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
浏览次数: 351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古文与文言文
标签:古文翻译大全,古文名句,http://www.350xue.com
《归去来兮辞》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
教学建议 学习这篇课文,当以诵读为主,教师的示范朗读尤其重要,在有准备的条件下,一次成功的范读就可以使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大意。 要使学生读得充分,达到当堂成诵,就必须贯彻以下方针:①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课文题注为准,不必列为专题,该补充的可以穿插在诵读练习进程中,以三言两语带过。②句意易明的不要讲,难一点的也要讲得简要,更不要搞逐句翻译,要让学生在诵读中反复品味诗句的意蕴。③要像读诗一样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这位隐逸诗人的形象。
《归去来兮辞》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
教学建议 学习这篇课文,当以诵读为主,教师的示范朗读尤其重要,在有准备的条件下,一次成功的范读就可以使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大意。 要使学生读得充分,达到当堂成诵,就必须贯彻以下方针:①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课文题注为准,不必列为专题,该补充的可以穿插在诵读练习进程中,以三言两语带过。②句意易明的不要讲,难一点的也要讲得简要,更不要搞逐句翻译,要让学生在诵读中反复品味诗句的意蕴。③要像读诗一样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这位隐逸诗人的形象。
文章理解
读悟第1段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 指名朗读本段。 思考: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设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陶潜的这种“心为行役”,视入仕为‘迷途“的心情有他的诗为证: 设问: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读悟第2段
讨论: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 2、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 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有从何看出? 明确: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2、“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3、“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设问: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提示:与下面的诗句具有相同的心境 明确:一诗一赋,表达了相同的心境,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之二。读悟第3段
“归去来兮”“息交以绝游”,作者再一次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固穷守节的坚定决心,也是其隐士情怀之三。 指定小组朗读此段。 思考: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确:(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之四。读悟第4段
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潜是最为焦灼的一个,在第三段结尾处两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见端倪,在第4段中又有何表现? 齐读本段。 明确:“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此种情感也有诗为证: 既然知道人生苦短,作者是否还快然自足于隐士生活?依据何在? 明确:“怀良辰以孤往,植杖而耘耔”“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从正反两方面,想象地表明自己怡然于隐居生活的情怀。 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明确: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有陶潜的诗为证:总结
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 (1)归去来兮! (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5)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明确:(1)归去:字面意思是返故里回家乡;从感情看又有对官场的排拒感,“世与我而相违”说的就是同世俗对立;从述志的角度认识“归去”,陶渊明是在确立自己的精神归属,同官场的格格不入终于使他彻底明白自己是属于自然的。(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更让他激动而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洁灵魂的栖所。(3)这两句可以看出精神的富有和物质的拮据,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压倒优势。(4)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是作者仕宦和辞官情形的写照。“无心”不是开脱而是反省和自责。“倦飞”当然不是生理而是心理,一个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要用多大力气才能抵御官场的玷污啊,他安能不倦!(5)前一句表白动摇了陶渊明为谋生而做官的说法,后一句表明年轻时的理想在现实中遭到了重击。陶渊明深感出仕一无所获,而生命却已耗损,尽管田园生活可以给他安慰,但是面对残生,他不可能不忧伤。 -------------------------------------------------------------------------------------------------------------------- 1、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实为古今字) 胡不归(胡,通“何”,为什么) 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 2、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3、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心愿)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故便求之(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委:曷不委心任去留 顺从,随从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委托) 教化从来有源委(末尾) 委命下吏(把……交给) 寻: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 既窈窕以寻壑(探寻) 往:怀良辰以孤往(去往) 悟已往之不谏(过往) 4、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 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 幼稚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 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5、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富贵非吾愿 2 宾语前置 (1)复驾言兮焉求(“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乐夫天命复奚疑(“疑奚”) 3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5介词结构后置 (1)农人告余以春及(“以春及告余”) (2)将有事于西畴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归去来兮辞》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归去来兮辞 古文与文言文,古文翻译大全,古文名句,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古文与文言文
栏目导航
古文与文言文 推荐
- ·2017年高考文言虚词练习题(八)
- ·2017年高考文言虚词练习题(二)
- ·文言文常识
-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 ·高中语文文言文与古文阅读汇总(二)
- ·高中语文古代文整体阅读(二)
- ·高考语文--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
- ·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赤壁之战》
- ·文言文 代词举例
- ·高中语文文言文与古文阅读汇总(一)
- ·逍遥游译文
- ·《报任安书》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
- ·《游褒禅山记》译文(含原文、注释、评
- ·秋水译文
- ·《庄暴见孟子》译文(含原文、注释、评
- ·高中生学习语文文言文的重点
- ·古诗文名句默写总汇
- ·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译题
- ·高考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题
- ·2017年高考文言虚词练习题(三)
- ·高中语文:诗词分类鉴赏要诀
- ·文言文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八类
- ·论语选读--为政以德
- ·论语选读--君子之风
- ·《过秦论》与《六国论》异同比较
- ·文言文学习:《离骚》译文
- ·文言文学习:《游褒禅山记》疑难句子解
- ·《赤壁赋》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