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教参:我的叔叔于勒
我们与“我”的父母有什么不同呢?不同不在于我们不生活在一个物质的和金钱的世界上,不在于我们不像“我”的父母那样关心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关心“钱”的问题,而在于我们没有像于勒这样一个能够从根本上颠覆自己家庭的经济基础、使我们不是越来越富裕而是越来越贫穷的亲人,一个我们中国人所说的“败家子”的弟弟。而没有这样一个人,是无法挖掘出经济世界里的金钱关系对我们人性的扭曲的,是无法显示出我们成年人心灵的本真状态的。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小说艺术的作用。“于勒”这个人物的设置,是这篇小说之所以能够揭示出我们成年人内心世界的秘密的关键所在,也是莫泊桑的艺术匠心之所在。借助于勒,揭开了覆盖在我们心灵表面的东西,使我们看到了我们在这个物质的、金钱的世界里内在心灵发生的自觉的或不自觉的变化,使我们看到了物质和金钱对我们心灵的扭曲和腐蚀。与此同时,“我”这个少年人的视角的选取也是具有关键的意义的。正因为我们和“我”的父母一样,也生活在一个物质的和经济的世界上,也生活在人与人的金钱关系之中,所以我们很容易仅仅站在“我”的父母的角度看待于勒,看待“我”的父母与于勒的关系。“我”则改变了我们平时感受人、评价人的视角,把我们的视角转移到“我”的视角上来。而“我”还不是一个成年人,还没有我们成年人所不能没有的强烈的经济意识和金钱意识。他对人的感情还是朴素的、自然的,是从人与人的自然联系中产生的,既不像“我”的父母那样仅仅从金钱关系中看待于勒,看待于勒在现实世界的失败,也不像我们成年人中一些假道学者一样用严酷的道德眼光看待“我”的父母,看待他们在这个物质的、经济的世界上所极难避免的人性的弱点。这样,就把小说的主题完全集中在现实社会的金钱关系对人、对人性的扭曲与破坏上,强化了小说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力量。在这里,也显示着小说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只要我们不能不重视金钱的作用,只要我们不愿穷下去而愿富起来,外部的世界,其中也包括人,便不能不与我们构成物质的和金钱的关系,而在这时,我们看到的就不再是对象的本体,而是它的经济的价值,是它与我们的物质利益的关系,于勒在“我”的父母的眼里,就成了这样一个符号。他们有时把于勒称为一个“行为不正,糟蹋钱”的“坏蛋”“流氓”“无赖”,有时又说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良心的人”。当他们认为于勒能够给他们带来实际的利益、带来更优裕的物质生活的时候,于勒是他们的希望,是他们的骄傲;当他们感到于勒不但不能给他们带来实际的利益,而且会成为他们的生活负累的时候,于勒就是他们的灾祸,他们的恐怖。一个真实的于勒在他们面前消失了,作为一个“人”的于勒在他们眼前消失了。
自然,“我”父母眼中的于勒已经不是一个真实的于勒,我们只能通过我们的想像重新复制出一个真实的于勒来。创作小说,需要想像,阅读小说也需要想像。在小说描写的基础上进行丰富的想像,是读者能够激活文学艺术作品并且参与艺术作品的再创造的基本形式。而一个作品的读者之所以能够参与这个作品的再创造,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作品的作者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像空间。他没有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我们,我们必须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丰富它,充实它。我认为,这也是这篇小说能够成为一个世界小说名篇的原因之一。它短小,它简练,它含蓄,它的外部尺幅很小,而内部的尺幅极大,耐人寻味,余音袅袅,与它的这种处理方式是有极大关系的。那么,于勒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显而易见,于勒是与“我”的父母截然不同的。“我”的父母是懂得金钱的重要性的人,是把每一个小钱都看得非常重要的人,因而也是精于金钱上的算计的人,而于勒则不像他们那样懂得金钱的重要,因而也不精于金钱上的算计,但在我们成年人生活着的物质的、金钱的世界上,他的不精于算计也就成了他悲剧命运的总根源。“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做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所以于勒并不像“我”的母亲所说的是一个“贼”,也不像老船长所说的是个“老流氓”,只是他不像社会上的一般人那样爱惜金钱,才把自己有限的遗产挥霍罄尽。他的哥哥和嫂嫂为了不受他的经济的拖累,把他“送上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于勒并不像他的哥嫂那样看重金钱,因而也不像他们那样寡于人情。他到了美洲之后,经济上略有好转就写信回来,表示愿意赔偿哥嫂的损失,表达了他对哥嫂的怀念之情。他破产之后,又给哥嫂写了一封信。这封信虽然简短,但是细心体会,实际上是很感人的。他隐瞒了自己破产的事实,但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以为哥嫂仍然关心着他,让他们不要担心他的健康和他的前途。他希望赚了钱之后,再回到自己的家乡,和哥嫂“一起快活地过日子”。在此之后,他过着穷愁潦倒的生活,但却没有回到哥嫂身边来,因为他不愿成为哥嫂生活的负担。这与“我”的父母处处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照。总之,于勒是个不会过日子的人,但却不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人。
