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初中语文初中同步辅导七年级下同步辅导七年级下教参:安塞腰鼓

七年级下教参:安塞腰鼓

浏览次数: 675次| 发布日期:12-29 13:46:31 | 七年级下同步辅导
标签:七年级下同步学习,初中语文学习,http://www.350xue.com 七年级下教参:安塞腰鼓,

四是作家通过具有音乐性的复叠咏叹,来进一步加强散文中情感的传达。在《安塞腰鼓》中,作家有意识地在每个层次之末,单独设计“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咏叹句式,而且在反复咏叹之中常有变化,每段都有新意,层层递进,直把情感步步推向高峰,同时更加强了散文的诗意美,使通篇散文具有形式的回环美和音乐的节奏美。

第三,想像奇伟,意境雄浑。德国19世纪著名的美学家狄尔泰曾指出:“最高意义上的诗是在想像中创造一个新的世界。”刘勰也曾说过:“神用象通,情变所孕。”(《文心雕龙·神思》)刘成章“那唤起一系列想像的构想过程的力量,来自心灵深处,来自那被生活的欢乐、痛苦、情绪、激情、奋求振荡着的心灵底层”。(刘小枫《诗化哲学》)“安塞腰鼓”这个特定的意象,在刘成章的脑际孕育、旋转,仿佛地底突腾运行的火山岩浆,最后有最彻底、最尽兴的喷发。于是,灿烂的意象在瞬息之间纷翻飞舞,源源不绝的大河波涛汹涌,生命的畅想在历史和现实间遨游……

你看,刘成章在这样的场景上展开其想像的:无风之季,黄土高原上的一片高粱地里,兀立着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是一个“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背景!然而,当后生们的鼓槌擂起来的时候,在作家的眼里,“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作家的脑际迅速集合真实生活体验的记忆,展开思维的翅膀,在想像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于是便有了鼓点是“骤雨”、流苏是“旋风”、瞳仁是“火花”、风姿是“斗虎”的丰富联想。你再看,这“安塞腰鼓”,既“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刻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刻变得亢奋了”,也使作家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你再听,在作家的耳畔,“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发出“隆隆”的声音,而这“隆隆”的声音,既仿佛“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索”,又仿佛“隆隆隆隆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作家在创造力的世界中“神与物游”,读者也跟随着心宇驰骋,思绪万千。

《安塞腰鼓》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选自《名作欣赏》2001年第5期)



上一页  [1] [2] [3] [4] 


七年级下教参:安塞腰鼓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安塞腰鼓   七年级下同步辅导,七年级下同步学习,初中语文学习,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同步辅导 - 七年级下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