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相信未来》教学设计之三
浏览次数: 381次| 发布日期:06-12 11:18:44 | 高一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免费下载,高中语文教案,http://www.350xue.com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相信未来》教学设计之三,
相信未来
作者: 屈凡生
教学目标
1:寻找意象,品味意境
2:诗化语言和作者感情的诗意表达
3:“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4:诗人身上所投下时代的烙印
教学重点
1:寻找意象,品味意境
2:诗化语言和作者感情的诗意表达
教学难点
1:“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2:诗人身上所投下时代的烙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这样一种体验:自己想做的事情因为客观环境的限制而无法完成,因此变得灰心丧气,对未来丧失信心呢?实际上我们大可不必因此而感觉前途渺茫,实际上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会遇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古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关键是看你怎样对待这些事情,如何处理“要做”和“想做”事情的关系,英国王子查尔斯给责任下过一个定义“世界上有许多你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这就是责任的全部含义”。面对自己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只要我们不逃避,抱着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相信未来会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那么你的面前会呈现另一种样子。今天我们就看看在上一个世纪一个年轻人面对“十年浩劫”,他的心态是怎样显露的。(板书《相信未来》)
二:浏览课文,找出使你印象最深刻的诗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阐述自己见解(这个过程大约10分钟)
三:资料介绍,关于诗人食指(可选用资料下发,投影形式)
下列是具体资料可以根据课堂情况有所取舍
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队,70年进厂当工人,71年参军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住进精神病院,1999年出院。
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判。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
1998年度文友文学奖授给了当代朦胧诗人、《相信未来》的作者食指(郭路生),因为“他在他的时代里,独立承担了一位大诗人所应承担的。”
8月14日下午,在北京第三福利院,郭路生受了这一荣誉。没有任何颁奖仪式,只有文友副主编伊莎和一群诗友。
1948年11月21日,郭路生生于山东朝城一个革命家庭。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故起名路生。
他自幼深受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诗歌的影响。1967年,19岁的郭路生拜访了当时的“走资派”、“黑帮分子”何其芳。自此,郭路生经常向何其芳请教。在此期间,郭路生还写下了被一代人广为传诵的诗歌——《海洋三部曲》、《鱼儿三部曲》等。郭路生还和一群年轻人聚会,一起聊天、唱歌、听音乐、讲故事,必不可少的节目是朗诵诗歌。
此后,郭路生被加上“裴多菲俱乐部”的罪名,多次被抓受审,在学校里被划为“右派学生”,郭路生在痛苦中写下了《相信未来》: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这一年,郭路生去山西杏花村插队。在杏花村,郭路生除了劳动外,依然不停地创作诗歌。郭路生的诗,知青们争相传抄诵读,从邻近山西的陕西、内蒙古,到遥远的黑龙江兵团和云南兵团,全国只要有知青的地方,都有郭路生的诗歌传诵。据说,此诗传到江青耳中,她说,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1971年,郭路生在山东济南入伍。1972年年底,其弟郭新生去部队看望,已发现他每天精神抑郁,以烟为食。
关于其精神分裂的原因,有多种说法:一说“文革”的极左思潮影响到部队,他内心的理想与现实发生了极大的冲突;二说因入党外调学校档案里有“文革”初期他因写诗被审查的材料;三说诗人恋爱受挫。
许多评论家认为,郭路生是开辟一代诗风的先驱者,其诗歌成就比北岛、顾城诸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因种种原因,郭路生长期被埋没。也有人认为,郭路生是朦胧诗人中最善始善终的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他的善终很可能将在精神病院里。
食指其人
提起当代诗歌,人们都知道北岛,但大部分人却不知道对北岛的诗歌产生过深刻影响的一个人——食指。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队,70年进厂当工人,71年参军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至今仍在精神病院。
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判。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命运》)这种哲学悖论般的诗句对北岛影响很大。我们可以在北岛的《回答》等诗中找到风格类似的句子。
食指早期的诗歌有一种对待生活“不抱幻想,也不绝望”的存在主义的精神(虽然他那时未必知道这个名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那首《疯狗》,可以说是汉语诗歌中绝无仅有的作品。那种对生存本体反思的哲学深度,足以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某些作品相提并论。不可否认,他也写了一些平庸之作,但只要我们想一想那是个一句玩笑话就可能坐牢的年代,也就应当给予理解甚至敬意。
可参看具体网站文章《走进食指》,网站:新作家写作中心,网址:
http://www.263k.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159
四:教师范读(录音朗诵,网络资源《相信未来》朗诵,具体网址:
http://qf.wfu.edu.cn/song/xiangxinwl.htm)
五:学生研读文章,结合作者身世及所处时代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当时处境如何?是借用那些词表现出来的?学生自己归纳,问题老师个别解决。(诗人处境和所处年代是切入点)
2:诗歌表现出作者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是怎样的?找出相应诗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六:物象,意象,意境
中国诗词一向借用具体物象来传达心中块垒,这些客观物象一旦带上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就构成了意象,也就是说作者通过诗词把客观物象主观化的过程就是意象形成的过程,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物理含义(客观涵义)和意象所具有的作者的主观感情(主观涵义)合而为一就构成了意境。读者看到这些意象时思考不仅仅停留在这些物象的具体含义上,而要更深入的思考它所浸染的作者的主观感情,思考达到一定深度往往就忘记了客观物象本身,这种过程就是欣赏意境的过程。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相信未来》教学设计之三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思考:仔细阅读这首诗歌,寻找具体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结合教材活动体验第2题)
(学生会很容易得找到蜘蛛网,余烟,紫葡萄,鲜花等,让他们各自表达回答这些意象所带有的作者的感情,答案不求唯一,和诗人处境相符即可)
诗歌不独用意象来表达他的深切含义,而且在选词组句上还要有他自己的独特语言,不同的语言形式所表达的诗人感情是不一样的,这种语言就是诗化的语言。
这首诗在选择语言上也独具匠心,具体分析这首诗中诗人为表达感情都选取了那些词语?
