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二同步辅导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浏览次数: 212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二月,白居易考中进士。贞元十八年(802)冬,白居易又应吏部试,第二年春天与元稹以书判拔萃一同登科,同授秘书省校书郎。之后,二人又一同应制举。他们在长安城中的华阳观闭户累月,写出《策林》七十五道,从而以第四等入选,白居易由校书郎被任命为今陕西省周至县尉。不久,又入为翰林学士,元和三年(808)四月改授左拾遗,仍充翰林学士。中唐以后的翰林学士是替皇帝草拟机要文件的差使,地位非常重要,宰相多由翰林学士中提拔,而左拾遗是谏官,位虽不高,却接近皇帝。所以,白居易曾不无自负地说:“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人众耳,迹升清贵。”这一时期,是白居易关心社会生活,在艺术创作上最富于进取精神的时期,诗人目睹黑暗的社会现实,立志“为民请命”⑦,“兼济天下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⑨为此,他在任职之上“正色摧强御,刚肠嫉幄呼。常增持禄位,不拟保妻儿。养勇期除恶,输忠在灭私!”⑩因此,“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害无不言,”⑾一方面又利用诗歌作武器,凡“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⑿他的那些著名的讽谕诗《秦中吟》和《新乐府》等都是这时写出的。这些诗篇像一把把匕首,直刺黑暗的社会现实,使权豪们“扼腕”“变色”“切齿”⒀。
而在诗歌方面,大历诗风的清虚淡远已无法适应当时的需要。与古文运动的兴起类似,诗坛也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产生了复古以求变通的趋势。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白居易把诗歌和社会政治联系起来,认识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⒁,不能将诗歌写作看作个人的事业,而应看作群体的事业。当白居易怀抱济世之志而步入仕途、锐意于政治革新的时候,便努力进行诗歌的革新,使诗歌具有社会职能,发挥政治作用。
白居易的讽喻诗的创作也是遵循诗歌本身发展的规律,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结果。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奠定了我国诗歌写实的道路。《毛诗序》论《诗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讽刺上,主文谲谏。”强调诗歌的“美刺”、“讽谏”作用,说明了诗歌和时代政治的密切作用,可谓讽喻诗的先河。汉代继承了上古采风的传统,从而兴起了文学史上的汉乐府,汉乐府民歌,与《诗经》的民歌一脉相承。“感于哀乐,缘事而发”⒂反映现实,抒写人民切身的情事。这是对《诗经》民歌创作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汉乐府民歌在诉说生活的难顿,披露战争的残酷方面,较之,似乎更加悲凉厚重。
建安时代,建安文人学习和运用汉乐府旧调旧题写时事,在文学史上有首创之功。但因沿用旧题,仍存在题目与内容不相协调的局限。从魏晋直到初唐,一般的诗人都未能摆脱这一局限;初唐时只有少数诗人像长孙无忌、刘希夷等能另创新题,但题虽新创,内容却往往不关时事。而既用新题,又写时事的风气始于杜甫。杜甫所作如“三吏”、“三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等诗,用乐府体诗歌咏时事,具有“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特点;也就是因事立题,根据所写的时事确立新题目,不依附原有的旧题乐府。
  进入中唐,一般人的太平迷梦早已打破,诗人们饱经乱离之苦,对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文学的态度也就一变而为严肃、认真、深沉、写实尚俗的文字便于这时代勃然兴起,诗歌创作由天上回到人间,由华丽归于平实。唐代贞元和年间,白居易、元稹等一批诗人,尽力把诗写得通俗、平易,以切近生活,文学史上称为“浅切派”,从而形成新的诗歌流派。白居易就是其中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不是把诗歌当作玩味和倾吐苦闷的途径。而是把诗歌当作揭露和拯救时弊的工具。敢于面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讽喻诗。其中包含了继承旧乐府,标以新诗题的《新乐府》五十首。讽喻诗与新乐府之间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因此一般称他们倡导讽喻诗为新乐府运动。“因事立题”的新题乐府,抒情言志更加重要,反映现实更加直接。从《诗经》到新乐府,白居易等人正是遵循着乐府诗自身发展的规律,倡导新乐府运动,负起了推陈出新、继往开来的责任。促进了中唐诗歌的繁荣,使一度冷落唐代诗坛又现中兴局面。  
白 居 易 讽 喻 诗 的 影 响
在中唐诗坛上,白居易是当时影响最大的诗人。
白居易的诗,在他在世时便已广泛流传,甚有影响,使他颇感自豪。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土庶、僧徒、孀妇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元稹也说白居易之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衒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⒃一个人的诗作,在当代即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在古代是极少见的。不但如此,白居易诗当时还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名声和众多的国外读者,日本、新罗(今朝鲜)、日南(今越南)等国,都有传写。据史料载,当时日本嵯峨天皇就曾经抄写过许多白居易的诗,藏之秘府,暗自吟诵。契丹国王亲自将白诗译成契丹文字,诏番臣诵读。
白居易的诗歌不但影响了同时代的人,如元稹、刘禹锡、李绅、张籍、王建、杨巨源等人,而且对宋代及宋代以后的诗人,如王禹偁、梅尧臣、苏武、黄庭坚、赵翼、黄遵宪等,也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因而被后人称为“广大教化主”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文注释
①白居易诗《寄唐生诗》                                 ⒂《汉书·艺文志》                       
②③④白居易《新乐府序》                                           ⒃元稹《白氏长庆集序》
⑤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末定草》                       ⒄张为《诗人主客图序》
⑥白居易诗《将之饶州江浦夜泊》
⑦⑧白居易《与元九书》
⑨白居易诗《新制布裘》
⑩白居易诗《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⑾⑿⒀⒁白居易《与元九书》



上一页  [1] [2] 


谈白居易的讽喻诗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