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高三语文笔记本学习计划三十

高三语文笔记本学习计划三十

浏览次数: 896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知识,语文学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高三语文笔记本学习计划三十,

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 (国家) 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城市 (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纯洁无暇   丧事   :热情奔放青春 喜事

绿:希望 活力  和平   :高雅 忧郁

:温暖  平和        :高贵 神秘

:黑暗 绝望 庄重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折柳:送别。离愁别绪。折梅:离别,赠送寄思。短笛:送别,思乡,寄寓思念。归雁: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西风:凄清之情,忧愁之绪。牡丹:富贵,大方。荷花:清洁高雅。兰草:高洁友谊。秋风:萧条冷落。骏马喻志向{如“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诗以“杨花”写离情{如“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以“青草”喻离恨{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五、诗文天天背

陈情表  西晋  李密

【作者小传】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题解】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

臣李密说:
  我因为命运不济,年幼时就遭遇不幸。我生下来才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去世了;我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就强迫母亲改嫁。祖母刘氏怜悯我孤苦弱小,亲自将我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到九岁还不能走路,零丁孤苦,直到长大。我既无叔叔伯伯,又无哥哥弟弟,门户衰微,福祚浅溥,很晚才有儿子。家外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族,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五尺童子,孤独无依地独立生活,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而刘氏早就被疾病纠缠,经常卧床不起,我侍奉汤药,未曾停止和离开。
  到了圣朝,蒙受清明政治教化的熏陶。以前太守逵的推举我做孝廉,后来刺史荣的推荐我做秀才,我因为供养祖母的事无人主持,就推辞没有接受任命。诏书特地下来,任命我做郎中,不久又蒙受国恩,任命我做洗马。以我这样微贱的人,来侍奉太子,我肝脑涂地不能报答皇上的恩情。我曾写了奏表上报,推辞不能就职。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回避傲慢;郡县的官员前来逼迫,催我启程上路;州官亲自登门,逼得急于星火。我想奉了诏书奔驰上任,却因为刘氏的病情一天天加重;想苟且顺从私情,向长官陈诉却得不到许可。我的进退,实在艰难。
  我思量圣朝是以孝道治天下的,凡是年老的人,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实在特别厉害。而且我年轻时曾经事奉伪朝,历任尚书郎等官职,本来就是希图官位显达的,不以保持名誉和节操自夸。现在我是一个亡国的贱虏,是微贱最鄙陋,受到过分的提拔,哪里敢徘徊不前,存有更高的希望呢?只因为刘氏的生命就象太阳落到西山,气息微弱,活不长久,朝不保夕。我没有祖母,不能到今日;祖母没有我,不能终馀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所以诚挚相爱不能抛弃而远离。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我尽节于陛下的日子长,而报答刘氏的日子短。乌鸦有反哺之情,我乞求奉养祖母到底。我的苦处,不但蜀地的人士及梁、益二州的长官看见了,知道了,就是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怜悯我愚拙的诚心,准许我实现微小的志愿,也许刘氏能够侥幸地终其天年。我活着当舍身图报,死去也当结草报恩。
  我怀着象犬马在主人面前那种十分恐怖畏惧的心情,恭恭敬敬地拜上这道表章禀告陛下。

赏析:

