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二同步辅导雨霖铃、扬州慢(练习测试)

雨霖铃、扬州慢(练习测试)

浏览次数: 605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雨霖铃、扬州慢(练习测试),
A.千岩老人认为《黍离》这首诗很悲哀。
B.千岩老人认为这道词像《黍离》一样表达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C.千岩老人的诗我认为它像《黍离》一样悲哀。
D.千岩老人认为《黍离》这首诗表现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    )
1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①加横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淳熙”、“丙申”都是宋代皇帝年号,“至日”是冬至这一天。
B.“淳熙”是宋代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至日”是到这一天。
C.“淳熙”是南宋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至日”是到这一天。
D.“淳熙”是南宋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这是帝王年号和干支兼用的纪年法,“至日”是冬至这一天。
(    )
②下面句子中加黑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予过维扬    淮左名都    自胡马窥江去后    烽火扬州路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A.“维扬”指扬州。《尚书·禹贡》:“维海维扬”,后截“维扬”代“扬州”。
B.“淮左”指淮水东面。扬州就在淮东。
C.“江”指长江
D.“路”是行政区域,“扬州路”指场州地区。
(    )
③“千岩老人”指的是:
A.作者的号
B.别人对作者的敬称
C.作者老师的号
D.作者老师的谥号(    )
④对“《黍离》之悲”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黍离》是诗《诗·王风》中的篇名。
B.《黍离》首句是:“彼黍离离”。
C.后人常用“禾黍”表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感伤。
D.词中与《黍离》首句相应的句子是“废池乔木”。
(    )
16.对诗句理解分析正确的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幽静清新景色,表达作者恬淡自适的心情)。
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作者运用移情手法写出了扬州战乱的惨状。)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衬托也旅人前途的广阔。)
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作者想到“扬州芍药甲天下”,将来芍药盛开时节,有谁来欣赏呢?表达作者惋惜之情。)
   
(    )
17.下列诗句中使用想像来抒情的一句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C.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D.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    )
18.对《雨霖铃》、《扬州慢》比较分析有错误的是:
A.《雨霖铃》以冷落清秋景为衬托表达离愁别绪。《扬州慢》追怀丧乱,感慨今日,抒发《黍离》之悲。
B.《雨霖铃》词虽写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但情调太伤感,太低沉。《扬州慢》词虽表达了一片爱国深情,但由于生活思想局限,情调也嫌低沉。
C.《雨霖铃》词先写离别前,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刻画心理,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感人至深。《扬州慢》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深刻动人。
D.两首词都有写“月”的句子,且写法相同,但《雨霖铃》词是为了倾诉离愁别绪,《扬州慢》词则是表达“物是人非”无限痛惜之情。
(    )
    
     
答案
    
1.B  2.D  3.B  4.A(①⑤)  B(①④)  C(①⑤)  D(①④)
5.A  6.D  7.B  8.C  9.C  10.(1)D  (2)C
11.《春近》D→A→E→H《春暮》F→C→G→B
12. (1)C  (2)B  13.A  C  E  14.B
13. 15.①D  ②D  ③C  ④D  16.B  17.D  18.D

-----------

1.《扬州慢》一词押韵的字有哪些?按顺序写出并注明该字的读音。
例:程(chéng)
2.诗句填空:
A  《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
B  《雨霖铃》中描写月色的著名词句“_________________”
C  明写眼前景,暗写离别情。
D  《扬州慢》中,与杜牧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相关的著名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面对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A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C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答:(    )
4.根据提示填空:
A  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每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人们常在___________亭送别。
B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一句中,“杜郎”指    朝著名诗人______________,我们还学过他的诗作《___________》,他与______朝另一位著名诗人__________被后人合称为“______________”。
C  古人在方位上以___________为左,以___________为右。扬州在淮水东面,故称为“淮左名都”。
D  “___________”是指木兰木制造的船,文字作品中常把它用做对船的美称。
    
    
答案
1.青(qīng)  兵(bīng)  城(chéng)
惊(jīng)  情(qíng)  声(shēng)
生(shēng)
2.A“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C“



www.350xue.com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3.C。
4.A在长亭送别。
B唐朝诗人杜牧,诗作《江南春绝句》,与唐朝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
C以东为左,西为右。
D“兰舟”。


上一页  [1] [2] 


雨霖铃、扬州慢(练习测试)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扬州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