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浏览次数: 561次| 发布日期:12-29 13:26:26 | 竞聘演讲
标签:中层干部竞聘演讲,中层副职竞聘演讲,http://www.350xue.com
在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有的同志提到,群众对发展茶有顾虑,许多是持观望态度,现在推进工作必须尊重群众意愿,不能搞强迫命令,一下子要完成那么多任务,压力很大,担心任务完成不了。对此,我们就要认真分析。过去,我们在发展茶产业上受到挫折,主要处于计划经济年代,一是产权不明晰,二是没与市场挂起钩来,三是全国区域发展不明确,东部茶园较多。完全靠行政行为,农民没有受益,发展不可能持续。现在是市场经济,农户就是市场主体,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由他们自主决定。农民最现实,
(www.350xue.com) 也最善于算投入产出帐。他们心里清楚茶叶生产的收益,他们也担心投入成本和市场风险。对此,我们必须学会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引导他们。要坚持让利于民,发挥利益导向作用,加大对茶农补贴,减轻他们的经济风险,使他们愿意发展茶叶。要加大对茶叶生产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水、电、路的问题,降低生产成本。要加快建立各种茶叶市场,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畅通茶叶生产、销售、服务环节,降低市场风险。通过这些措施,把农民的生产成本降下来、服务环境改善好、市场问题解决好,群众自然就会行动起来。
茶叶是三年见效、二十年受益的经济作物。这么好的富民产业,我们没有理由不抓好。既然看准了这个产业,不管前面有再大的困难,都要义无反顾地抓下去,坚决把这项富民产业做大做强。过去,我们发展烤烟、发展生态畜牧业、搞“三小”水利建设,哪一样没有困难?但是,我们依靠广大干部和群众,特别是基层的干部群众,一个难点一个难点地攻克,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推进,最终产生了良好的效益。现在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农林特产税取消了,茶产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不高,不如抓二产三产来得快。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表现出了急功近利的思想。我区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民增收了就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最大政绩。我们看问题、谋发展,既要抓财源建设,解决好自我投入能力弱的问题,又要抓农民增收,解决好农村群众消费能力弱的问题。今后,只要是有利于惠民的发展,看准了的事情就要先干起来,在干中统一思想,在干中寻求发展。我们不能在犹豫、争论中丧失机遇、贻误事业、耽误发展。
四、突出重点,扎实抓好生态茶产业建设的各项工作
发展生态茶产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又要有长期奋斗的准备;既要有长远发展蓝图,又要有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地委、行署决定,我区生态茶产业发展要分三步推进:第一步,从现在开始到20xx年,是打基础时期。要新增20万亩无公害无性系良种茶园,全区茶园面积达到30万亩,实现年产值9亿元以上,茶叶综合收入12亿元以上。第二步,再用五年时间,全面推进茶产业发展。到“十二五”期末,全区茶园面积达到60万亩,实现年产值18亿元以上,茶叶综合收入23亿元以上。第三步,到20xx年,全区茶园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实现年产值30亿元以上,无公害茶叶认证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100%,使我区成为国内绿茶,特别是名优茶和珠茶等原料、生产、加工的重要基地及珠茶出口中心,建成全国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生产基地。围绕以上目标要求,当前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一)抓好茶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前提和基础。搞好规划,可以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抓生态茶产业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我区土壤、气候、地形地貌等特点,处理好茶园空间布局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全区要围绕梵净山、佛顶山和乌江,规划三个生态茶产业带,即以印江、江口、松桃、玉屏、铜仁、万山等县为主的梵净山生态茶叶产业带,以沿河、德江、思南等县为主的乌江流域富硒茶产业带,以石阡县为主的佛顶山名优绿茶产业带。围绕三大产业带,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制定全区茶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具体实施计划。在规划布局基础上,一要做好茶园面积发展规划。重点向生产条件较好的乡(镇)村集中,规划一批万亩乡镇、千亩村,培育形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茶叶示范基地和专业大户。二要做好茶叶品种规划。按照“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原则,根据我区的自然条件和茶叶资源,推广优质茶树品种。三要做好茶叶加工基地规划。既要充分利用现有茶叶加工基地,又要在相对集中的茶园附近,新建茶叶粗加工基地。这样做既有利于推广制茶技术,提高茶叶初制水平,又有利于充分利用和安排当地劳动力资源,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四要做好茶叶市场建设规划。规划建设茶叶专业市场,打造茶叶贸易中心平台,及时收集和发布茶叶供求信息,建立和完善以茶叶批发市场为主,专卖店、专卖柜等为辅的营销网络。
