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起诗鉴赏
浏览次数: 374次| 发布日期:03-24 01:49:14 | 诗词教学
标签: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http://www.350xue.com
钱起诗鉴赏,
那么,钱起赠诗给裴舍人,为什么要牵扯上这些宫殿苑囿呢?这就要看看舍人的日常活动情况了。在唐代,皇帝身边的职官,有通事舍人、起居舍人、中书舍人 。这些“侍从之臣”每天都要随侍皇帝左右,过问机密大事,其实际权力范围很大。
不难理解,此诗的开头四句,并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他的目的,是在“景语”中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地位。由于裴舍人追随御辇,侍从宸居,就能看到一般官员看不到的宫苑景色。当皇帝行幸到上林苑时,裴舍人看到上林苑的早莺;皇帝在紫禁城临朝时,裴舍人又看见皇城的春阴晓色;裴舍人草诏时,更听到长乐宫舒缓的钟声;而龙池的柳色变化及其在雨中的浓翠,自然也是裴舍人平日所熟知的。四种景物都若隐若现地使人看到裴舍人的影子。
可见,虽然没有一个字正面提到裴舍人,但实际上句句都在恭维裴舍人 。恭维十足,却又不露痕迹,可见手法高妙。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就写到请求援引的题旨上:“阳和”句是说,虽有和暖的太阳,毕竟无法使自己的穷途落魄之恨消散。“霄汉”句说,但我仰望天空,我还是时时刻刻倾向着太阳(指当朝皇帝 ),意指自己有一颗为朝廷做事的衷心。“献赋”句说,十年来,我不断向朝廷献上文赋(指参加科举考试 ),可惜都没有得到知音者的赏识 。“羞将”句说,如今连头发都变白了,看见插着华簪的贵官,我不能不感到惭愧。意思说得很清楚,但言语含蓄,保持了一定的身份。
这首诗,通篇表示了一种恭维、求援之意,却又显得十分隐约曲折 ,尤其是前四句,虽然是在恭维,由于寓于“景语”中,便不觉其庸俗了。由此可见钱起艺术技巧的娴熟。
蓝田溪与渔者宿
钱 起
独游屡忘归,
况此隐沦处。
濯发清泠泉,
月明不能去。
更怜垂纶叟,
静若沙上鹭。
一论白云心,
千里沧州趣。
芦中野火尽,
浦口秋山曙。
叹息分枝禽,
何时更相遇?
在古典诗词中 ,以渔父为题材的作品 ,从楚辞《渔父》起,多不胜数。古代诗人常把渔夫视为隐者形象。一般写渔夫的作品多客观描绘其飘然物外、自得其乐 ,而钱起这首五古却写了“与渔者宿”,别出蹊径,饶有新趣。
诗的前六句写爱渔者的居住地 。诗人漂游在外,到了蓝田溪渔者的住处,觉得找到了自己追寻的理想境地。本来就是“独游屡忘归”的,何况今天到了一个隐者栖息的地方,则更感到得其所哉。这里有清泉明月,有隐逸高士,境合于心,人合于情,自然更是心惬神怡了 。诗人描写对蓝田溪的喜好,层层推进,“况此隐沦处 ”,意为更加“忘归 ”,继而以水清可以濯发 ,月明使人留恋,进一步说明隐沦处的美好。最后以“更怜垂纶叟 ”,更爱那老渔翁,归结到愿和渔者同宿的期望上 。隐处的好,就在于这里“清”、“明 ”、“静”,作者将这些意念以特有的景物予以编织,构成了一幅世外桃源的美好图景。
诗的中间四句写与渔者宿的乐趣。诗人与渔者宿,并不是因为旅途无处可栖,而是清夜长谈,得到了知音。谈论之中,渔者飘然物外的情怀,千里沧洲的乐趣,使自己心向往之。“白云心”,用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而出岫”意,就如柳宗元《渔翁》中写“岩上无心云相逐”以喻隐者之意一样。“沧洲趣”,即隐居水边之趣。沧洲,滨水的地方。古代常作为隐士的居处 。诗人与渔者同宿,纵谈隐居之道,遁世之乐,不觉野火烧尽 ,东方破晓。可见两人通宵煮水烹茗,畅谈不休,其乐融融。
最后两句写与渔者不忍分别之情。诗人为今天分手如飞禽各栖其枝而叹息,不知何时再得相遇,惆怅不已。由此又将与渔者宿的感情推进一层。
古代诗词中写隐士多写不遇。隐士隐姓埋名,遁世避居 ,要写时往往“ 以影写竿 ”,如唐代贾岛的《访隐者不遇》,丘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陆畅的《送李山人归山》,宋代魏野的《寻隐者不遇》等等。如要写相遇之人,多写渔者、樵者、耕者,而很少如钱起这样写与隐居的渔者同宿的。钱起这样写,增强了人们对隐者的生活与情志的真实感,同时从诗人吐露的与渔者同宿的投契、眷念上,表现了他的胸襟。
裴迪书斋望月
钱 起
夜来诗酒兴,
月满谢公楼。
影闭重门静,
