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
浏览次数: 208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
标签:高三学习方法大全,语文学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高考语文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
(2)注重于诗歌本身的理解。
分析这两年的诗歌鉴赏题,可以看出,试题是从鉴赏的角度出的,但其基本的出发点是对诗作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作一定程度的鉴赏,包括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例如2003年的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解略)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本题先告诉考生何谓“诗眼”,绝大多数考生都能从第三联中找到诗眼“咽”和“冷”,但对“为什么”,回答就五花八门了,因为规定要“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实只要根据诗意认定标题中的“过”是寻访,而不是“路过”,就可以从描写的“景”,表现的作者的“情”,借助一的联想和想象,作出回答。可借许多考生并未读懂这一首诗,也就无法正确赏析,更不会从修辞的有度或诗人心理的角度作赏析,于是有不少这样一类答案:“因为这两个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泉声和日色与危石和青松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与全诗的主旨相照应。”这样的答案除了套话以外,没有一点有价值的“赏析”,自然只能得0分。
看来,要提高诗歌鉴赏的得分率,当在如何读懂“浅易”的古代诗歌上下功夫。
3.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1道题,4分。
试题特点:
(1)主要默写课本规定背诵的名篇中的名句。2002年3小题全出自课本,2003年的3小题中,两小题出自课本,一小题出自课外。
(2)默写的诗文语句知名度很高。与过去不同的是,写景名句,人情味很浓的名句等,都在名句的范围之内,而不能只注意哲理性强的名句。
应对这一类试题,只有老老实实地背诵课本规定背诵的片断,并适当向课外拓展,并且注意把字写正确。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现代文阅读的总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字作品。”
这一总要求中应注意两点:一是阅读材料的类型包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文学作品;二是阅读材料的性质,即“一般”,这“一般”是指前两类文章专门化的程度不太高,专业的理论色彩不太浓,语言通俗,专业的名词术语较少,否则不解称为“一般”。在这一总要求下有9个考点。与古代诗文阅读不同的是这样4点: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③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④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其实各考点与古诗文阅读要求大致相同。
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新世纪以来呈现出下列特点:
1.阅读材料整体风格趋于平易好懂;
2.阅读材料的内容贴近现实生活;
3.试题紧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表达技巧;
4.试题表述趋于简明,指向明确;
5.评分标准趋于宽容,答案“意思对即可”。
与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呈现出的这些特点,总体上是有利于考生得分的,但近几年现代文阅读,尤其是第Ⅱ卷的文学作品阅读的得分率未见明显提高,其关键在于基本的阅读能力不高,尤其是对其中的主要段落没有真正读懂。2002年《话说知音》的第21题和2003年《乡土情结》的第21题,大多数考生答不好,便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四)写作(60分)
本项留待以后作专门分析,这里从略。
二、复习建议
总的来说是夯实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高考语文试卷的编制,不仅依据《考试说明》的各项规定,而且吸纳课程改革的精神。这一点国家考试中心已有明确的表述,因此语文复习要着眼于夯实基础,提高语文素养。具体地说,应注意下列几点:
1.要建三个“30分”的意识
高考语文除写作60分而外,有三个“30分”。这便是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30分;古诗文阅读和默写30分;现代文阅读30分。建立三个“30分”的意识,就是要正确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在复习中不能有任何一点疏忽。
2.积累语言材料,提高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目前中学生识字是、词语积累是明显不足,正确运用的能力更不足,这在语言基础题和作文中表现得很突出。应该尽量增加语文积累。
3.增加文化积累,丰富文化底蕴,丰富心灵世界。
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语文,也是考文化。学语文,要十分重视吸纳前人创造的精神财富,来丰富自己。
4.提高读懂古代诗文、现代文的基本阅读能力,要真正在读懂上下功夫。
5.提高基本的写作能力
这里所读的基本写作能力是指《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基础等级”的要求: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感情真挚,思想健康;④内容充实,中心明确;⑤语言通顺,结构完整;⑥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因为它是“基础”,所以要重视;也因为有相当一部分高中毕业生还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更要重视。同时追求发展等级的各项要求。如果只在“发展等级”上做文章,就会“本末倒置”
6.利用读本帮助提高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的《读本》内容相当丰富,从字词积累到阅读鉴赏,到写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可惜许多人却不知道应该去读去用,而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做题上,这是真正的本末倒置。
在此后的各讲中还会提出具体建议。
高考语文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
(2)注重于诗歌本身的理解。
分析这两年的诗歌鉴赏题,可以看出,试题是从鉴赏的角度出的,但其基本的出发点是对诗作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作一定程度的鉴赏,包括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例如2003年的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解略)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本题先告诉考生何谓“诗眼”,绝大多数考生都能从第三联中找到诗眼“咽”和“冷”,但对“为什么”,回答就五花八门了,因为规定要“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实只要根据诗意认定标题中的“过”是寻访,而不是“路过”,就可以从描写的“景”,表现的作者的“情”,借助一的联想和想象,作出回答。可借许多考生并未读懂这一首诗,也就无法正确赏析,更不会从修辞的有度或诗人心理的角度作赏析,于是有不少这样一类答案:“因为这两个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泉声和日色与危石和青松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与全诗的主旨相照应。”这样的答案除了套话以外,没有一点有价值的“赏析”,自然只能得0分。
看来,要提高诗歌鉴赏的得分率,当在如何读懂“浅易”的古代诗歌上下功夫。
