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思维训练要加强
对于眼下正忙着填报志愿的高三学生来说,今年高考已经结束,高考试卷、答案、评分标准“神马”的,都是“浮云”。但对于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来说,这“浮云”似乎仍有借鉴和启示的意义。昨天,江苏省教育学会联合智考网邀请2011年高考出卷和阅卷组的40多名专家,举办了一场研讨会,旨在找出今年高考中考生的不足,以给新高三学生一些好的复习建议。
语文
考生读不懂题目,杯具了
“今年的高考中,不少考生连题目都没有读懂。”说这句话时,一位语文阅卷专家又加了“非常要命”四个字的评语。
“比如语文试卷第4题,原题是让学生写一段‘按语’,很多学生不了解‘按语’是什么意思,所以无从下笔。其实不了解‘按语’也没有关系,因为题干中给了很多提示,学生只要仔细看一看,就应该可以明白。”这位专家表示,但很显然,许多学生并没有仔细看题目,就直接着手写“按语”了,这道题的失分率比较高。再比如第17题,出卷者给出了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捧与挖》,但通篇鲁迅先生只写“捧”,只在文末的时候用几个字提到了“挖”:“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要求学生写出“挖”的深意是什么,大部分学生们因为在材料里找不到答案就答不出来。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训练不够。”一位阅卷专家说,思维包括解读、解构、解答3个环节,现在的不少学生都没有这方面的训练,只会机械作答。他认为语文除了基础知识之外,考的就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学生在课余一定要多读书,同时要多思考。
据介绍,上述两道题目得分率都不足50%。
作文
不知何为平庸,如何拒绝?
高考作文一向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拒绝平庸》的作文题,却出了许多很平庸的作文。
作文沦为“平庸”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强加“因果”,简单地用结果代替论证。这种作文最常见的就是举“名人”的例子。
第二种是简单地把“与众不同”等同于“拒绝平庸”。这在逻辑上也是有问题的。这说明学生平时的思维训练除了问题,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一味地写“应试作文”。
“高考作文,说起来也就两点,一是扣题,题目是生命;二是有没有自己的思考,思想是灵魂。二者缺一不可。”一位专家说,检验一篇作文是不是“平庸”,其实有个非常简单的方法,那就是把这些作文的题目“拒绝平庸”替换成其他题目,比如满怀理想,如果一样也能成立,那这种万金油式的作文显然是无法得高分的。
此外,这位专家还建议,写高考作文的时候,尽量不要提名人的名字,一提名人,就知道这位学生没有什么真情实感,“相比较起来,记叙文反而得分高。”这些也可以给新高三学生一些思路,写作文的时候,该怎么表述自己的感情,打动阅卷老师,这才是关键。
语文:思维训练要加强
tag: 语文 语文辅导大全,语文辅导知识,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教学 - 语文辅导大全
栏目导航
- ·语文教学的导课艺术
- ·农村中学语文阅读兴趣探究
- ·如何多角度使用论据
- ·语文学法指导七字诀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本剧(鲁人版高三
- ·东周列国之秦晋大事年表及君主更替(鲁
- ·最新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举例(人教版
- ·长相思(高三)
- ·高一,你讲语法了吗?(人教版高一必修
- ·落日与英雄之美(苏教版高一必修)
-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粤教版高一必修
-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八年级选修)
- ·以情育人,宽严相济
- ·《孔雀东南飞》“区区”就是“小”吗?
- ·用两个词写篇文章--谈记叙文构思
- ·关于《荷塘月色》中两处比喻解释的质疑
- ·综合实践,让每一个学生自由飞翔(语文
- ·阅读教学中的“三警惕”
- ·“清澈见底而又安然自得的一瞥”——兼
- ·积累、思路与技巧(高三)
- ·诗教的真谛(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 ·文言句式的难点(高三)
- ·口头作文的指导与训练(七年级)
-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读后感(人教版高
- ·中小学生减负对策的研究
- ·《事事关心》也是典型的纵式结构
- ·《威尼斯商人》教学反思
- ·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