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一同步辅导泰伯篇第八(论语)

泰伯篇第八(论语)

浏览次数: 401次| 发布日期:09-04 02:27:13 | 高一同步辅导
标签: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泰伯篇第八(论语),

【原文】 
8·10 子曰:“好勇疾(1)贫,乱也。人而不仁(2),疾之已甚(3),乱也。” 

【注释】 
(1)疾:恨、憎恨。 
(2)不仁:不符合仁德的人或事。 
(3)已甚:已,太。已甚,即太过份。 

【译文】 
孔子说:“喜好勇敢而又恨自己太穷困,就会犯上作乱。对于不仁德的人或事逼迫得太厉害,也会出乱子。” 

【评析】 
本章与上一章有关联。在孔子看来,老百姓如果不甘心居于自己穷困的地位,他们就会起来造反,这就不利于社会的安定,而对于那些不仁的人逼迫得太厉害,也会惹出祸端。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培养人们的“仁德”。 

【原文】 
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译文】 
孔子说:“(一个在上位的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原文】 
8·12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1),不易得也。” 

【注释】 
(1)谷:古代以谷作为官吏的俸禄,这里用“谷”字代表做官。不至于谷,即做不了官。 

【译文】 
孔子说:“学了三年,还做不了官的,是不易找到的。” 

【评析】 
孔子办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古时一般学习三年为一个阶段,此后便可做官。对本章另有一种解释,认为“学了三年还达不到善的人,是很少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阅读本章。 

【原文】 
8·1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1),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注释】 
(1)见:音xiàn,同现。 

【译文】 
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评析】 
这是孔子给弟子们传授的为官之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是孔子为官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则。此外,他还提出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这才是为官的基点。 

【原文】 
8·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职位上的事。” 

【评析】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涉及到儒家所谓的“名分”问题。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则有僭越之嫌,就被人认为是“违礼”之举。“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要“安分守己”。这在春秋末年为维护社会稳定,抑制百姓“犯上作乱”起到过重要作用,但对后世则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尤其对民众不关心政治,安分守礼的心态起到诱导作用。应当说,这是消极的。 

【原文】 
8·15 子曰:“师挚之始(1),《关睢》之乱(2),洋洋乎盈耳哉!” 

【注释】 
(1)师挚之始:师挚是鲁国的太师。“始”是乐曲的开端,即序曲。古代奏乐,开端叫“升歌”,一般由太师演奏,师挚是太师,所以这里说是“师挚之始”。 
(2)《关睢》之乱:“始”是乐曲的开端,“乱”是乐曲的终了。“乱”是合奏乐。此时奏《关睢》乐章,所以叫“《关睢》之乱”。 

【译文】 
孔子说:“从太师挚演奏的序曲开始,到最后演奏《关睢》的结尾,丰富而优美的音乐在我耳边回荡。” 

【原文】 
8·16 子曰:“狂(1)而不直,侗(2)而不愿(3),悾悾(4)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注释】 
(1)狂:急躁、急进。 
(2)侗:音tóng,幼稚无知。 
(3)愿:谨慎、小心、朴实。 
(4)悾悾:音kōng,同空,诚恳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狂妄而不正直,无知而不谨慎,表面上诚恳而不守信用,我真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评析】 
“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都不是好的道德品质,孔子对此十分反感。这是因为,这几种品质不符合中庸的基本原则,也不符合儒家一贯倡导的“温、良、恭、俭、让”和“仁、义、礼、智、信”的要求。所以孔子说:我真不知道有人会这样。 

【原文】 
8·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 

【评析】 
本章是讲学习态度的问题。孔子自己对学习知识的要求十分强烈,他也同时这样要求他的学生。这“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其实就是“学而不厌”一句最好的注脚。 

【原文】 
8·18 子曰:“巍巍(1)乎,舜禹(2)之有天下也而不与(3)焉!” 

