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都市里的田园梦
浏览次数: 198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孙犁:都市里的田园梦,

在孙犁近90高龄的一生中,有53年蛰居于天津的陋巷。此乃命运的安排而非他所愿。多年来他身居闹市,却常常梦回故园。“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
在孙犁数百万字的著作中,涉及城市题材者并不多。除去收在《津门小集》中的写于解放之初的两篇欢呼天津解放的散文与10多篇有关天津工人及郊区农村妇女的通讯速写外,很难再见到他关于城市的热情文字。他写于晚年的芸斋小说、耕堂散文中,虽有一些表现城市生活的作品,也是批判性的居多;或者在城乡的对照中,自然流露出他的憎爱之情,褒贬是鲜明的。从表层看,这是由于他缺乏有关城市生活的经历与体验;从深层看,则是根源于他对都市的厌烦、憎恶与恐惧。
从孙犁的《白洋淀纪事》、《风云初记》、《铁木前传》以及他的许多关于故乡、童年的散文中,不难看出孙犁的爱、孙犁的梦、孙犁的魂,已融化在白洋淀的水荡芦苇里,或飘游于冀中平原的清风朗月间。在那里,不仅有养育他的家乡老屋,有根脉相连的父老乡亲,有纯朴诚信的民风民俗,更有他征战的足迹,激扬的文字,“青春的遗响”,在那条岁月的长河里,留下的是真善美极致的记忆。
而城市给予他的则是另一种印象:人口密集,空气污染,嘈杂喧嚣;特别是“文革”中的腥风血雨,地震中的卑劣自私,文坛上的勾心斗角,近年来社会风气的败坏,对于这些“丑恶的极致”,他感到厌恶和绝望。他本想:“我一定老死故乡,不会流寓外地的”,然而事实上“我是绝对走不出这个城市(天津)了。一想到这里,就如同在梦中,掉进无边无际的海洋一样,有种恐怖感,窒闷感,无可奈何感”。
从进城到逝世,孙犁的精神与情感一直处在这种苦闷和矛盾状态。应当承认,孙犁的故乡情结、童年情结、抗战情结中,有他对农村这块清新、淳厚、负载着传统美德的“文学热土”的挚爱与眷恋,有对自己青春与生命价值的认同与珍惜。虽然在这种旧梦重温中,常常表现出怀旧与感伤,但这是对历史前进中人的物质与精神失落的一种感情补偿,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和无可厚非的。另一方面,孙犁在许多作品中,又有“今不如昔”的慨叹。他渴望返璞归真,希望世界不要变得那么龌龊,人际关系不要搞得那么复杂,表现出他对现代文明的一种逃避和消极反抗,从中也可以看到传统文人向往田园、澹泊宁静、与世无争的保守心态。这与反对科学主义、技术主义的反现代化思潮有一定相通之处。孙犁有意无意地维护传统农业文明,拒斥现代工业文明和现代都市文明,表明他的思想的一定局限性。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一方面,我们应当对于金钱对人的腐蚀及社会的某些道德沦丧现象表示出正当的义愤,进行必要的批判;同时,我们又不能以抽象的善恶道德观念去评价甚至否定社会的变革与进步。孙犁晚年的悲剧正在于他偏执地以单纯的道德尺度去衡量当代社会,从而导致他与改革开放时代的疏离与隔膜,并产生人生的幻灭感,令人为之惋惜。
孙犁属于天津又不属于天津。天津是孙犁大半生的居住之地,是他为天津的文学与文化建设竭尽辛劳之地,是他文学事业的完成之地,是文学大师孙犁的诞生之地;天津又是孙犁遭逢疾病与“文革”两大劫难之地,是他第二次婚姻失败之地,是他的身体与精神都留下了创伤之地,是他的生活、思想、情感始终不能融入之地,是他晚年陷入极度的孤独、悲凉之地。天津有一个真诚的孙犁,伟大的孙犁,矛盾的孙犁。我们永远纪念他。
孙犁:都市里的田园梦

在孙犁近90高龄的一生中,有53年蛰居于天津的陋巷。此乃命运的安排而非他所愿。多年来他身居闹市,却常常梦回故园。“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
在孙犁数百万字的著作中,涉及城市题材者并不多。除去收在《津门小集》中的写于解放之初的两篇欢呼天津解放的散文与10多篇有关天津工人及郊区农村妇女的通讯速写外,很难再见到他关于城市的热情文字。他写于晚年的芸斋小说、耕堂散文中,虽有一些表现城市生活的作品,也是批判性的居多;或者在城乡的对照中,自然流露出他的憎爱之情,褒贬是鲜明的。从表层看,这是由于他缺乏有关城市生活的经历与体验;从深层看,则是根源于他对都市的厌烦、憎恶与恐惧。
