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作鉴赏(2)
浏览次数: 219次| 发布日期:03-24 01:49:14 | 诗词教学
标签: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http://www.350xue.com
李清照词作鉴赏(2),
孤雁儿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
多少游春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寄托了词人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全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取得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词调原名《御街行 》,后变格为《孤雁亡 》,专写离别悼亡等悲伤之情。词人取后者,盖以自况。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开门见山,倾诉寡居之苦。藤床,乃今之藤躺椅。据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纸帐,亦名梅花纸帐。据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大方形帐顶,四周用细白布制成帐罩,中置布单、楮衾、菊枕、蒲褥。在宋人词作中 ,这种陈设大都表现凄凉慵怠情景 。朱敦儒《念奴娇》云:“照我藤床凉似水。”意境相似,写一榻横陈,日高方起,心情孤寂无聊“沉香断续玉炉寒”,使人想起词人《醉花阴》中的“瑞胸销金兽 ”。然而着一“寒”字 ,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
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 。“伴我情怀如水”一句,把悲苦之情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以汉代横吹曲中的《梅花落》照应咏梅的命题,让人联想到园中的梅花,好象一声笛曲,催绽万树梅花,带来春天的消息。然“梅心惊破”一语更奇,不仅说明词人在语言的运用上有所发展,而且显示出她在感情上曾被激起一刹那的波澜 ,然而意思很含蓄。闻笛怀人,因梅思春 ,在她词中是不止一次用过。这是一歇拍,词从这一句开始自然地过渡到下片,上片主要写自己的凄冷孤苦,下片则着重写对爱侣赵明成的思念。
下阕正面抒写悼亡之情,词境由晴而雨,跌宕之中意脉相续 。“小风 ”句,将外境与内境融为一体。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写感情的变化,层次鲜明,步步开掘,愈写愈深刻;但为什么“无佳思 ”,为什么“情怀如水”和泪下千行,却没有言明。直至“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才点明怀念丈夫的主旨 。“吹箫人去”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典故,见《列仙传》。这里的“吹箫人”是说箫史,比拟赵明诚。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她倚阑同赏呢?词人回想当年循城远览,踏雪寻梅的情景,心中不由怆然感伤。
结尾三句化用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表达了深重的哀思。陆凯当年思念远在长安的友人范晔,曾折下梅花赋诗以赠。可是词人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其中“人间天上”一语,写尽了寻觅苦;“没个人堪寄”,写尽了怅然若失之伤。全词至此,戛然而止,而一曲哀音,却缭绕不绝。
这首词妙在化用典故,婉若已出;咏梅悼亡,浑然一体;口语入词,以俗写雅,独树一枝。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这是一首典型的赏梅词作,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爱写出了词人个人的心路历程:少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沧落,在词中都约略可见。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以赏梅寄寓自己的今苦之感和永国之忧,感慨深沉。
上阕回忆往昔赏梅生活,分为两层。“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这两句抓住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早年赏梅的情景和兴致,表现出少女的纯真 、欢乐和闲适。她早年写下的咏梅词《渔家傲》中有句云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可作为“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的注脚。接下来“挼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两句,心绪显然不同,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赏梅原本为的是排遣心头的忧伤,可是本来心情就不好,到头来不仅忧伤没有消除,反倒触景生情,激起更深的伤感,落得个“满衣清泪 ”。花还是昔日的花,然而花相似,人不同,物是人非,怎不使人伤心落泪呢?李清照婚后,夫妻志同道合、伉俩相得,生活美满幸福。但是,时常发生的短暂离别使她识尽离愁别苦。在婚后六、七年的时间里,李赵两家相继罹祸,紧接着就开始了长期的“屏居乡里”的生活。生活的坎坷使她屡处忧患,饱尝人世的艰辛。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大减。这两句写的就是词人婚后的这段生活,表现的是一种百无聊赖、忧伤怨恨的情绪。
上阕四句回忆了作者两个生活阶段赏梅时的又一不同情景和心情。
下阕以“今年”两字领起,同上阕的“年年”相对 。往年是“常插梅花醉”;即使是“挼尽梅花无好意”的时候,也多半为的是离别相思。眼前却截然不同了,“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这里面包含着几多辛酸和哀愁。词人南渡后,特别是丈夫去世后更是颠沛流离,沦落漂零。生活的折磨使词人很快变得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花白。如今虽然赏梅季节又到,可是哪里还有心思去插梅呢?而且看来晚上要刮大风,将难以晴夜赏梅了。而且一夜风霜,明朝梅花就要凋零败落,即使想看也看不成了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一句还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即“国势”,寄寓着作者为国势衰颓而担忧的心绪 。“梅花”以比美好事物,“难看梅花”,则是指国家的遭难 ,而且颇有经受不住之势。在这种情况下 ,她哪里还有赏梅的闲情逸致呢!身世之苦、国家之难揉合在一起,词的思想境界为之升华。这首词依次描写作者在少年、中年和晚年三个不同的生活阶段中赏梅的不同情致 :少年时赏梅醉酒、中年时对梅重泪和晚年时无心赏梅 ,运用对比手法,物态人事双关,表现出词人生活的巨变,着重写作者晚漂零凄之境和国破家亡之悲,真切感人。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 ,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 ”,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 ,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 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 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 路长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李清照词作鉴赏(2)
孤雁儿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
