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语法(高三)
浏览次数: 28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41 | 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知识,语文学习方法,http://www.350xue.com
古代汉语语法(高三),
焉 “于之”,“于是”: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让子路在这儿问路)
不复出焉(于之)(不再从这儿出去了)
善莫大焉(于之)
语气词用法: 在句尾:于我心有戚戚焉
则就木焉(就和死差不多了)
在句首:焉有仁人在立,罔民而可为也?
诸 “之于”:投诸渤海之尾
“之乎”:有诸?(有这件事吗?)
孰、何、安、胡、曷 ——代词,“什么”
孰:指事,指人
何:何事。敢问何谓也(指的是什么)
安:指地方。沛公安在(在哪)
回答问题步骤:解释加点字
1) 词性;2)功能(用法)3)今译
例:之:助词。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以:介词,宾语省略,可译成“把”。
(2)都有介词用法的虚词
以 以介词用法为主:以五十步笑百步(以:助词,译作“凭借”。和“五十步”组成介宾
(名词+以+动词) 构,作状语)
树以青槐(介宾结构,作补语)
树之以桑(把桑树种在这)
连词(可以连接词、词组、句子):夷以近(而)(动词+以+动词)
越国以鄙远:连接目的
以其无礼于晋:连接原因
为 介词:以 天 下 与 人 易, 为 天 下 得 人 难
介宾 动宾 介宾 动宾
如姬父为人所杀(被,介词)
连词:为其老,强忍(因为)
出令曰:“为我葬…”(如果要葬我的话)
秦为知之(如果,连词)
与 介词(两者间不并列):公与之语(“公”、“之”地位不平等,所以“与”是介词,“跟”)
子厚与设方计(介词,给)
与人耕佣(介词,被)
连词(两者间并列):吾与汝毕力平险(“吾”、“汝”地位平等,所以“与”是连词)
于 : 介词,引出时间、地点、行为主动者,表示被动:历试于天下(在);伤于矢(被)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
乎 介词:固先乎吾(相当于“于”,在)
以吾一日长乎而(“于”)
吾尝疑乎是。(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
语气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句尾表语气,反问句)
&nb
www.350xue.com
sp; 其然乎,其不然乎(表疑问句)
(3)以连词用法为主的虚词
而 连词: 并列:美而艳
偏正:楚晨压晋军而阵
连接主谓:假令晏子而死
人而无信
代词: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
(作主语) (作定语)
则 连词 顺承:闻言则大愧
并列:横则秦帝,从则楚王(用在对举的并列复句中)
(就)
转折:则国家多难,是以不获(然而)
欲速则不达
假设:五日不雨则无麦(那么)
谏而不入,则子继之
条件: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就)
副词:此则人心之变也(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
然 —— 连词,“然而”:然郑亡
(4)以副词用法为主的虚词
表范围:俱、皆、悉
表否定:不、无
弗: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
(5)语气词
表判断 —— 也,矣;邪
表疑问——耶
表感叹——哉
表否定——莫,不,弗,无
弗:“不+之” 晋人弗许(不许他)
2. 实词
(1)名词充当状语(放在动词前,表状态,工具)
一狼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星罗棋布(像星星一样)
豕人立而啼(像人一样)
云朵响应(像云一样)
其后楚日以消(一天天的)
(2)动词的特殊意义
① 被动 有标志(“于、见、为、被”是标志):伤于矢(被箭射伤)
如姬父为人所杀(被人杀了)
无标志:如姬最幸(最被宠幸)
自子厚之斥(自从刘子厚被贬斥)
古代汉语语法(高三)
焉 “于之”,“于是”: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让子路在这儿问路)
不复出焉(于之)(不再从这儿出去了)
善莫大焉(于之)
语气词用法: 在句尾:于我心有戚戚焉
则就木焉(就和死差不多了)
在句首:焉有仁人在立,罔民而可为也?
诸 “之于”:投诸渤海之尾
“之乎”:有诸?(有这件事吗?)
