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要做学生积累的船长
那么,积累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大讲特讲语文重要,积累重要。理论上讲语文确实重要,但实际上语文陷入了困境:社会上对英语的热度远远大于语文,很少有人补习语文;大学文科招生分数高出理科很多,人文科学在中国不太受重视;语文在高考分的贡献好像不如英语和数理化大,也许这是不重视的根源;中学阶段,重视语文的领导很少,其他学科特别是数理挤压语文的现象很普遍,多数学生对语文不大重视;语文老师自己也觉得语文的竞争力不如别的学科,所以抓起来不能理直气壮。。。。。因此,在如此的社会背景下,作为母语的语文不大受重视,学生不重积累语文底子差,这就可想而知了。如此现实下,语文老师怎么办呢?我觉得,既然吃上语文这碗饭,就要为语文“扬名立万”。一是要努力丰富自身语文素养,让人看到一个具有语文魅力的老师;二是要大张旗鼓地占据自己的语文阵地,扛起语文大旗,大讲特讲语文重要,积累重要,并且有相应的强化措施,比如我们年级一直开展的每日规范书写训练、每日诵读训练、每日练笔、每日一练等积累工程,坚持下去必有收益。在深入研究积累的前提下,我们年级开展了“笔记本”计划,以教师为主导,编辑一系列《高中语文积累和运用专辑》,让学生人手一本师生共同编辑的“笔记本”,改变了多数学生笔记本没有或者坚持不经常的状况,有效加强了各类基础积累,为学生进一步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次期末考试,我们年级的语文成绩能位列德州三甲,不能说没有“笔记本”计划的功劳。
诵读为主,读思结合,熟读成诵。既然诵读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那么我们就要在语文教学中坚定不移地引导学生进行诵读积累。要想诵读有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诵读要求,比如诵读前的理解准备、读时的放声诵读、读中的读思结合、读后的写感受等等方式,并且不时进行诵读效果的各类检测,如名句名篇默写、诗词入文、素材积累、整篇特色背诵、体裁互换、理解式语言活用、某个角度的深入联想和想象、背诵接龙等方式,没有检测和运用,没有活动和激励,只笼统进行诵读积累,效果不会很好。注重读前、读中和读后的紧密衔接,伴随着对诵读材料的理解记忆和情感投入,伴随着实际生活和自身情感世界的积累,伴随着对诵读材料的深加工,这种多层次的积累带给学生的是切肤之感,是刻骨铭心的积累,效果会好于松散式的积累。
积累最忌一曝十寒,一勤天下无难事。勤读勤记,每天读点记点。泛读可迅速把握要点,记下要句要段和文章要点,读得多了,整体意识会提高。精读可细细品味语言,比如“他脸上的疙瘩像春天刚发芽的树枝”这句话描写青春期的男生的外貌,想象奇特妥帖,比喻新颖,记得多了琢磨多了此类话,对造语新奇很有帮助。勤看勤写。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把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进行记录,常写观察日记,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丽和问题,热爱生活,分析问题。现在学生每天都看早新闻,我要求学生要随时在读写结合本上记下自己觉得应该记录的哪怕一个词一句话,特别是有感触的东西。这培养的就是一种随时看随时记随时写的习惯。学生一旦养成爱记录的习惯,不光作文素材会丰富,其语文素养也会在积累中提高。勤翻勤记。记在本子上不是目的,记住、会用才是目的,因此我们要求学生把语文该积累的东西分门别类整理到笔记本上,并且随身携带,常翻常看,学生若能坚持这种习惯,必大有裨益。可惜能坚持的学生的太少,这就要求我们督促学生坚持记录,坚持翻阅,坚持运用。总之,一勤天下无难事,不坚持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抓住有限的语文课堂,注意各类积累,可以把语文上成积累课。有种传统观点认为:积累是课外的事情,上课就是讲解课文。所以导致教师大讲特讲课文的局面,学生没有了课上积累的时间,学生语文素养差与教师大量占领课堂,学生没自主积累时间有很大关系。因此,必须坚决改革传统的灌输式课堂,课堂应该成为积累的重要阵地,甚至可以产生积累课这种课型,从而摆脱把积累当做语文鸡肋的尴尬。课堂上可以诵读陶冶,5分钟就能迅速背诵一个单元的诗词,读后简单进行名句默写或者写出自己的感触都是积累运用的深入。