(二)抓好基地建设,着力扩大茶园规模。规模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没有规模就没有效
(www.350xue.com) 益,就没有市场发言权。抓规模,重点要抓基地建设。要达到“十一五”期末全区建成茶园总面积30万亩的目标,今年必须新建2500亩苗圃、10万亩茶园。各县要按照这个目标要求,认真抓好良种茶园的规模基地建设。要抓紧把任务落实到乡镇,落实到村组。有种茶任务的乡镇要实行干部包村工作责任制,将任务面积按照规划区域落实到责任人,落实到地块,直至栽足种好为止。茶园建设是发展茶叶生产的基础,必须在建园之初,做深入细致的调查,掌握土地面积、海拔、坡度、土壤的酸碱度和有机质含量等资料,按适度规模和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建设基地。在茶园建设上,要严格按照无公害茶、有机茶基地建设的要求,高标准建设。在发展模式上,要坚持“政府引导、部门示范、企业带动、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鼓励外商和本地龙头企业、能人,承包、租赁现有茶园和参与新垦茶园建设;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搞好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宜茶非耕地向企业和种茶能手集中,发展规模茶园。在茶园的管护上,要坚持建管并重,提高已建茶园效益,带动新茶园建设。同时,要注意做好茶园投产前的土地产出工作,指导农民套种辣椒、花生等农作物,实现以短养长,确保栽得下、稳得住、有效益、能发展。
(三)抓好龙头企业的培育。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是农业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过去,我区茶叶生产时起时落,很不稳定,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没有解决好市场问题。生产加工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加工量有限,带动能力弱,无力化解市场风险,结果是茶贱伤农,导致荒茶、毁茶。振兴和发展茶叶产业,必须认真汲取这个教训,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当务之急。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东茶西移”的机遇,引进一批实力强、技术新、产品有竞争力的企业来我区发展茶产业,解决基地、加工、投入、技术、市场等问题,提升产业化水平。二是对现有的茶叶生产企业,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进行重点扶持,鼓励他们扩大生产规模,加快技术改造,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三是要支持茶叶企业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助协作、联动发展”的原则,通过预付定金、赊销茶苗、肥料等方式,配套建设茶叶基地,积极发展订单生产。四是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生产和营销大户等成立茶叶协会、茶农专业合作社等各类中介组织,形成企业、协会、茶农利益共同体,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走“企业带协会,协会联农户”的发展模式,维护茶农和茶叶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抓好茶叶品牌的培育。品牌是商品竞争力的核心。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发挥品牌效应,是加快我区茶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区名优茶产品在省内外消费市场很受欢迎,印江的高档茶每斤已经卖到一千元以上,还供不应求。可是,我区茶叶品牌虽然较多,获奖的也不少,真正在国内知名的品牌都没有。品牌是产品的核心价值,没有品牌,只能成为别人的加工车间,远离高端市场,得不到超额利润。所以,我们一定要创出自己的名牌。实施品牌战略,要注意抓好“三个统一”:即统一宣传和广告策划,统一质量标准和工艺流程、统一质量检验。对外主打“梵净山”品牌,唱响品牌蕴涵的生态文化和佛教文化,并与梵净山旅游开发结合起来,树立绿色、安全、环保、健康的品牌理念。要根据这一总体定位,抓好品牌的总体策划,具体包括品牌形象、广告宣传、市场开发、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策划。同时要高度重视茶叶质量。质量是茶叶品牌的基础和核心保障,我们发展生态茶产业,宁可开始难度大一点,第一步起就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把好质量关,力争发展一块成功一块,发展一亩成功一亩。要参照国际通用的有机茶及国家核准的质量、安全、