孰、何、安、胡、曷 ——代词,“什么”
孰:指事,指人
何:何事。敢问何谓也(指的是什么)
安:指地方。沛公安在(在哪)
回答问题步骤:解释加点字
1) 词性;2)功能(用法)3)今译
例:之:助词。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以:介词,宾语省略,可译成“把”。
(2)都有介词用法的虚词
以 以介词用法为主:以五十步笑百步(以:助词,译作“凭借”。和“五十步”组成介宾
(名词+以+动词) 构,作状语)
树以青槐(介宾结构,作补语)
树之以桑(把桑树种在这)
连词(可以连接词、词组、句子):夷以近(而)(动词+以+动词)
越国以鄙远:连接目的
以其无礼于晋:连接原因
为 介词:以 天 下 与 人 易, 为 天 下 得 人 难
介宾 动宾 介宾 动宾
如姬父为人所杀(被,介词)
连词:为其老,强忍(因为)
出令曰:“为我葬…”(如果要葬我的话)
秦为知之(如果,连词)
与 介词(两者间不并列):公与之语(“公”、“之”地位不平等,所以“与”是介词,“跟”)
子厚与设方计(介词,给)
与人耕佣(介词,被)
连词(两者间并列):吾与汝毕力平险(“吾”、“汝”地位平等,所以“与”是连词)
于 : 介词,引出时间、地点、行为主动者,表示被动:历试于天下(在);伤于矢(被)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
乎 介词:固先乎吾(相当于“于”,在)
以吾一日长乎而(“于”)
吾尝疑乎是。(对这种说法表示怀疑)
语气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句尾表语气,反问句)
&nb
www.350xue.com
sp; 其然乎,其不然乎(表疑问句)
(3)以连词用法为主的虚词
而 连词: 并列:美而艳
偏正:楚晨压晋军而阵
连接主谓:假令晏子而死
人而无信
代词: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
(作主语) (作定语)
则 连词 顺承:闻言则大愧
并列:横则秦帝,从则楚王(用在对举的并列复句中)
(就)
转折:则国家多难,是以不获(然而)
欲速则不达
假设:五日不雨则无麦(那么)
谏而不入,则子继之
条件: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就)
副词:此则人心之变也(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
然 —— 连词,“然而”:然郑亡
(4)以副词用法为主的虚词
表范围:俱、皆、悉
表否定:不、无
弗: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
(5)语气词
表判断 —— 也,矣;邪
表疑问——耶
表感叹——哉
表否定——莫,不,弗,无
弗:“不+之” 晋人弗许(不许他)
2. 实词
(1)名词充当状语(放在动词前,表状态,工具)
一狼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星罗棋布(像星星一样)
豕人立而啼(像人一样)
云朵响应(像云一样)
其后楚日以消(一天天的)
(2)动词的特殊意义
① 被动 有标志(“于、见、为、被”是标志):伤于矢(被箭射伤)
如姬父为人所杀(被人杀了)
无标志:如姬最幸(最被宠幸)
自子厚之斥(自从刘子厚被贬斥)
古代汉语语法(高三)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古代汉语 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
栏目导航
语文辅导大全 推荐
- ·语文教学的导课艺术
- ·农村中学语文阅读兴趣探究
- ·如何多角度使用论据
- ·语文学法指导七字诀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本剧(鲁人版高三
- ·东周列国之秦晋大事年表及君主更替(鲁
- ·最新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举例(人教版
- ·长相思(高三)
- ·高一,你讲语法了吗?(人教版高一必修
- ·落日与英雄之美(苏教版高一必修)
-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粤教版高一必修
-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八年级选修)
- ·以情育人,宽严相济
- ·《孔雀东南飞》“区区”就是“小”吗?
- ·用两个词写篇文章--谈记叙文构思
- ·关于《荷塘月色》中两处比喻解释的质疑
- ·综合实践,让每一个学生自由飞翔(语文
- ·阅读教学中的“三警惕”
- ·“清澈见底而又安然自得的一瞥”——兼
- ·积累、思路与技巧(高三)
- ·诗教的真谛(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 ·文言句式的难点(高三)
- ·口头作文的指导与训练(七年级)
-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读后感(人教版高
- ·中小学生减负对策的研究
- ·《事事关心》也是典型的纵式结构
- ·《威尼斯商人》教学反思
- ·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