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文档中心范文公文写作企划方案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浏览次数: 135次| 发布日期:12-29 13:27:55 | 企划方案
标签:企划方案模板,超市企划方案,医院企划方案,http://www.350xue.com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初步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得到的初步结论或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通过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结论或成果。如果是小组合作研究,还应在组间成员交流并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形成最终的集体成果。
本阶段中教师的指导任务主要是维持学生研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注意强化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信心,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时了解学生研究进展情况,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与调节或其它的帮助。

www.350xue.com 第三阶段:展示交流阶段
整理汇总。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形成书面材料、口头报告材料或其它表达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恰当形式。
交流研讨。学生通过研究论文、模型作品、研究日记、主题演讲、小品表演、展板、墙报、文字(电子)刊物或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向全班介绍自己的研究过程及结果(或成果),供大家讨论评议,或通过指导教师主持答辩会。
评价反思。学生应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情况展开评价,从中学会发现和欣赏他人的成功和优点,反思自己的不足和缺点,通过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并接受学校或老师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认定和成绩等级评定。
本阶段教师的指导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成果展示、经验交流和研讨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学会欣赏、学会反思以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与愿望。同时,会同学校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阶段性成绩等级评定和学分认定工作。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流程可以简化为六个步骤:选定课题 →制订方案 → 实施方案 → 总结研讨 → 汇报交流 → 评价反思。
(二)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指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通过融入社会、接触生活,增加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感悟,增强社会责任感。
1.社会实践的内容
社会实践的内容一般以主题形式呈现,主要包括:
(1)学校传统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校内的各项活动,以丰富学生生活并促进其健康成长,这是学生社会实践内容的重要来源。具体包括以下几类:一是节日活动。如国家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以及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运动会)、成人仪式等。二是值班活动。让学生参加学校或班级生活方面的管理、学习的管理、学校专题活动的管理等。三是社团活动。如文学社团等各种校内社团组织的活动。
  (2)外出考察活动。组织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开阔视野和思路、增进对社会的理解。该类活动包括:一是参观活动。如参观教育基地、社区人文或自然景观,考察社区环境、传统、生活习惯、经济发展情况等。二是调查活动。如对社区机关、特定群体、典型人物、热点事件进行调查、访谈。
(3)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性活动。学校组织学生接触社会各行各业,亲身体验真实的社会。如军训、学工(商)学农、志愿者活动、科技文化活动、勤工俭学等。
社会实践应尽量涉及多种活动,不能只用一种或少量活动的学时替代社会实践学时。
2.社会实践的实施
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充分关注活动的社会化特点,帮助班级和学生小组、学生个人做好社会协调工作。实施步骤一般为:
(1)确定活动内容。学校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综合考察学生班级、人数、经费、意愿以及能够提供实践(服务)活动机会和其他各项支持的社会机构或社区团体等多种因素,以便制订可行的实践(服务)活动方案。
为保证学生实践活动的连续性、有序性和完整性,建议以主题形式来选择和组织内容。如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包括考察某一社区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状况、地理、建筑和人文景观、商业设施,以及文化古迹和文化遗产等;以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包括社区服务、生产劳动以及参与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等。
(2)拟定活动方案。由教师、学生、社区机构相关人士共同拟定计划,内容包括实践(服务)活动主题,实践(服务)活动目标,实践(服务)活动时间、地点及对象,执行步骤与进度,分工情况,经费预算,预期成果,评估方式,相关人员的责任规定及安全和注意事项等,学校还可制订书面的实践(服务)活动指南。
(3)进行必要培训。学校与相关社区机构在学生参与实际活动之前还应对其进行教育培训,让学生熟悉实践(服务)活动内容、掌握基本的实践(服务)活动技能、建立正确的实践(服务)活动观念,懂得如何处理实践(服务)活动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与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反思和撰写实践(服务)活动心得。
(4)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日志及时纪录实践(服务)活动经验和积极体验,形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与习惯;还要注意与家庭、社区保持密切联系。
(5)进行总结交流。学生参加实践(服务)活动之后,应在教师指导下借助学习日志把自己或小组在活动中的经验、收获和心得体会整理成口头或书面汇报材料,向全班同学汇报并展开相互评议与反思,以增强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总结交流活动可邀请家长、社区机构相关人员以及服务对象等共同参加。
3.社会实践的组织
社会实践一般包括学校统一活动、年级统一活动、班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等五种组织形式。一般应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在校外实践基地或校内组织开展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每组一般不少于6人,小组的形成可由学生自由组合或教师根据一定原则组织。
社会实践应统一时间、统一组织,保证课时。
(三)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指学生为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提供的公益性服务,属于志愿活动或带有义工性质的活动。学生应以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到服务社区的各项活动中,多方面体验并认识服务对象,用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为社区提供有意义的服务,不断增强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
1.社区服务的内容
社区服务的内容应是学生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包括各种社区公益服务、宣传教育、帮助贫困人员与家庭等。服务内容一般包括:
(1)通用内容。如拥军优属、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电脑培训等。
(2)特色内容。城市学校可进行的活动有居民小区公共卫生、社区辅导(如保健知识讲座;法律知识讲座等)、板报宣传、维持交通秩序以及其他志愿活动。农村学校可进行的活动有参加农忙、扫盲辅导、乡村农技站(组) 的科技活动、镇村公共卫生等。
(3)自选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生活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社区服务上形成自己的特色项目。
2.社区服务的活动步骤和组织形式
社区服务的活动步骤和组织形式可以仿照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应尽量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活动,在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活动。小组可由教师组织,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安排。一般情况下,每小组不少于3人。活动开始前,需将服务对象、内容、地点及时间告知教师及家长并征得同意。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开展由于与社会各部门存在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在时间安排上宜采用弹性课时制。学校应鼓励学生在节假日和双休日开展实践活动和服务活动。
五、评价建议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重要环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着导向和监控作用。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指导教师的评价和对学校的评价。
(一)对学生的评价
1.评价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时,要确立整体的评价观,评价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结果的呈现既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结论性的;既可以是量化的,也可以是质性的。
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激励性原则。指导者对学生的评价要多激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完成活动任务。
(2)差异性原则。活动评价要做到因人、因题而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不要用同一尺度对不同学生进行评价。
(3)全面性原则。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对他人与社会的态度、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等,都应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不应过分强调活动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过程性原则。评价活动要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中,要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并作为学生在课程中总体表现的评价依据;应明确评价是整个活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是在结束课程后另外进行的工作。

www.350xue.com (5)多元化原则。学生个人、小组以及教师个人和教师集体都要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
2.评价内容
(1)对活动小组进行评价。其内容主要有:合理地选择了活动课题,并完成了整个活动;小组内的合作、组织和管理水平;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加工情况;活动结果或产品情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企划方案,企划方案模板,超市企划方案,医院企划方案,范文 - 公文写作 - 企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