多少游春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寄托了词人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全词以景衬情,将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取得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词调原名《御街行 》,后变格为《孤雁亡 》,专写离别悼亡等悲伤之情。词人取后者,盖以自况。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开门见山,倾诉寡居之苦。藤床,乃今之藤躺椅。据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纸帐,亦名梅花纸帐。据宋林洪《山家清供》云,其上作大方形帐顶,四周用细白布制成帐罩,中置布单、楮衾、菊枕、蒲褥。在宋人词作中 ,这种陈设大都表现凄凉慵怠情景 。朱敦儒《念奴娇》云:“照我藤床凉似水。”意境相似,写一榻横陈,日高方起,心情孤寂无聊“沉香断续玉炉寒”,使人想起词人《醉花阴》中的“瑞胸销金兽 ”。然而着一“寒”字 ,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
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 。“伴我情怀如水”一句,把悲苦之情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以汉代横吹曲中的《梅花落》照应咏梅的命题,让人联想到园中的梅花,好象一声笛曲,催绽万树梅花,带来春天的消息。然“梅心惊破”一语更奇,不仅说明词人在语言的运用上有所发展,而且显示出她在感情上曾被激起一刹那的波澜 ,然而意思很含蓄。闻笛怀人,因梅思春 ,在她词中是不止一次用过。这是一歇拍,词从这一句开始自然地过渡到下片,上片主要写自己的凄冷孤苦,下片则着重写对爱侣赵明成的思念。
下阕正面抒写悼亡之情,词境由晴而雨,跌宕之中意脉相续 。“小风 ”句,将外境与内境融为一体。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写感情的变化,层次鲜明,步步开掘,愈写愈深刻;但为什么“无佳思 ”,为什么“情怀如水”和泪下千行,却没有言明。直至“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才点明怀念丈夫的主旨 。“吹箫人去”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典故,见《列仙传》。这里的“吹箫人”是说箫史,比拟赵明诚。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她倚阑同赏呢?词人回想当年循城远览,踏雪寻梅的情景,心中不由怆然感伤。
结尾三句化用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表达了深重的哀思。陆凯当年思念远在长安的友人范晔,曾折下梅花赋诗以赠。可是词人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其中“人间天上”一语,写尽了寻觅苦;“没个人堪寄”,写尽了怅然若失之伤。全词至此,戛然而止,而一曲哀音,却缭绕不绝。
这首词妙在化用典故,婉若已出;咏梅悼亡,浑然一体;口语入词,以俗写雅,独树一枝。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
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这是一首典型的赏梅词作,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爱写出了词人个人的心路历程:少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沧落,在词中都约略可见。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以赏梅寄寓自己的今苦之感和永国之忧,感慨深沉。
上阕回忆往昔赏梅生活,分为两层。“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这两句抓住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早年赏梅的情景和兴致,表现出少女的纯真 、欢乐和闲适。她早年写下的咏梅词《渔家傲》中有句云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可作为“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的注脚。接下来“挼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两句,心绪显然不同,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赏梅原本为的是排遣心头的忧伤,可是本来心情就不好,到头来不仅忧伤没有消除,反倒触景生情,激起更深的伤感,落得个“满衣清泪 ”。花还是昔日的花,然而花相似,人不同,物是人非,怎不使人伤心落泪呢?李清照婚后,夫妻志同道合、伉俩相得,生活美满幸福。但是,时常发生的短暂离别使她识尽离愁别苦。在婚后六、七年的时间里,李赵两家相继罹祸,紧接着就开始了长期的“屏居乡里”的生活。生活的坎坷使她屡处忧患,饱尝人世的艰辛。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大减。这两句写的就是词人婚后的这段生活,表现的是一种百无聊赖、忧伤怨恨的情绪。
上阕四句回忆了作者两个生活阶段赏梅时的又一不同情景和心情。
下阕以“今年”两字领起,同上阕的“年年”相对 。往年是“常插梅花醉”;即使是“挼尽梅花无好意”的时候,也多半为的是离别相思。眼前却截然不同了,“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这里面包含着几多辛酸和哀愁。词人南渡后,特别是丈夫去世后更是颠沛流离,沦落漂零。生活的折磨使词人很快变得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花白。如今虽然赏梅季节又到,可是哪里还有心思去插梅呢?而且看来晚上要刮大风,将难以晴夜赏梅了。而且一夜风霜,明朝梅花就要凋零败落,即使想看也看不成了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一句还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即“国势”,寄寓着作者为国势衰颓而担忧的心绪 。“梅花”以比美好事物,“难看梅花”,则是指国家的遭难 ,而且颇有经受不住之势。在这种情况下 ,她哪里还有赏梅的闲情逸致呢!身世之苦、国家之难揉合在一起,词的思想境界为之升华。这首词依次描写作者在少年、中年和晚年三个不同的生活阶段中赏梅的不同情致 :少年时赏梅醉酒、中年时对梅重泪和晚年时无心赏梅 ,运用对比手法,物态人事双关,表现出词人生活的巨变,着重写作者晚漂零凄之境和国破家亡之悲,真切感人。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 ,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 ”,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 ,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 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 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 路长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李清照词作鉴赏(2)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李清照词作鉴赏(2)
- › 李清照词作鉴赏(4)
- › 李清照词作鉴赏(5)
- › 李清照词作鉴赏(6)
- › 李清照词作鉴赏(7)
- › 花开花落的日子----李清照词改写
tag: 李清照 诗词教学,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诗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