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二同步辅导从情欲出发体悟人生——试论词对宋代文学精神的补充与深化

从情欲出发体悟人生——试论词对宋代文学精神的补充与深化

浏览次数: 98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从情欲出发体悟人生——试论词对宋代文学精神的补充与深化,
      二、宋词境界的拓宽与深化
    元yòu@⑧时期,在苏轼的带动下,词的创作出现了更加繁荣的局面,虽然一般来说,词为小道的基本观念未变,但创作者的意识实际上已经起了变化,这种变化从这一时期的作品当中可清楚地看出来。我们可以把此期间的创作归为两种类型,一种直接承继苏轼的豪放词风,是该审美倾向的显形延伸,代表作家有晁补之、黄庭坚、贺铸等人,晁、黄本为苏门学士,在当时词学界负有盛名。王灼《碧鸡漫志》称:“晁无咎、黄鲁直皆学东坡,韵致得七八。”(卷二)二人的创作思想也明显受到苏轼的影响,晁补之说过:“吾欲托兴于此,时作一首以自遣,政使流行,亦复何害!”(引自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可见他填词是有所寄托的,试看这首《洞仙歌》:
    青烟幕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jiāng@⑨,神京远,唯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月,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据说这首词为晁无咎的绝笔,其中却无衰飒之气,充满旷达、乐观的情怀,对人间抱有无限的热爱和恋眷,意境极类苏轼,诚如《四库全书总目·晁无咎词提要》所说:“其词神姿高秀,与轼实可肩随。”此外,他在构造高远境界时也好间用绮媚之语。如“水晶帘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诚如当今评家指出的:“于艳语外也时作壮语、旷语,在当时词坛上无论笔力、气象都接近于苏”。(孙望、常国武主编《宋代文学史》第15章第2节)不仅如此,晁补之还将现实生活中坎坷遭遇导致的郁愤沉咽之气输入词中,造成了一种跌宕兀傲的气度,如《摸鱼儿·东皋寓居》:“青绫被,休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做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后人指出,这种风格即为南宋辛弃疾豪放词之所本。晁补之在他的绝笔诗中写道:“胸中正可吞云梦,盏底何妨对圣贤。”这种心迹,恰与辛稼轩相类。可见元yòu@⑧时期经过拓展的文学精神对后代形成了一种多方位的辐射效应。
    黄庭坚的词名高于晁补之,与秦观并称“秦七、黄九”,早年好作艳词,常有游戏笔墨,俚俗处不减柳永;后期则明显追踪苏轼,时有豪迈之气。如《念奴娇》“万里青天,héng@⑩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人偏lù@(12)。……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他在这首词的小序中说“或以为可继东坡赤壁之歌云”。俨然以逼近东坡而得意。黄庭坚学东坡,主要还是学其旷放、豁达之气,再看另一首《南乡子》: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从字面上看,这首作品似在调侃、打诨,实际上寓含了深沉的人生感喟,《道山清话》记载:“山谷之在宜州,其年乙酉,即崇宁四年也。重九日,登郡城之楼,听边人相语:今岁当鏖战取封侯,因作小词云云。倚栏高歌,若不能堪者。是月三十日果不起。”可见此词是作者临终前所作,好作戏言固然是黄的特色,但其中映射出一种杰出的人格精神。贺铸虽非苏轼门下士,实际上受苏轼影响亦很深,与苏门诸学士过往也密切。贺词的特点有近黄庭坚处,即两种倾向对比鲜明,张耒为其词集作序时说:“夫其盛丽好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qū@(13),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览者自知之,盖有不可胜言者矣。”(《贺方回乐府序》)这段话点出了贺词的独特之处。贺铸集中写柔情的佳句至今播在人口,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淡黄杨柳带栖鸦,玉人和月折梅花”(《浣溪沙》),“此欢只许梦相亲,每向梦中还说梦”(《梦相亲》)。黄庭坚尤赏其言情佳句,说:“解道当年肠断句,只今唯有贺方回。”这些佳句实源自贺铸人生的珍贵经历,所谓“虽欲已焉而不得者”,非游戏之作可比。贺铸高洁的人格品质也曾以此种婉媚的方式表达出来,譬如那首广为传诵的《芳心苦》:“返照迎潮,流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这首咏荷花的作品大约就属于张耒所说的“幽洁如屈宋者”,焉能说不是文学精神的体现呢?贺铸最接近苏词的还是那类“大声tāng@(14)鞑”的雄越之作,以《六州歌头》、《将进酒》、《行路难》为代表,由于注入了抗敌爱国的激情,故显得气势如虹,实开启了南宋爱国词的先声。英雄气与儿女情、阳刚与阴柔的并重是一种矛盾的现象,但在真情至性的抒发方面,它们又是相同的,是一条根上开出的两朵奇葩,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或许正因为它的矛盾方显出其健康和正常。