从孙犁的《白洋淀纪事》、《风云初记》、《铁木前传》以及他的许多关于故乡、童年的散文中,不难看出孙犁的爱、孙犁的梦、孙犁的魂,已融化在白洋淀的水荡芦苇里,或飘游于冀中平原的清风朗月间。在那里,不仅有养育他的家乡老屋,有根脉相连的父老乡亲,有纯朴诚信的民风民俗,更有他征战的足迹,激扬的文字,“青春的遗响”,在那条岁月的长河里,留下的是真善美极致的记忆。
而城市给予他的则是另一种印象:人口密集,空气污染,嘈杂喧嚣;特别是“文革”中的腥风血雨,地震中的卑劣自私,文坛上的勾心斗角,近年来社会风气的败坏,对于这些“丑恶的极致”,他感到厌恶和绝望。他本想:“我一定老死故乡,不会流寓外地的”,然而事实上“我是绝对走不出这个城市(天津)了。一想到这里,就如同在梦中,掉进无边无际的海洋一样,有种恐怖感,窒闷感,无可奈何感”。
从进城到逝世,孙犁的精神与情感一直处在这种苦闷和矛盾状态。应当承认,孙犁的故乡情结、童年情结、抗战情结中,有他对农村这块清新、淳厚、负载着传统美德的“文学热土”的挚爱与眷恋,有对自己青春与生命价值的认同与珍惜。虽然在这种旧梦重温中,常常表现出怀旧与感伤,但这是对历史前进中人的物质与精神失落的一种感情补偿,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和无可厚非的。另一方面,孙犁在许多作品中,又有“今不如昔”的慨叹。他渴望返璞归真,希望世界不要变得那么龌龊,人际关系不要搞得那么复杂,表现出他对现代文明的一种逃避和消极反抗,从中也可以看到传统文人向往田园、澹泊宁静、与世无争的保守心态。这与反对科学主义、技术主义的反现代化思潮有一定相通之处。孙犁有意无意地维护传统农业文明,拒斥现代工业文明和现代都市文明,表明他的思想的一定局限性。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一方面,我们应当对于金钱对人的腐蚀及社会的某些道德沦丧现象表示出正当的义愤,进行必要的批判;同时,我们又不能以抽象的善恶道德观念去评价甚至否定社会的变革与进步。孙犁晚年的悲剧正在于他偏执地以单纯的道德尺度去衡量当代社会,从而导致他与改革开放时代的疏离与隔膜,并产生人生的幻灭感,令人为之惋惜。
孙犁属于天津又不属于天津。天津是孙犁大半生的居住之地,是他为天津的文学与文化建设竭尽辛劳之地,是他文学事业的完成之地,是文学大师孙犁的诞生之地;天津又是孙犁遭逢疾病与“文革”两大劫难之地,是他第二次婚姻失败之地,是他的身体与精神都留下了创伤之地,是他的生活、思想、情感始终不能融入之地,是他晚年陷入极度的孤独、悲凉之地。天津有一个真诚的孙犁,伟大的孙犁,矛盾的孙犁。我们永远纪念他。
孙犁:都市里的田园梦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田园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高二同步辅导 推荐
- ·《锦瑟》新解
- ·一个浪漫诗人的心路历程 ——关于《梦
- ·关于《石钟山记》的另类说法
- ·孔雀东南飞戏剧图
- ·纵情山水间 茶亦能醉人──欧阳修
- ·漫谈《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白马篇
-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欣赏
- ·张溥之死
- ·巴金、冰心 :一对莫逆之交的朋友
- ·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 ·《祝福》说课稿2
- ·门槛教案
- ·画家雨果——写于雨果诞辰二百年之际
- ·奇傲的梅 |病梅馆记|龚自珍|
- ·歸有光等唐宋派|项脊轩志|归有光|
- ·《孔孟》中引用《论》、《孟》文句的出
- ·名士龚自珍
- ·美腿与丑腿
- ·秦松赋 |登泰山记|
- ·学者字欧阳修
- ·龚自珍纪念馆
- ·孔子生平介绍
- ·藏景阁(14)·以自己的方式独语西北(
- ·李白诗作品选七
- ·梦断槎湾一角青——龚自珍的洞庭情
- ·泰山四大景观
- ·《琵琶行》课件
- ·巴老箴言|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