之外,驾车的人追到蒲胥之市才追上他。后用以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16.鞭长莫及(鞭不及腹)
《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原意是鞭子诚然很长,但不能打马肚子。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17.城下之盟
《桓公十二年》:“楚人伐绞…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在敌人兵临城下时被迫订立的屈辱性盟约。
18.尔诈我虞
《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指你诈骗我,我诈骗你。
19.贪天之功
《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原意把天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后谓抹杀别人的力量,把功劳算到自己身上。
20、居不重席(居不重茵)
《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席:铺垫用具。坐卧处不铺设两重垫子,意谓节俭。
21.一之谓甚(一之为甚)
《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犯一次错误,已经过分了。表示不可一错再错。
22.假途灭虢
《僖公五年》载:春秋时期,晋国向虞国借路去灭虢,晋灭虢后,在归途中又灭了虞国。后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而行消灭对方的计策为假途灭虢。
其它还有:骄奢yin逸;众叛亲离;大义灭亲;惟命是听;居安思危;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等等。
文言文 《左传》中成语知多少
文言文 《左传》中成语知多少
1.东道主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郑国在秦国东面,故称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
2.肆其西封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是说晋国不知满足,往东向郑国扩展疆界,又为所欲为地向西去开拓疆土。今成语“肆其西封”谓任意侵略。
3.退避三舍
《僖公二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又《僖公二八年》:“子犯曰:‘……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辟:同“避”,舍:春秋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以“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4.及瓜而代
《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两人都是齐国的大夫)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及:等到。代:代替,接替。等到明年瓜熟时派人接替。泛指任职期满,由他人继任。
5.言归于好
《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言:句首虚词,无实际意义。彼此重新和好。
6.魑魅魍魉
《宣公三年》:“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本为传说中的鬼怪,现用以喻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7.狼子野心
《宣公四年》:“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本谓狼崽子虽小,却具有凶恶的本性。后喻凶暴的人必有野心。
8.外强中干
《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张脉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原指所乘之马,貌似强壮,实则虚弱,后用以泛指人或事物,谓表面强有力,实则虚弱。
9.表里山河
《僖公二十八年》:“战而捷,必得诸候;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山:太行山,河:黄河。泛指外有河内有山,地势十分险要。
10、厉兵秣兵
《僖公三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磨,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11.馀勇可贾
《成公二年》:“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还有剩余的勇力可以卖给别人,即尚有馀力可使。
12.灭此朝食
《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谓等待消灭了敌人再吃早饭。形容斗志坚决,急于求取胜利。
13.困兽犹斗
《宣公十二年》:“困兽犹斗,况国相乎?”比喻在绝境中还挣扎抵抗。
14.风马牛(风马牛不相及)
《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言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15.剑及屦及
《宣公十四年》载:春秋时楚庄王派往秦国的使臣申舟路过宋国时,被宋人所杀。楚庄王急于出兵给申舟报仇,迫不及待地奔跑出去,奉屦(麻、葛等制成的单鞋)的人追到寝门的通道,奉剑的人追到寝门之外,驾车的人追到蒲胥之市才追上他。后用以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16.鞭长莫及(鞭不及腹)
《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原意是鞭子诚然很长,但不能打马肚子。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17.城下之盟
《桓公十二年》:“楚人伐绞…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在敌人兵临城下时被迫订立的屈辱性盟约。
18.尔诈我虞
《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指你诈骗我,我诈骗你。
19.贪天之功
《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原意把天的功绩,说成是自己的力量。后谓抹杀别人的力量,把功劳算到自己身上。
20、居不重席(居不重茵)
《哀公元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席:铺垫用具。坐卧处不铺设两重垫子,意谓节俭。
21.一之谓甚(一之为甚)
《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犯一次错误,已经过分了。表示不可一错再错。
22.假途灭虢
《僖公五年》载:春秋时期,晋国向虞国借路去灭虢,晋灭虢后,在归途中又灭了虞国。后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而行消灭对方的计策为假途灭虢。
其它还有:骄奢yin逸;众叛亲离;大义灭亲;惟命是听;居安思危;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等等。
文言文 《左传》中成语知多少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语文版中考古诗词、文学常识、文言文复习
- › 文言文教学评课实录
- › 高考文言文备考策略(张金波)(人教版高三必修)
- › 2017年中考文言文复习
- ›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之特殊文言句式
- › 中考文言文句式之被动句
- › 文言文常识
- ›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 ›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 文言文基本功-断句解读
- › 高中语文文言文与古文阅读汇总(二)
- › 高考语文--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
- › 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赤壁之战》
- › 文言文 代词举例
- › 高中语文文言文与古文阅读汇总(一)
- ›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 文言文中的异读
- ›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 文言文学习方法
tag: 文言文 古文与文言文,古文翻译大全,古文名句,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古文与文言文
栏目导航
古文与文言文 推荐
- ·2017年高考文言虚词练习题(八)
- ·2017年高考文言虚词练习题(二)
- ·文言文常识
-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 ·高中语文文言文与古文阅读汇总(二)
- ·高中语文古代文整体阅读(二)
- ·高考语文--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
- ·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赤壁之战》
- ·文言文 代词举例
- ·高中语文文言文与古文阅读汇总(一)
- ·逍遥游译文
- ·《报任安书》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
- ·《游褒禅山记》译文(含原文、注释、评
- ·秋水译文
- ·《庄暴见孟子》译文(含原文、注释、评
- ·高中生学习语文文言文的重点
- ·古诗文名句默写总汇
- ·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译题
- ·高考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题
- ·2017年高考文言虚词练习题(三)
- ·高中语文:诗词分类鉴赏要诀
- ·文言文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八类
- ·论语选读--为政以德
- ·论语选读--君子之风
- ·《过秦论》与《六国论》异同比较
- ·文言文学习:《离骚》译文
- ·文言文学习:《游褒禅山记》疑难句子解
- ·《赤壁赋》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