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破解语病题的二十三种方法
句式杂糅就是两种句式糅合在一起,判断的关键是找句子的主干,可找到两套交叉的主干。当然从语意上分析,这种语病也可粗略地看作语意重复。如:
61.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的关键是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
62.为什么火上舞蹈者的脚掌不会烧伤呢?原因之一是因为舞蹈者不停在跳跃。
63.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以上病句简析如下:
61.该句包含两个句子:一是“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的关键是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二是“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关键是……”与“……是与……分不开的”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
62.后一句子包含两个句子:(这)是因为舞蹈者不停在跳跃;原因之一是舞蹈者不停在跳跃。“原因之一是……”和“(这)是因为……”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
63.包括两个句子: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电磁力;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靠的是……”和“……是利用……来实现的”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
常见的杂糅格式(括号内为正确形式):
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是为了……为目的的(是为了……,……为目的的)
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由于……下(由于……,在……下)
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
经过……下(经过……,在……下)
借口……为名(借口是……,以……为名)
因为……的原因(因为……,是……的原因)
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靠……取得的)
大多以……为主(多是……,以……为主)
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置而成的)
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
是以……为主 (是…… ,所……为主 )
附:与数字有关的语病分析及评讲
在语言运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数字有关的语病。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减少(缩小、降低、下降)×倍”,如:
①三T企业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
“下降一倍”则成本为零,这怎么可能?“减少了一倍多”更是荒唐。减少、缩小、降低和下降不能成倍,后面只能跟分数或实际数量,如:
②经过革新,产品的体积比原来缩小了一半。
③每件产品的成本下降了20元左右。
2.“平均分(成绩)都……”,如:
①这次物理考试,全班的平均分都达到85分以上。
一门学科,一次考试,一个班级的平均分只能有一个,后面不能跟“都”。当然,当学科不止一门,考试不止一次,或演算对象、范围并不固定单一时,平均分就不止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平均分(成绩)都……”的表述未必存在不妥,如:
②这次期中考试,我班各门学科的平均成绩都超过了隔壁的二班,打了一个翻身仗。(学科不止一门)
③两次物理考试,我班的平均成绩都不错。(考试不止一次)
④这次比赛,男女同学的平均得分都不低。(演算对象、范围并不固定单一)
3.“时速每小时……”或“时速…… 小时”,如:
①这种新车型每小时时速是220公里。
②他以350公里/小时的时速驶向终点,车子简直就要飞了起来。
“时速”即每小时的行驶距离,与“每小时”或“ 小时”一起出现就显得重复累赘。例①应去“每小时”,例②应去“ 小时”,或把“时速”改为“速度”。与之类似的还有“单位价格”、“日均”、“年均”等问题。如:
③这种电子元件每件的单位价格是15元。
④这种型号电冰箱的单位价格是每台3288元。
⑤参观展览的人数很多,日均每天将近1500人。
⑥这里有我国南方重要的货物中转码头,年货物吞吐量达到每年5000万吨。
时、件、台、日、年都属于“单位”,以上错误都属于重复累赘。
4.“最多……以下”和“至少……以上”,如:
①他的年龄不大,最多五十岁以下。
②这个单位职工福利好,收入高,每月工资至少一千八百元以上。
“最多”和“至少”只能跟上下极限点,不能跟一个范围,而“……以上”、“……以下”都表示范围,因而“最多……以下”和“至少……以上”的表述都存在语病。例①应去“以下”,或去“最多”而代之以“在”;例②应去“以上”或“至少”。
5.“囊括……中的……”,如:
①由胡佳、彭勃、田亮、吴敏霞、郭晶晶等优秀运动员组成的中国跳水队,在这次雅典奥运会上,囊括了八枚金牌中的五枚,充分显示了跳水强国的实力。
“囊括”即把全部包罗在内,“八枚”中获得“五枚”,虽然不少,但也不能称“囊括”,应改为“获得”。 “囊括”使用正确的,如:
②这次世乒赛,我国选手成绩优异,囊括七枚金牌。
6.“大约(超过、将近)……左右(上下、多)”,如:
①潘杰写了一封超过三千字以上的检举信。
②老赵大约七十岁上下,可身板很硬朗。
“大约”、“超过”、“将近”后面跟整数来表示约数,再跟约数只会造成表意不明,因而“大约(超过、将近)……左右(上下、多)”这样的表述存在语病。修改的办法是删前或除后,例①可删“超过”或“以上”,例②可删“大约”或“上下”。
7.“几(×)个……的……”
这种表述未必存在语病,关键要看“几(×)个”修饰的对象是否存在不同的理解,这一短语的结构是否有不同的理解。如:
①三个学校的领导都到教育局汇报工作。
②钱副总理先后接见了三个国家的外交部长。
例①的“三个”修饰对象不明,有歧义;例②的“三个”只修饰“国家”,不存在歧义。
消除歧义,可以通过增加必要的语境,如例②句中的“外交部长”;也可以少用“个”等泛用的量词,代之以使用范围较窄的量词,如例①可用“所”或“位”;此外,调整结构也是一种消除歧义的方法,如例①可改为“学校的三个领导都到教育局汇报工作”。
快速破解语病题的二十三种方法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栏目导航
- ·70个成语的两种语境用法归纳
- ·标点符号误用类型汇集
- ·2017年高考语病类型快速分析技巧
- ·快速破解语病题的二十三种方法
- ·看标识,识病句━━ 巧识病句十八招
- ·简捷快速准确识别病句的妙法
- ·2017高考语文素材:鉴赏诗歌语言考点知
- ·2017高考语文素材:鉴赏诗歌形象考点知
- ·十年高考文言文、古体诗歌类满分作文汇
- ·2017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新题型预测
- ·高考语文作文排比句讲解及精彩语段
-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教案)
- ·2017年高考病句辨析专题第五讲 辨析并
- ·语病歧义诊断的十个切入点
- ·十法帮你识病句,万无一失是目的
- ·语病题的16种规律
- ·高考判断和修改语病的基本原理与简捷方
- ·2017届高考模拟试题病句精编4
- ·2017高考语文素材: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考
- ·2017年高考病句辨析专题第六讲 辨析并
- ·2017年高考病句辨析专题第四讲 辨析并
- ·2017年高考病句辨析专题第三讲 辨析并
- ·语文:病句症结“十二看”(教案)
- ·高三语文作文议论文语段部分学案(第一
- ·2017年考前议论文攻坚1
- ·高三语文作文议论文之结构教学案(第八
- ·高三语文议论文展开之分解论点教学案(
- ·高三语文议论文展开之分解论点教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