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
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天末,
清光几处愁。
裴迪是王维、杜甫的朋友,唐代著名诗人。钱起的这首诗,写一个初秋的晚上,在裴迪书斋赏月的情景。
几个朋友聚在一起,饮酒吟诗。不知不觉中,夜色渐浓,月亮升起来了,月光洒满了庭宇和楼台。谢公楼 ,晋时谢庄写过著名的《月赋》,这里借指裴迪的书斋。此时,在座的人们显然被如水一般皎洁的月光吸引住了,刚才那种饮酒吟诗的热烈场面,随着月光的流泻,完全被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意味所代替。“影闭重门静 ,寒生独树秋”,此刻诗人才注意到,主人所在的深深的庭院,层层门户早已关闭,户外万籁俱寂。一阵清风吹来,枝叶沙沙,引发无限寒意。人们顿时感到秋夜的清凉。
“鹊惊随叶散 ,萤远入烟流”,这两句由写四周的寂静和初秋的凉意转入写月光,但也还不是正面描写。月色无形无影,正面描写确实困难。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里说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也只能说是对月亮而不是月光的正面描写。在表现月光时,他仍不得不借助“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这样一些侧面烘托的诗句。钱起显然借鉴了前人的经验。同时,他还化用了前人的诗句。曹操《短歌行》说:“月明星稀,鸟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鹊惊”句就是从这里来的。月色太亮了,以致喜鹊误以为天色已明,扑刺刺猛然飞起,震落了片片秋叶 。鹊起叶飏 ,飘然四散,显得别有情趣。比起曹诗 ,钱起的这句诗写得更为凝练,更富诗意了。“萤远入烟流 ”,用的也是侧面描写的方法。沈德潜说:“月夜萤光自失 ,然远入烟丛,则仍见流矣。此最工于体物 。”用烟霭的暗淡衬托萤光,又用萤光之流失衬托月明,可谓运思入妙。有了这两句,一个月明千里的银色世界,异常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诗人由领略、欣赏美好的月光 ,渐渐陷入了沉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面对这样的月色,将会惹动多少人的愁思呢?最后两句以问句作结,留待读者去揣摩、思考,显得意味深长。
全诗意境清新,状物入妙。在咏物诗中,堪称佳作。
钱起诗鉴赏
那么,钱起赠诗给裴舍人,为什么要牵扯上这些宫殿苑囿呢?这就要看看舍人的日常活动情况了。在唐代,皇帝身边的职官,有通事舍人、起居舍人、中书舍人 。这些“侍从之臣”每天都要随侍皇帝左右,过问机密大事,其实际权力范围很大。
不难理解,此诗的开头四句,并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他的目的,是在“景语”中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地位。由于裴舍人追随御辇,侍从宸居,就能看到一般官员看不到的宫苑景色。当皇帝行幸到上林苑时,裴舍人看到上林苑的早莺;皇帝在紫禁城临朝时,裴舍人又看见皇城的春阴晓色;裴舍人草诏时,更听到长乐宫舒缓的钟声;而龙池的柳色变化及其在雨中的浓翠,自然也是裴舍人平日所熟知的。四种景物都若隐若现地使人看到裴舍人的影子。
可见,虽然没有一个字正面提到裴舍人,但实际上句句都在恭维裴舍人 。恭维十足,却又不露痕迹,可见手法高妙。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就写到请求援引的题旨上:“阳和”句是说,虽有和暖的太阳,毕竟无法使自己的穷途落魄之恨消散。“霄汉”句说,但我仰望天空,我还是时时刻刻倾向着太阳(指当朝皇帝 ),意指自己有一颗为朝廷做事的衷心。“献赋”句说,十年来,我不断向朝廷献上文赋(指参加科举考试 ),可惜都没有得到知音者的赏识 。“羞将”句说,如今连头发都变白了,看见插着华簪的贵官,我不能不感到惭愧。意思说得很清楚,但言语含蓄,保持了一定的身份。
这首诗,通篇表示了一种恭维、求援之意,却又显得十分隐约曲折 ,尤其是前四句,虽然是在恭维,由于寓于“景语”中,便不觉其庸俗了。由此可见钱起艺术技巧的娴熟。
蓝田溪与渔者宿
钱 起
独游屡忘归,
况此隐沦处。
濯发清泠泉,
月明不能去。
更怜垂纶叟,
静若沙上鹭。
一论白云心,
千里沧州趣。
芦中野火尽,
浦口秋山曙。
叹息分枝禽,
何时更相遇?