3.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1道题,4分。
试题特点:
(1)主要默写课本规定背诵的名篇中的名句。2002年3小题全出自课本,2003年的3小题中,两小题出自课本,一小题出自课外。
(2)默写的诗文语句知名度很高。与过去不同的是,写景名句,人情味很浓的名句等,都在名句的范围之内,而不能只注意哲理性强的名句。
应对这一类试题,只有老老实实地背诵课本规定背诵的片断,并适当向课外拓展,并且注意把字写正确。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现代文阅读的总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字作品。”
这一总要求中应注意两点:一是阅读材料的类型包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文学作品;二是阅读材料的性质,即“一般”,这“一般”是指前两类文章专门化的程度不太高,专业的理论色彩不太浓,语言通俗,专业的名词术语较少,否则不解称为“一般”。在这一总要求下有9个考点。与古代诗文阅读不同的是这样4点: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③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④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其实各考点与古诗文阅读要求大致相同。
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新世纪以来呈现出下列特点:
1.阅读材料整体风格趋于平易好懂;
2.阅读材料的内容贴近现实生活;
3.试题紧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表达技巧;
4.试题表述趋于简明,指向明确;
5.评分标准趋于宽容,答案“意思对即可”。
与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呈现出的这些特点,总体上是有利于考生得分的,但近几年现代文阅读,尤其是第Ⅱ卷的文学作品阅读的得分率未见明显提高,其关键在于基本的阅读能力不高,尤其是对其中的主要段落没有真正读懂。2002年《话说知音》的第21题和2003年《乡土情结》的第21题,大多数考生答不好,便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四)写作(60分)
本项留待以后作专门分析,这里从略。
二、复习建议
总的来说是夯实语文基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高考语文试卷的编制,不仅依据《考试说明》的各项规定,而且吸纳课程改革的精神。这一点国家考试中心已有明确的表述,因此语文复习要着眼于夯实基础,提高语文素养。具体地说,应注意下列几点:
1.要建三个“30分”的意识
高考语文除写作60分而外,有三个“30分”。这便是语文知识和语言表达30分;古诗文阅读和默写30分;现代文阅读30分。建立三个“30分”的意识,就是要正确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在复习中不能有任何一点疏忽。
2.积累语言材料,提高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目前中学生识字是、词语积累是明显不足,正确运用的能力更不足,这在语言基础题和作文中表现得很突出。应该尽量增加语文积累。
3.增加文化积累,丰富文化底蕴,丰富心灵世界。
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语文,也是考文化。学语文,要十分重视吸纳前人创造的精神财富,来丰富自己。
4.提高读懂古代诗文、现代文的基本阅读能力,要真正在读懂上下功夫。
5.提高基本的写作能力
这里所读的基本写作能力是指《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基础等级”的要求: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文体要求;③感情真挚,思想健康;④内容充实,中心明确;⑤语言通顺,结构完整;⑥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因为它是“基础”,所以要重视;也因为有相当一部分高中毕业生还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更要重视。同时追求发展等级的各项要求。如果只在“发展等级”上做文章,就会“本末倒置”
6.利用读本帮助提高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的《读本》内容相当丰富,从字词积累到阅读鉴赏,到写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可惜许多人却不知道应该去读去用,而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做题上,这是真正的本末倒置。
在此后的各讲中还会提出具体建议。
高考语文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题不难,做好难——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试题简评
- › 高考语文高分战略——给高三学生的第一课(高三)
- › 新高考语文探究性试题的八种形式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病句试题及解析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成语试题及解析
- › 名师讲解高考语文病句13种题型示例(人教版高三必修)
- › 高三年级高考语文语言基础知识复习的基本策略
- › 海淀区语文中心组解读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
- › 高考语文冲刺:临战10大提醒——高三语文特级教师李钰的经验之谈(...
- ›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巧记八法(人教版高三必修)
- › 谨慎有余创新不足——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试题分析(张金波)(人...
- › 2017年高考语文学案:病句考点详解精练(二)
- › 高考语文--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的命题形式及复习对策
- › 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
- › 高考语文作文材料性作文例题一览
- › 高考语文试卷看题型 梳理试题找出不足
tag: 高考语文 走势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大全,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
栏目导航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 推荐
- ·高三语文的基本学习方法
- ·高考语文作文材料性作文例题一览
- ·高中语文每轮复习目的各有侧重 高考三
- ·语文现代文阅读指导:抓住哲学思维方法
- ·高考前如何轻松复习
-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 ·高考语文要把握好的成语解题六大规律
- ·高考语文给高中同学的复习点子
- ·高三学生的两个时间表
- ·高三语文复习重点思考的三个方面
- ·虚词误用例析
- ·对高考文学类阅读题解题技巧的思考
-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作用题”解答
- ·高考语文高分是怎样炼成的?
- ·专家指导: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
-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四
- ·高考 尖子生的十大复习技巧
- ·高考语文名师支招:20天如何复习语文
- ·高考文言文作文之我见
- ·高考语文解题中经常出现的25个问题
- ·高中语文学习—高三语文该阅读些什么?
- ·高考语文精做模拟题回归基础
-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的暑期复习
- ·指点高考语文: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
- ·语文可以这样学 给高三学子的建议一
- ·语文可以这样学 给高三学子的建议二
- ·高考语文答题有技巧
- ·高三语文辅导:活用语法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