课堂上就应该对必须识记的内容进行识记积累,读读说说背背,布置让学生课下去背等于不布置,学生宁愿背英语很少背语文,我们语文基本拼不过其他学科。课堂上要常进行语言运用的练笔,引导学生课下要进行点积累。比如运用所布置课下积累的词语造句写话,学生不去查清字词的意思很难在课堂上合理运用。比如写段话引用经典语句说明道理,没有课下对经典词句的积累也无法运用。比如运用联想、想象,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积累修辞手法,我们可以让学生对物进行拟人化的想象,进而拟人化表达;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说出对物的看法,练习排比修辞手法;可以让学生对所见之物进行夸大表达,练习夸张,积累修辞。我们可以每天布置词语和诗词等方面的积累内容,让学生课下去理解去背诵,然后课上进行运用检测。课堂的积累运用引导课下的积累,形成良性的积累局面,这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局面。
认真研究各类积累方法,灵活多样地进行积累。任何事情都有方法技巧问题,积累也不例外。学生积累薄弱,语文素养差,与缺乏积累兴趣、没有形成积累习惯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努力探索语文积累的方式方法。比如课前5分钟积累活动,可以由学生展示易错易混字词,特别是成语;可以设立焦点论坛,让学生播报热点新闻,发表评论;可以进行名句名篇背诵小比赛,看看谁背的准背得快背得出彩;可以进行日记、随笔或者笔记的展示交流,将学生选出的好文段进行展示评析.......比如使用各种手段激发兴趣,可以使用配乐朗诵诗词散文;可以演播课本剧;可以把文本和绘画、雕塑、书法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可以比赛形式开展语文活动;可以开展学生讲坛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积累;可以把若干积累出色的同学的笔记本内容分门别类,整理成册,印刷出版;可以开展类似成语接龙之类的游戏进行积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积极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无论何种方法,都要注意抓住积累实质,激发兴趣,开展活动,在运用中开展积累,和学生的知识、情感和思想有效对接,丰富其知识世界和情感世界。
语文积累天生重要,积累到位,则语文素养的提高指日可待,语文能力的提高就不会成为问题。狠抓积累,就是在抓语文素养。积累里有人生,积累里有历史,积累里有社会,积累里有世界。
语文教师要做学生积累的船长
栏目导航
- ·语文教学的导课艺术
- ·农村中学语文阅读兴趣探究
- ·如何多角度使用论据
- ·语文学法指导七字诀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本剧(鲁人版高三
- ·东周列国之秦晋大事年表及君主更替(鲁
- ·最新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举例(人教版
- ·长相思(高三)
- ·高一,你讲语法了吗?(人教版高一必修
- ·落日与英雄之美(苏教版高一必修)
-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粤教版高一必修
-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八年级选修)
- ·以情育人,宽严相济
- ·《孔雀东南飞》“区区”就是“小”吗?
- ·用两个词写篇文章--谈记叙文构思
- ·关于《荷塘月色》中两处比喻解释的质疑
- ·综合实践,让每一个学生自由飞翔(语文
- ·阅读教学中的“三警惕”
- ·“清澈见底而又安然自得的一瞥”——兼
- ·积累、思路与技巧(高三)
- ·诗教的真谛(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 ·文言句式的难点(高三)
- ·口头作文的指导与训练(七年级)
-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读后感(人教版高
- ·中小学生减负对策的研究
- ·《事事关心》也是典型的纵式结构
- ·《威尼斯商人》教学反思
- ·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