李密的《陈情表》和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忠和孝的典范。

第一段,作者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作者与祖母更相为命,以使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臣密言”,是奏表开头的一般格式。“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是第一段的综述,又是全文陈述苦情的总冒。“险”,不同于今天的“危险”义,《说文》:“险,阻难也。”贾逵《国语》注:“衅,兆也。”“险衅”,险恶的兆头。“闵”,病困,凶丧。“险衅”“闵凶”这两个词儿含义程度很重,很快就把读者导入惨苦的境域。什么“险衅”?什么“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小孩儿出世主要依靠父母抚养,竟然“慈父见背”,是一大不幸。《文子》:“慈父之爱子,非求报。”可见父慈于子是人之本性。作者不用第一人称“臣”,而用第三人称“孩”,旨在客观陈述苦情以使武帝动心。父亲死了,固然痛苦,如果还有慈爱的母亲一道过着孤儿寡母的生活,那还只是比较艰苦而已,竟然又“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是又一个大不幸!《晋书·李密传》:“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四岁的孩子,既经失怙,又已失恃,宛然一只被猎人击毙父母的没有羽翎的乌鸟,其寒伧、蒙昧、本能地求居觅食而又不可得的苦状可以想像得之。《毛诗序》:“卫世子蚤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舅夺母志”典出于此,但这是托词(因为封建社会里人们把妇女在亡夫以后的改嫁视为丑事),也是作者对母亲宽解的一种孝行。从心理的通常情况看,似乎长者特别喜欢第三代,似乎祖父祖母喜欢孙子胜过儿、媳喜欢子女;如果这种判断不误,那么,祖母刘氏对作者的特别喜欢是很自然的,再加上作者是一个失怙失恃的孩子,当然特别喜欢又加上特别同情了,这样,“悯臣孤弱”的“悯”其含义之深、程度之重可以贴切体会,祖母当然“躬亲抚养”了。《晋书·李密传》:“密时年数岁,感挛弥至,之情,遂以成疾。”“九岁不行”,也许是软骨病之类。如果孩子身体健康,祖母操心费力可能少些,现在竟是“九岁不行”,特异的体弱是又一种大不幸,是祖母格外操心费力的又一个因素。以上一句写“弱”,以下集中写“孤”。尽管有三种大不幸,如果家里人丁较多、外面亲戚不少,那还可以有若干圆通的余地,现在是“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孤”得够痛苦了,够奇特了,够长久了:一,从作者的父辈看,没有叔叔又没有伯伯。二,从作者的平辈看,没有哥哥又没有弟弟。《诗经·郑风·扬之水》:“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汝)。”郑玄笺:“鲜,寡也。”作者借用《诗经》一句,但“鲜”并不作“少”讲而作“无”讲,是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下跟“既无叔伯”的“无”避免重复的一种特殊词义。从外亲看,既没有为祖母、兄弟、妻子等穿孝服的亲眷,也没有为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穿孝服的家族,也没有为堂兄弟、为未出嫁的堂姊妹穿孝服的同姓,单枝独芽寡人一个。从经济看,门庭衰败,连个使唤的童仆也没有。最后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来简括、有力、形象地刻画作者幼年时经历的那种寂寞、清贫、孤独、悲怆、冷酷、凄厉无告、遭人白眼的惨境。封建社会的世俗观念跟今天不同,今天男女平等又以独生(无分男女)为正为荣,封建社会重男轻女又提倡多子(男子),作者这个“九岁不行”,又是“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又是缺亲无故,又没有童仆的清贫之家的几世单传的孤根弱苗的成长,饱蘸着祖母刘氏多少关顾之爱,倾注了祖母刘氏多少矜悯之情,耗费了祖母刘氏多少操劳之力!不妨说,祖母虔诚不渝地把自己全部的智慧、热血、精力乃至生命都放在抚养作者上面,读者怎不被浸透在一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氛围之中而对作者产生深切的同情呢?如果祖母刘氏身心康泰,操作便利,那还可以有些周旋。大不幸又一次在必然中发生了,──祖母刘氏经受不了许多家庭变故的摧残,经受不了许多社会人心的冷遇,经受不了许多对孤弱孙儿的哀悯和担心,喂养和抱持,事必躬亲,因而“夙”婴疾病,“常”在床褥,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祖母所唯一依靠的是一根弱苗而已,“臣侍汤药,未尝废离”,概括而又具体地写出了作者对祖母的孝谨备至。《晋书·李密传》:“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可见作者对祖母感情的深切、侍奉的殷勤和依附的紧密。从“而刘”到“废离”不过寥寥几句,却勾勒出陈情不仕的一个很重要的画面。以下论列紧紧把这几句当作惟一的事实根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高三语文笔记本学习计划三十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高三语文  学习计划  笔记本   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