(www.350xue.com) 卫生标准,加快研究制定从生产源头到加工、包装、销售的茶叶生产技术质量标准体系,指导标准化生产。要加快无公害食品的认证工作,对国家明令禁止在茶园中使用的农药、化肥要加强监管,从源头上把好茶叶质量安全关。
发展生态茶产业,除了要抓好以上四项重点工作外,还要注意把茶业发展与其它工作统筹考虑,抓好六个结合。一是把生态茶产业建设与“旅游活区”战略结合起来。按照“抓基地、树品牌、创市场、拓旅游”的思路,结合旅游景点布局,建设一批旅游观光茶园,积极开展生态茶园观光品茗旅游,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要组织生产适应不同层次游客喜爱的茶旅游产品,以此达到茶业、旅游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逐步培育、引导、推介“梵净山”茶系列品牌。二是把生态茶产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新农村建设打好茶产业发展基础,通过茶产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把生态茶产业建设与生态畜牧业建设结合起来,走“畜、沼、茶”发展模式,达到双促进、共发展的目的。四是把生态茶产业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结合起来,在条件适宜的贫困村和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地方,可以采取以茶叶为主导产业实施“整村推进”和产业扶贫,通过扶贫资金补贴支持贫困农民建立茶园,通过茶叶带动贫困人口持续增收,达到稳定脱贫的目的。五是把生态茶产业建设与荒山造林结合起来。在宜茶地区,荒山造林任务在哪里,新垦茶园就建设在哪里,既达到造林目的,又部分解决了新建茶园的投入问题,既保护了生态,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土地产出率,这对人多地少的我区农村来说十分重要。六是要把发展生态茶产业与库区后扶结合起来,把发展茶叶产业作为实施库区后扶、促进库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大扶持力度,通过为库区群众提供茶苗、进行技术培训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库区群众发展茶叶生产,形成库区群众持续增收的主导产业。
在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有的同志提到,群众对发展茶有顾虑,许多是持观望态度,现在推进工作必须尊重群众意愿,不能搞强迫命令,一下子要完成那么多任务,压力很大,担心任务完成不了。对此,我们就要认真分析。过去,我们在发展茶产业上受到挫折,主要处于计划经济年代,一是产权不明晰,二是没与市场挂起钩来,三是全国区域发展不明确,东部茶园较多。完全靠行政行为,农民没有受益,发展不可能持续。现在是市场经济,农户就是市场主体,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由他们自主决定。农民最现实,
(www.350xue.com) 也最善于算投入产出帐。他们心里清楚茶叶生产的收益,他们也担心投入成本和市场风险。对此,我们必须学会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引导他们。要坚持让利于民,发挥利益导向作用,加大对茶农补贴,减轻他们的经济风险,使他们愿意发展茶叶。要加大对茶叶生产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水、电、路的问题,降低生产成本。要加快建立各种茶叶市场,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畅通茶叶生产、销售、服务环节,降低市场风险。通过这些措施,把农民的生产成本降下来、服务环境改善好、市场问题解决好,群众自然就会行动起来。
茶叶是三年见效、二十年受益的经济作物。这么好的富民产业,我们没有理由不抓好。既然看准了这个产业,不管前面有再大的困难,都要义无反顾地抓下去,坚决把这项富民产业做大做强。过去,我们发展烤烟、发展生态畜牧业、搞“三小”水利建设,哪一样没有困难?但是,我们依靠广大干部和群众,特别是基层的干部群众,一个难点一个难点地攻克,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推进,最终产生了良好的效益。现在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农林特产税取消了,茶产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不高,不如抓二产三产来得快。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表现出了急功近利的思想。我区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民增收了就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最大政绩。我们看问题、谋发展,既要抓财源建设,解决好自我投入能力弱的问题,又要抓农民增收,解决好农村群众消费能力弱的问题。今后,只要是有利于惠民的发展,看准了的事情就要先干起来,在干中统一思想,在干中寻求发展。我们不能在犹豫、争论中丧失机遇、贻误事业、耽误发展。
四、突出重点,扎实抓好生态茶产业建设的各项工作