在古典诗词中 ,以渔父为题材的作品 ,从楚辞《渔父》起,多不胜数。古代诗人常把渔夫视为隐者形象。一般写渔夫的作品多客观描绘其飘然物外、自得其乐 ,而钱起这首五古却写了“与渔者宿”,别出蹊径,饶有新趣。
诗的前六句写爱渔者的居住地 。诗人漂游在外,到了蓝田溪渔者的住处,觉得找到了自己追寻的理想境地。本来就是“独游屡忘归”的,何况今天到了一个隐者栖息的地方,则更感到得其所哉。这里有清泉明月,有隐逸高士,境合于心,人合于情,自然更是心惬神怡了 。诗人描写对蓝田溪的喜好,层层推进,“况此隐沦处 ”,意为更加“忘归 ”,继而以水清可以濯发 ,月明使人留恋,进一步说明隐沦处的美好。最后以“更怜垂纶叟 ”,更爱那老渔翁,归结到愿和渔者同宿的期望上 。隐处的好,就在于这里“清”、“明 ”、“静”,作者将这些意念以特有的景物予以编织,构成了一幅世外桃源的美好图景。
诗的中间四句写与渔者宿的乐趣。诗人与渔者宿,并不是因为旅途无处可栖,而是清夜长谈,得到了知音。谈论之中,渔者飘然物外的情怀,千里沧洲的乐趣,使自己心向往之。“白云心”,用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而出岫”意,就如柳宗元《渔翁》中写“岩上无心云相逐”以喻隐者之意一样。“沧洲趣”,即隐居水边之趣。沧洲,滨水的地方。古代常作为隐士的居处 。诗人与渔者同宿,纵谈隐居之道,遁世之乐,不觉野火烧尽 ,东方破晓。可见两人通宵煮水烹茗,畅谈不休,其乐融融。
最后两句写与渔者不忍分别之情。诗人为今天分手如飞禽各栖其枝而叹息,不知何时再得相遇,惆怅不已。由此又将与渔者宿的感情推进一层。
古代诗词中写隐士多写不遇。隐士隐姓埋名,遁世避居 ,要写时往往“ 以影写竿 ”,如唐代贾岛的《访隐者不遇》,丘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陆畅的《送李山人归山》,宋代魏野的《寻隐者不遇》等等。如要写相遇之人,多写渔者、樵者、耕者,而很少如钱起这样写与隐居的渔者同宿的。钱起这样写,增强了人们对隐者的生活与情志的真实感,同时从诗人吐露的与渔者同宿的投契、眷念上,表现了他的胸襟。
裴迪书斋望月
钱 起
夜来诗酒兴,
月满谢公楼。
影闭重门静,
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
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天末,
清光几处愁。
裴迪是王维、杜甫的朋友,唐代著名诗人。钱起的这首诗,写一个初秋的晚上,在裴迪书斋赏月的情景。
几个朋友聚在一起,饮酒吟诗。不知不觉中,夜色渐浓,月亮升起来了,月光洒满了庭宇和楼台。谢公楼 ,晋时谢庄写过著名的《月赋》,这里借指裴迪的书斋。此时,在座的人们显然被如水一般皎洁的月光吸引住了,刚才那种饮酒吟诗的热烈场面,随着月光的流泻,完全被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意味所代替。“影闭重门静 ,寒生独树秋”,此刻诗人才注意到,主人所在的深深的庭院,层层门户早已关闭,户外万籁俱寂。一阵清风吹来,枝叶沙沙,引发无限寒意。人们顿时感到秋夜的清凉。
“鹊惊随叶散 ,萤远入烟流”,这两句由写四周的寂静和初秋的凉意转入写月光,但也还不是正面描写。月色无形无影,正面描写确实困难。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里说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也只能说是对月亮而不是月光的正面描写。在表现月光时,他仍不得不借助“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这样一些侧面烘托的诗句。钱起显然借鉴了前人的经验。同时,他还化用了前人的诗句。曹操《短歌行》说:“月明星稀,鸟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鹊惊”句就是从这里来的。月色太亮了,以致喜鹊误以为天色已明,扑刺刺猛然飞起,震落了片片秋叶 。鹊起叶飏 ,飘然四散,显得别有情趣。比起曹诗 ,钱起的这句诗写得更为凝练,更富诗意了。“萤远入烟流 ”,用的也是侧面描写的方法。沈德潜说:“月夜萤光自失 ,然远入烟丛,则仍见流矣。此最工于体物 。”用烟霭的暗淡衬托萤光,又用萤光之流失衬托月明,可谓运思入妙。有了这两句,一个月明千里的银色世界,异常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诗人由领略、欣赏美好的月光 ,渐渐陷入了沉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面对这样的月色,将会惹动多少人的愁思呢?最后两句以问句作结,留待读者去揣摩、思考,显得意味深长。
全诗意境清新,状物入妙。在咏物诗中,堪称佳作。
钱起诗鉴赏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钱起诗鉴赏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诗词教学,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诗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