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成语误用分析175例1
36.他以疯狂的热情投身于政界,很快地成为本土上的头面人物,一举而实现了衣锦还乡的世代农民的梦。(衣锦还乡,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此人是“本土上的头面人物”,无须回乡。)
37.石景山区开办了北京第一家打工子弟学校,招收了126名新生,但这对8万多名打工子弟来说,实在是不足挂齿。(不足挂齿,表示不值得一提,含轻视或自谦之意。这里是感叹数量太少,应换为“杯水车薪”。)
38.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看似正确,但习惯上“水落石出”从积极的角度比喻真相终于大白,不表示消极的担忧。)
39.在这次打击赌博的行动中,该市几百名公安干警倾巢出动,一举端掉了十几个窝点,缴获了一大批赌具赌资。(倾巢出动,贬义,不能用于公安干警。)
40.斯韦思林杯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怀抱!当普天弹冠相庆时,人们不由得不佩服蔡振华。(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
41. 应用文,比如“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官样文章,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官样文章,讽刺那些空话套话连篇的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贬义。)
42.字义丰富是汉字的一大特点,掌握了常用字的字义有利于理解词语,汉语中很多词可以望文生义,望文知义。(望文生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贬义。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43. 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摆官僚作风。(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褒义。不能用来形容官僚作风。)
44. 张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良莠不齐,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班上同学有成绩好坏之分,无好人坏人之别。)
45.汉室西迁长安,一把火,河洛一片焦土,寸草不生,赤地千里,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赤地千里,形容旱灾或虫灾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不能形容火灾后果。万劫不复,佛教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指永远不能恢复。用在这里夸张过度。)
46.新组建的这支足球队训练抓得很紧,但上场对垒到底怎样,还不得而知,我们将刮目相看。(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完全不合语境。)
47.实现“人机对话”已是唾手可得,----能听懂人类语言的“智能”型计算机即将进入中国千家万户。(唾手可得,比喻极容易得到。实现“人机对话”不是可以“得到”的东西,而是希望“达到”的目标。)
48.中国电信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亦步亦趋,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贬义。不能表示紧跟潮流。)
49.田先生生气了,涨红了脸说道:“你们说的都是杯弓蛇影,纯属无中生有,完全不符合事实。” (杯弓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不表示无中生有。)
50.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作者罗贯中运用生动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胸无城府却又自作聪明、十分迂腐可笑的蒋干形象。(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褒义。不能表示缺乏谋略。)
51.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如履薄冰,比喻行事特别谨慎,存有戒心。只能用于主观心理,不能表示客观存在的危险状态。)
52.即使得了冠军,也不能对同伴侧目而视,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侧目而视,又恨又怕地看着。不能形容骄傲自满。)
53.人代会下午3时开幕,不到2时,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就站满了严阵以待的记者。(严阵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记者严阵以待,准备对付谁呢?)
54.他愤愤地大谈社会如何腐败,暗地里却收受贿赂,这种做法和叶公好龙没有两样。(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不比喻言行不一。)
55. 事物的发展自有它本身的规律,人们只能顺水推舟,而不可强求,更不能要它按自己的意志来确定走向。(顺水推舟,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常讽刺不坚持原则。不能表示按规律办事。)
56.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求全责备,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意思用对了,但“求全责备”不能带宾语,要说成“对……求全责备”。)
57.令人忧虑的是,有的出版社出了不好的作品还不置可否,听不进群众的批评。(不置可否,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后文有“听不进群众的批评”,说明态度明确。前后矛盾。)
58.有句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细想起来,这也有点子虚乌有。猪八戒长的丑陋,但敢照镜子,有什么可指责的呢?(子虚乌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汉·司马相如著《子虚赋》,假托子虚、乌有先生和亡是公三人问答。用在这里,看不出要表达什么意思。)
59.他是我大伯的老邻居,大伯有几个孩子,谁几岁,谁的性格怎样,他都洞若观火。(洞若观火,形容有敏锐的观察力,非常清楚地看出事物的本质,好象看火一样。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60.他平时学习粗心,总是目无全牛,以致一些很简单的题目也常常出错。(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这里误解为“观察不细致”。)
61.《文史资料存史选编》中的不少资料是属于空前绝后的,被尘封了几十年,如果不是这次清库工作,极有可能被湮没。(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这些资料既然被尘封了几十年,怎么会从前没有过?)
62.对于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芸芸众生,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平凡普通的人。既然已有平凡普通之意,前面就不要用“平凡普通”了。)
63. 呵呵,既然你这样说,那我就不客气了,我不吝赐教吧,谈点自己的看法,跟你商榷。(不吝赐教,客气话,希望对方指教。不能用于自己。)
64.你看他,身穿运动服,却系着领带,脚上的黄胶鞋还沾满了黑泥,真是个下里巴人。(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相对,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能表示“俗人”、“下等人”。)
65.以文为是诗,自昌黎始,至东坡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大放厥词,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多含贬义。即使从原义角度,东坡也不以议论见长。)
66.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文不加点,形容文章写得极快且毫无修改痕迹。这里误解为不加标点。)
67.湖南湘潭市有人利用封建迷信行骗坑人,有关方面守株待兔,一举将行骗的人抓获。(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与语境完全不符。)
68.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王大妈提起这事,就气愤不已。(不胫而走,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表示东西下落不明,用“不翼而飞”。)
69.上了高中,英语课上老师只说英语,这让英语基础差的同学简直不知所云。(见12说明)
70.近期来,有些商家打着“买一赠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他们或是将手表带拆下,或是将音响与原配话筒分开,这种拉大旗做虎皮的做法,使消费者明明吃了亏还以为讨了便宜。(拉大旗做虎皮,比喻打着某种旗号以张声势,来吓唬人,蒙骗人。商家此举纯为欺骗,不是吓唬。)
高考语文成语误用分析175例1
- › 高考语文成语误用分析175例1
- › 高考语文成语误用分析175例2
- › 高考语文成语误用分类例说
- ›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汇总
- › 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汇集
- › 高考语文诗词分类记忆精华版
- › 高考语文常见象征意义大全
- › 题不难,做好难——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试题简评
- › 高考语文高分战略——给高三学生的第一课(高三)
- › 新高考语文探究性试题的八种形式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病句试题及解析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成语试题及解析
- › 名师讲解高考语文病句13种题型示例(人教版高三必修)
- › 高三年级高考语文语言基础知识复习的基本策略
- › 海淀区语文中心组解读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
- › 高考语文冲刺:临战10大提醒——高三语文特级教师李钰的经验之谈(...
tag: 高考语文 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计划,高考复习方法,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栏目导航
- ·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 第四册
- ·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 第三册
- ·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 第二册
- ·高考资讯古今诗文名句大汇萃
- ·高考语文成语误用分析175例1
- ·高考语文成语误用分析175例2
- ·高考语文成语误用分类例说
- ·标点符号使用注意点汇总
-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分类汇总
- ·常见且易错的成语
-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汇总
- ·语文知识集锦
- ·高考资讯:易错成语大搜捕
- ·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汇集
- ·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 ·高考语文诗词分类记忆精华版
- ·高考语文常见象征意义大全
- ·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 第六册
- ·高中语文教材1—6册背诵名句 第五册
- ·各地高中2017届模拟试题语文熟语1
- ·2017届高三语文成语熟语复习教案(高三
- ·2017年高考语文学案:病句考点详解精练
- ·独门绝技:利用成语复习古汉语
- ·“语言连贯”备考教学设计
-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教案
- ·唐代送别诗鉴赏选修课教学设计
- ·易错字形览表
- ·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集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