发展生态茶产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又要有长期奋斗的准备;既要有长远发展蓝图,又要有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地委、行署决定,我区生态茶产业发展要分三步推进:第一步,从现在开始到20xx年,是打基础时期。要新增20万亩无公害无性系良种茶园,全区茶园面积达到30万亩,实现年产值9亿元以上,茶叶综合收入12亿元以上。第二步,再用五年时间,全面推进茶产业发展。到“十二五”期末,全区茶园面积达到60万亩,实现年产值18亿元以上,茶叶综合收入23亿元以上。第三步,到20xx年,全区茶园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实现年产值30亿元以上,无公害茶叶认证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100%,使我区成为国内绿茶,特别是名优茶和珠茶等原料、生产、加工的重要基地及珠茶出口中心,建成全国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生产基地。围绕以上目标要求,当前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一)抓好茶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前提和基础。搞好规划,可以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抓生态茶产业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我区土壤、气候、地形地貌等特点,处理好茶园空间布局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全区要围绕梵净山、佛顶山和乌江,规划三个生态茶产业带,即以印江、江口、松桃、玉屏、铜仁、万山等县为主的梵净山生态茶叶产业带,以沿河、德江、思南等县为主的乌江流域富硒茶产业带,以石阡县为主的佛顶山名优绿茶产业带。围绕三大产业带,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制定全区茶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具体实施计划。在规划布局基础上,一要做好茶园面积发展规划。重点向生产条件较好的乡(镇)村集中,规划一批万亩乡镇、千亩村,培育形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茶叶示范基地和专业大户。二要做好茶叶品种规划。按照“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原则,根据我区的自然条件和茶叶资源,推广优质茶树品种。三要做好茶叶加工基地规划。既要充分利用现有茶叶加工基地,又要在相对集中的茶园附近,新建茶叶粗加工基地。这样做既有利于推广制茶技术,提高茶叶初制水平,又有利于充分利用和安排当地劳动力资源,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四要做好茶叶市场建设规划。规划建设茶叶专业市场,打造茶叶贸易中心平台,及时收集和发布茶叶供求信息,建立和完善以茶叶批发市场为主,专卖店、专卖柜等为辅的营销网络。
(二)抓好基地建设,着力扩大茶园规模。规模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没有规模就没有效
(www.350xue.com) 益,就没有市场发言权。抓规模,重点要抓基地建设。要达到“十一五”期末全区建成茶园总面积30万亩的目标,今年必须新建2500亩苗圃、10万亩茶园。各县要按照这个目标要求,认真抓好良种茶园的规模基地建设。要抓紧把任务落实到乡镇,落实到村组。有种茶任务的乡镇要实行干部包村工作责任制,将任务面积按照规划区域落实到责任人,落实到地块,直至栽足种好为止。茶园建设是发展茶叶生产的基础,必须在建园之初,做深入细致的调查,掌握土地面积、海拔、坡度、土壤的酸碱度和有机质含量等资料,按适度规模和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建设基地。在茶园建设上,要严格按照无公害茶、有机茶基地建设的要求,高标准建设。在发展模式上,要坚持“政府引导、部门示范、企业带动、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鼓励外商和本地龙头企业、能人,承包、租赁现有茶园和参与新垦茶园建设;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搞好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宜茶非耕地向企业和种茶能手集中,发展规模茶园。在茶园的管护上,要坚持建管并重,提高已建茶园效益,带动新茶园建设。同时,要注意做好茶园投产前的土地产出工作,指导农民套种辣椒、花生等农作物,实现以短养长,确保栽得下、稳得住、有效益、能发展。
(三)抓好龙头企业的培育。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是农业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过去,我区茶叶生产时起时落,很不稳定,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没有解决好市场问题。生产加工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加工量有限,带动能力弱,无力化解市场风险,结果是茶贱伤农,导致荒茶、毁茶。振兴和发展茶叶产业,必须认真汲取这个教训,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当务之急。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东茶西移”的机遇,引进一批实力强、技术新、产品有竞争力的企业来我区发展茶产业,解决基地、加工、投入、技术、市场等问题,提升产业化水平。二是对现有的茶叶生产企业,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进行重点扶持,鼓励他们扩大生产规模,加快技术改造,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三是要支持茶叶企业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助协作、联动发展”的原则,通过预付定金、赊销茶苗、肥料等方式,配套建设茶叶基地,积极发展订单生产。