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毁灭了像于勒这样一些没有金钱意识的人的生活,把他们推入了人生悲剧的深渊,使他们不但失去了生活的经济的基础,也失去了亲人的爱和社会的关心;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扭曲了像“我”的父母这样一些不能不重视金钱的人的精神,使他们淡漠了对人的爱和同情,使他们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
这一切,都通过一个少年“我”的眼光和心灵折射出来。这个“我”既同情于勒的悲剧命运,也同情父母的悲剧处境,但对金钱关系对成人社会人与人情感关系的破坏却有着较之我们成年人更加敏锐的感受。
我们无法嘲笑于勒,也无法嘲笑“我”的父母。小说让我们反思我们的生活,反思我们的人生,反思金钱关系对我们人性的扭曲和破坏,并且在这种反思中把我们的灵魂从现实的物质的、金钱的关系中升华出来,提醒我们不要失去对人的真诚的爱心和同情。
它对像“我”这样的少年人有什么影响作用呢?
它可以让一代代的儿童都不要忘记、更不能轻视自己少年时期的人生观察和人生体验,并把自己对人的自然、朴素、真诚的爱和同情保留到自己的成年,不要被现实的金钱关系所异化,因为只有这样的心灵,才是人类最健全、最美好的心灵。
(选自《语文学习》2003年第5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九年级上教参:我的叔叔于勒
- › 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资料:窃书记(鄂教版九年级选修)
- › 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资料之三:求知善读、常人•名人...
- › 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资料之四:香菱学诗、我的阅读我做主(鄂...
- ›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记忆歌诀
- ›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 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资料之二:论读书(鄂教版九年级选修)
- › 九年级上册语文诗词默写竞赛试题
- ›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文学常识
- › 九年级上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
- › 九年级上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
- › 九年级上教参: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青春随想
- › 九年级上教参:香菱学诗
- › 九年级上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 › 九年级上教参:范进中举
- › 教参: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 › 教参: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单元说明
tag: 暂无联系方式 九年级上同步辅导,九年级上同步学习,初中语文学习,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同步辅导 - 九年级上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也说杨修之死
- ·从“杨修之死”谈青少年人格教育
- ·关于《智取生辰纲》
- ·智取生辰纲
- ·失去了民心,便失去了胜算——读《智取
- ·奇思妙想 防不胜防——谈〈智取生辰纲
- ·七百年前的一场抢劫诈骗案——《智取生
- ·对《范进中举》主题的新解
- ·“不求甚解”好读书
- ·“含读” 出意味——由《范进中举》说
- ·《不求甚解》备课资料
- ·读书不妨“不求甚解”
- ·“强作解人”与“不求甚解”
- ·“好读书,不求甚解”
- ·弗兰西斯·培根谈读书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参考资料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材分析.教学建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对话表演
- ·析《隆中对》中诸葛亮的形象
- ·两首悼亡词的比较阅读:苏轼的《江城子
- ·生死隔绝情悠悠——苏轼《江城子》赏析
- ·至情至性、噬心镂骨的生命体验 ——重
- ·浪漫梦境,豪壮情怀——李清照《渔家傲
- ·语文版《诗词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超然洒脱游于物外——读苏轼《望江南》
- ·《望江南》题解
- ·《范进中举》分层教学建议
- ·李清照《武陵春》宋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