豪放词风在词苑中毕竟属于不大的一支,扩展成一大宗那是在入南宋以后,元@⑧yòu词坛的变化还体现在另一方面,即婉约类型的一支。前面已经指出,问题不在于男女之爱是否有资格成为文学的重要部分,而在于应该如何对待这一份本性化的情感,婉约词的情况亦同样如此。性ai的独特性就在于:它与人的整个生活方式及审美态度相关,也随人的生活态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只要认真地对待这份感情,那么,它就迟早要向其他方面的情感渗透和延伸,实际上北宋后期的婉约词就体现出了此种变化。由五代至北宋初,词绝大部分还是“男子而作闺音”(田同之《西圃词话》),即作者仿效女性口吻作词,内容绝大多数限于男女之爱本身,这种状况后来发生变化,柳永除了逢场作戏、替妓女填词之外,也开始抒写个人身世飘零的迷惘,并将离别之苦与羁旅之愁相互掺和起来,虽然只是初步的,但确实开启了一种途径。实际上五代时李煜的亡国词才是最早的源头,只是数量不多而已。苏轼登上词坛后,对婉约词风方面也有所开拓,它已不局限于爱情题材,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浣溪沙·罗袜空飞洛浦尘》及《雨中花·今岁花时深院》等,特别是受人称道的《卜算子》,以吟咏孤鸿为题,展示了作者孤傲清高的情怀,人称“语语双关,格奇而语隽,斯为超诣神品。”(黄萼园《萼园词选》)前举贺铸的同类作品显然也是受到了苏轼的影响。这一时期真正在该领域作出较大贡献的代表作家还是秦观。
    前人评秦词,以为其特色就在“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周济《宋四家词选》),此固然对,如其《沁园春》、《八六子》、《梦扬州》、《长相思》、《满庭芳》诸阕,在伤情别怨中写尽人生失意的悲慨,一唱三叹,寄托遥深,在柳永的基础上又有了更大的开拓。因其提炼情感的能力较柳更强,故即使专咏爱情的一些作品也能映射出丰富的寓意,典型的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明代李攀龙认为此作“最能醒人心目”(《草堂诗馀隽》卷三),它的确对人的生活态度有一种广泛的启发作用。然而秦观更大的成就还在于直接运用这种杼情手段抒写人生的种种体验,生活被他推到了前台。如这首《千秋岁》: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yuān@(15)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该词作于秦观晚年贬谪途中,全作并无一句提及男女情事,然而整个氛围却极为缠绵、悲怨,十分接近闺情词,作者实际上是运用此种手段来表达政治生活的复杂感受。当年师友在汴京聚会豪游、意气风发的场景跟今日远谪偏僻之乡、形单影只的凄凉处境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悲愤比爱情要更为宽广,沉厚,所谓“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怀抱百忧中”(《莺花序》引自刘克庄《续诗话》)。对秦观深为了解的苏轼曾为此词唱和,词中云:“岛边天外,未老身先退。珠泪溅,丹衷碎。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带。一万里,斜阳正与长安对。”恰堪与秦词相发明。其实秦观后期的诗抒写谪后感受,与词不同调,又是一番面貌,吕本中称其“严重高古,自成一家,与旧作不同”(《童蒙诗训》)。可见用婉约形式表达谪宦体验在秦观只是词这一体,从抒情这一点上说,秦词的确别有一种动人的力量。少游优秀之作大多属于此类,如《望海潮》、《江城子》、《踏莎行》、《阮郎归》、《金明池》等等。张炎评秦观词云:“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词源》卷下)陈廷焯则说:“少游《满庭芳》诸阕,大半被放后作,恋恋故国,不胜热中,其用心不逮东坡之忠厚,而寄情之远,措语之工,则各有千古。”(《白雨斋词话》卷一)秦少游在婉约词领域的开拓也受到了苏轼的影响,正因为他后期超越了柳永的狭隘境界,步入人生体验的广泛天地,故得到苏轼的高度赞扬。可以说,秦观“寄慨身世”、一往情深的审美态度恰是对宋代不以悲喜为怀的理性精神的一种补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从情欲出发体悟人生——试论词对宋代文学精神的补充与深化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文学  情欲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