【注释】 
(1)巍巍:崇高、高大的样子。 
(2)舜禹:舜是传说中的圣君明主。禹是夏朝的第一个国君。传说古时代,尧禅位给舜,舜后来又禅位给禹。 
(3)与:参与、相关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多么崇高啊!舜和禹得到天下,不是夺过来的。” 

【评析】 
这里孔子所讲的话,应该有所指。当时社会混乱,政局动荡,弑君、纂位者屡见不鲜。孔子赞颂传说时代的“舜、禹”,表明对古时禅让制的认同,他借称颂舜禹,抨击现实中的这些问题。 

【原文】 
8·19 子曰:“大哉尧(1)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2)之。荡荡(3)乎,民无能名(4)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5)乎其有文章!” 

【注释】 
(1)尧: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君。 
(2)则:效法、为准。 
(3)荡荡:广大的样子。 
(4)名:形容、称说、称赞。 
(5)焕:光辉。 

【译文】孔子说:“真伟大啊!尧这样的君主。多么崇高啊!只有天最高大,只有尧才能效法天的高大。(他的恩德)多么广大啊,百姓们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对它的称赞。他的功绩多么崇高,他制定的礼仪制度多么光辉啊!” 

【评析】 
尧是中国传说时代的圣君。孔子在这里用极美好的语言称赞尧,尤其对他的礼仪制度愈加赞美,表达了他对古代先王的崇敬心情。 

【原文】 
8·20 舜有臣五人(1)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2)。”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3),于斯(4)为盛,有妇人焉(5),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6),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注释】 
(1)舜有臣五人:传说是禹、稷、契、皋陶、伯益等人。契:音xiè;陶:音yáo。 
(2)乱臣:据《说文》:“乱,治也。”此处所说的“乱臣”,应为“治国之臣”。 
(3)唐虞之际:传说尧在位的时代叫唐,舜在位的时代叫虞。 
(4)斯:指周武王时期。 
(5)有妇人焉:指武王的乱臣十人中有武王之妻邑姜。 
(6)三分天下有其二:《逸周书·程典篇》说:“文王令九州之侯,奉勤于商”。相传当时分九州,文王得六州,是三分之二。 

【译文】 
舜有五位贤臣,就能治理好天下。周武王也说过:“我有十个帮助我治理国家的臣子



www.350xue.com
。”孔子说:“人才难得,难道不是这样吗?唐尧和虞舜之间及周武王这个时期,人才是最盛了。但十个大臣当中有一个是妇女,实际上只有九个人而已。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事奉殷朝,周朝的德,可以说是最高的了。” 

【评析】 
这段当中,孔子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治理天下,必须有人才,而人才是十分难得的。有了人才,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天下就可以太平。当然,这并不就证明孔子的“英雄史观”,因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杰出人物的确发挥了不可低估的巨大作用,这与人民群众的作用,都应该是不可忽视的。 

【原文】 
8·21 子曰:“禹,吾无间(1)然矣。菲(2)饮食而致(3)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4);卑(5)宫室而尽力乎沟洫(6)。禹,吾无间然矣。” 

【注释】 
(1)间:空隙的意思。此处用作动词。 
(2)菲:菲薄,不丰厚。 
(3)致:致力、努力。 
(4)黻冕:音fǔ miǎn,祭祀时穿的礼服叫黻;祭祀时戴的帽子叫冕。 
(5)卑:低矮。 
(6)沟洫:洫,音xù,沟渠。 

【译文】 
孔子说:“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了;他的饮食很简单而尽力去孝敬鬼神;他平时穿的衣服很简朴,而祭祀时尽量穿得华美,他自己住的宫室很低矮,而致力于修治水利事宜。对于禹,我确实没有什么挑剔的了。” 

【评析】 
以上这几章,孔子对于尧、舜、禹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在他们的时代,一切都很完善,为君者生活简朴,孝敬鬼神,是执政者的榜样,而当今不少人拼命追逐权力、地位和财富,而把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富强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以古喻今,孔子是在向统治者提出警告



上一页  [1] [2] 


泰伯篇第八(论语)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论语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