四是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生产和营销大户等成立茶叶协会、茶农专业合作社等各类中介组织,形成企业、协会、茶农利益共同体,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走“企业带协会,协会联农户”的发展模式,维护茶农和茶叶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抓好茶叶品牌的培育。品牌是商品竞争力的核心。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发挥品牌效应,是加快我区茶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区名优茶产品在省内外消费市场很受欢迎,印江的高档茶每斤已经卖到一千元以上,还供不应求。可是,我区茶叶品牌虽然较多,获奖的也不少,真正在国内知名的品牌都没有。品牌是产品的核心价值,没有品牌,只能成为别人的加工车间,远离高端市场,得不到超额利润。所以,我们一定要创出自己的名牌。实施品牌战略,要注意抓好“三个统一”:即统一宣传和广告策划,统一质量标准和工艺流程、统一质量检验。对外主打“梵净山”品牌,唱响品牌蕴涵的生态文化和佛教文化,并与梵净山旅游开发结合起来,树立绿色、安全、环保、健康的品牌理念。要根据这一总体定位,抓好品牌的总体策划,具体包括品牌形象、广告宣传、市场开发、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策划。同时要高度重视茶叶质量。质量是茶叶品牌的基础和核心保障,我们发展生态茶产业,宁可开始难度大一点,第一步起就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把好质量关,力争发展一块成功一块,发展一亩成功一亩。要参照国际通用的有机茶及国家核准的质量、安全、
(www.350xue.com) 卫生标准,加快研究制定从生产源头到加工、包装、销售的茶叶生产技术质量标准体系,指导标准化生产。要加快无公害食品的认证工作,对国家明令禁止在茶园中使用的农药、化肥要加强监管,从源头上把好茶叶质量安全关。
发展生态茶产业,除了要抓好以上四项重点工作外,还要注意把茶业发展与其它工作统筹考虑,抓好六个结合。一是把生态茶产业建设与“旅游活区”战略结合起来。按照“抓基地、树品牌、创市场、拓旅游”的思路,结合旅游景点布局,建设一批旅游观光茶园,积极开展生态茶园观光品茗旅游,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要组织生产适应不同层次游客喜爱的茶旅游产品,以此达到茶业、旅游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逐步培育、引导、推介“梵净山”茶系列品牌。二是把生态茶产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新农村建设打好茶产业发展基础,通过茶产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把生态茶产业建设与生态畜牧业建设结合起来,走“畜、沼、茶”发展模式,达到双促进、共发展的目的。四是把生态茶产业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结合起来,在条件适宜的贫困村和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地方,可以采取以茶叶为主导产业实施“整村推进”和产业扶贫,通过扶贫资金补贴支持贫困农民建立茶园,通过茶叶带动贫困人口持续增收,达到稳定脱贫的目的。五是把生态茶产业建设与荒山造林结合起来。在宜茶地区,荒山造林任务在哪里,新垦茶园就建设在哪里,既达到造林目的,又部分解决了新建茶园的投入问题,既保护了生态,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土地产出率,这对人多地少的我区农村来说十分重要。六是要把发展生态茶产业与库区后扶结合起来,把发展茶叶产业作为实施库区后扶、促进库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大扶持力度,通过为库区群众提供茶苗、进行技术培训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库区群众发展茶叶生产,形成库区群众持续增收的主导产业。
在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竞聘演讲,中层干部竞聘演讲,中层副职竞聘演讲,范文 - 演讲发言 - 竞聘演讲
栏目导航
竞聘演讲 推荐
- ·竞聘校团委副书记
- ·竞选班长(厂矿)的演说词
- ·拥有自信 把握成功(连锁超市经理竞聘稿
- ·行政执法监督科副主任竞聘上岗演讲报告
- ·信调股股长竞聘演讲
- ·竞聘职工培训负责人岗位竞聘书
- ·人力资源部主任竞岗报告
- ·成教院副院长竞聘演讲稿
- ·在物业公司副经理竞聘会上的演讲稿
- ·煤矿系统公司生产副经理竞聘书
- ·慢性非传染病防制所所长竞岗演讲稿
- ·银行营业部营业经理竞聘演讲
- ·建委中层竞职演讲稿
- ·机关司机竞争上岗演说辞
- ·妇联农村副部长竞争上岗演讲词
- ·纪检干事岗位竞聘演讲稿
- ·农村信用社主办会计竞聘演讲
- ·总务主任竞聘演说稿
- ·经济发展处处长竞职演讲稿
- ·竞聘镇信用社主任的演讲辞
- ·信用社会计岗位竟聘报告
- ·公路局办公室副主任竞争上岗演讲稿
- ·医院财务科主任的竞聘稿
- ·水电科副主任竞聘演讲稿
- ·自然保护区管护站站长竞争演讲稿
- ·竞聘小学教导主任和教科室主任的演讲辞
- ·电信公司综合办公室竞职演讲稿
- ·银行个人业务部经理竟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