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这首词的题目是《长沙》。长沙是毛泽东早年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11年——1924年)。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头,面对绚烂的秋景,回忆往昔岁月,写下了这首词。下片提到的“百侣”,是指曾和他一起战斗过的何叔衡、蔡和森。
七 朗读
1 听配乐朗读 (录音带) (边听边注音)
2 学生自由朗读 (2分钟) (气氛热烈)
3 正音 (幻灯片四,叫一位同学朗读下列词语)
沁(qin )湘(xiang )橘(ju )碧(bi )舸(ge )击(ji )翔(xiang )伥(chang )霜(shuang )廓(kuo )浮(fu )峥嵘(zhengrong )遒(qiu )遏(e)
4 学生齐读全词。 (感情投入,声音洪亮)
八 课文分析
老师:从字数看,本词属于长调(114字),从结构看,是双调。
1 学生齐读上片,掌握上片的主要内容
2 老师提问:从内容看,上片分为哪几个层次?
学生思考片刻回答:分三层,第一整句为第一层,第二、三整句为第二层,第三整句为第三层。 (正确)
分析第一层
3 老师提问:第一句为了填词的需要,变动了词序,据词义其正确的词序该怎样?
学生讨论后答:寒秋,独立橘子洲头,(见)湘江北去。 (正确)
4 老师提问:本句的作用有哪些?
学生讨论,气氛热烈,但回答不够准确。
老师总结: ⑴点明时令、地点 ⑵交代环境
⑶渲染气氛
5 老师提问:“看”字总领几个小句?作者看到了什么?视觉有何变化?
学生回答:“看”字一共领起七句。
老师提问:作者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山、红树、江水、船、雄鹰、鱼。
老师提问:作者的视觉有何变化?
学生回答:有远眺,有近看,有仰视,有俯瞰。
6 老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能画出这样美丽的图画? (学生讨论)
答: ⑴ 抓住典型,点面结合,多种角度,铺陈描写。
作者选取了山林、行船、雄鹰、游鱼等最能体现秋色典型作点,用“万类”概括面,从视觉的转换,色彩、形态、动态的变化的等方面描绘湘江秋色的多姿多彩。
⑵ 运用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表动作的有:“染”写树色之浓,“争”写行船之奋,“击”写雄鹰之键,“翔”写游鱼之乐。
表色彩的有:“红”写树色特点,“碧”写江水之色。
表程度的有:“遍”写枫色之广,“漫”写江水之溢,“透”写水之清。
表数量的有:“万”写山峰之多,“层”写枫林之茂,“百”写船只之多。
7老师小结:古诗词的欣赏,捕捉关键的词语做分析,是重要的一种方法,其技艺往往体现在用词上,而用词的技巧又往往体现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
8 老师提问:在我国文学史上,写秋天的诗词不计其数,然而,许多的调子都是悲秋、伤秋的。请同学们欣赏下面诗句,看哪些诗句与本词的意境、格调相近。(幻灯片五)(学生讨论3分钟)
⑴ 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烘托萧瑟冷寂的气氛)
⑵ 张 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鱼火对愁眠。(表现水乡秋夜的幽静凄冷和羈旅者的孤独)
⑶ 孟 郊: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秋月的颜色冰冷,寒气森森,人孤势单的伤感)
⑷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霄。⑴
⑸ 杜 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回答:(3)(5)句跟本词的意境相同 (回答不够全面准确)
老师总结:前三句都把秋天写得很悲凉,烘托萧瑟冷寂的气氛,表现作者的孤独和伤感。只有后两句才写出了秋天的热生机勃勃的景象。特别是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和本词中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基本相同。
9能力训练:毛泽东把所看见的秋景写成文字,请同学们运用再造想象,根据毛泽东的诗文勾勒一幅图画。 (同学们很认真的画画)
(拿出一同学所画的图画投影,让全体同学评议)。
10跟踪练习
(第一教时结束,第二教时教案略)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橘子洲(沁园春·长沙)
- ·岳麓山(沁园春·长沙)
- ·美丽长沙
- ·别开生面的秋韵图——王维《山居秋暝》
- ·研究性学习示范课《沁园春·长沙》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
- ·2017语文版高一最新教材
- ·2017山东版高一最新教材
- ·《沁园春·长沙》实录
- ·图文:长沙呼吸(沁园春·长沙)
- ·庄子寓言的史学价值(一)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 ·《沁园春 长沙》赏析
- ·从精神家园到精神病家园———我看海子
- ·再别康桥(图文)
- ·海滨仲夏夜
- ·烛之武退秦师实录
- ·世界偉人傳記史怀哲
- ·高中标准教材《论语选读》严重失准谬误
- ·庄子寓言的史学价值(二)
- ·孔学精髓与现代文明(论语|孔子)
- ·高中标准教材《论语选读》严重失准谬误
- ·高中标准教材《论语选读》严重失准谬误
- ·烛之武退秦师
- ·内蒙访古参考
-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
- ·高中标准教材《论语选读》严重失准谬误
- ·高中标准教材《论语选读》严重失准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