(结合教材活动体验第2体,学生会很容易的找出查封,叹息,凄凉等,让他们各自表达回答这些意象所带有的作者的感情,答案不求唯一,和诗人处境相符即可)
七:关于“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阅读下列资料,明确“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知人论世”这个成语,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个“世”字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身世”,二是“时世”。朱熹注云:“论其世,论其当世行事之迹也。言既观其言,则不可不知其为人之实,是以又考其行也。”这是作“身世”解,文义可通。但是如果作“时世”解,文义亦可通,似乎更有意思一些。那么,“知人”是一层,“论世”又是一层。“知人”已经包括了知道其人的身世行事;“论世”则是放大范围,论究其所处的时世,反过去更足以帮助理解其人与其文。
掌握“知人论世”的原则,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例如北宋梅尧臣在《和淮阳燕秀才》中说:“惭予廷荫人,安得结子□,心虽羡名场,才命甘汨没。”他认为自己由恩荫出身,和燕秀才由进士出身不一样,因而感到很惭愧。可是杜甫却完全不同,他在《壮游》中说:“气磨屈贾垒,目短曹刘墙,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杜甫考不上进士,便浩然归去;梅尧臣考不上,却半辈子感到委屈。这是因为唐代读书人的进身之阶,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宋代主要的就是这一条路,即使由他途出身,头衔上总得加一个“右”字,例如“右迪功郎”之类,成为终身的耻辱。因此,不知道唐宋两代的风气,就不能理解为什么对于进士的得失杜甫全不关心,梅尧臣却痛心疾首。只有了解他们的时代,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和他们的作品。所以“知人论世”,应当是“论世”第一,“知人”第二。进行文学批评,也必须“知人论世”,才能够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相信未来》教学设计之三
相信未来
作者: 屈凡生
教学目标
1:寻找意象,品味意境
2:诗化语言和作者感情的诗意表达
3:“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4:诗人身上所投下时代的烙印
教学重点
1:寻找意象,品味意境
2:诗化语言和作者感情的诗意表达
教学难点
1:“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2:诗人身上所投下时代的烙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这样一种体验:自己想做的事情因为客观环境的限制而无法完成,因此变得灰心丧气,对未来丧失信心呢?实际上我们大可不必因此而感觉前途渺茫,实际上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会遇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古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关键是看你怎样对待这些事情,如何处理“要做”和“想做”事情的关系,英国王子查尔斯给责任下过一个定义“世界上有许多你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这就是责任的全部含义”。面对自己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只要我们不逃避,抱着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相信未来会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那么你的面前会呈现另一种样子。今天我们就看看在上一个世纪一个年轻人面对“十年浩劫”,他的心态是怎样显露的。(板书《相信未来》)
二:浏览课文,找出使你印象最深刻的诗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阐述自己见解(这个过程大约10分钟)
三:资料介绍,关于诗人食指(可选用资料下发,投影形式)
下列是具体资料可以根据课堂情况有所取舍
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队,70年进厂当工人,71年参军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住进精神病院,1999年出院。
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判。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
1998年度文友文学奖授给了当代朦胧诗人、《相信未来》的作者食指(郭路生),因为“他在他的时代里,独立承担了一位大诗人所应承担的。”
8月14日下午,在北京第三福利院,郭路生受了这一荣誉。没有任何颁奖仪式,只有文友副主编伊莎和一群诗友。
1948年11月21日,郭路生生于山东朝城一个革命家庭。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故起名路生。
他自幼深受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诗歌的影响。1967年,19岁的郭路生拜访了当时的“走资派”、“黑帮分子”何其芳。自此,郭路生经常向何其芳请教。在此期间,郭路生还写下了被一代人广为传诵的诗歌——《海洋三部曲》、《鱼儿三部曲》等。郭路生还和一群年轻人聚会,一起聊天、唱歌、听音乐、讲故事,必不可少的节目是朗诵诗歌。
此后,郭路生被加上“裴多菲俱乐部”的罪名,多次被抓受审,在学校里被划为“右派学生”,郭路生在痛苦中写下了《相信未来》: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这一年,郭路生去山西杏花村插队。在杏花村,郭路生除了劳动外,依然不停地创作诗歌。郭路生的诗,知青们争相传抄诵读,从邻近山西的陕西、内蒙古,到遥远的黑龙江兵团和云南兵团,全国只要有知青的地方,都有郭路生的诗歌传诵。据说,此诗传到江青耳中,她说,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1971年,郭路生在山东济南入伍。1972年年底,其弟郭新生去部队看望,已发现他每天精神抑郁,以烟为食。
关于其精神分裂的原因,有多种说法:一说“文革”的极左思潮影响到部队,他内心的理想与现实发生了极大的冲突;二说因入党外调学校档案里有“文革”初期他因写诗被审查的材料;三说诗人恋爱受挫。
许多评论家认为,郭路生是开辟一代诗风的先驱者,其诗歌成就比北岛、顾城诸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因种种原因,郭路生长期被埋没。也有人认为,郭路生是朦胧诗人中最善始善终的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他的善终很可能将在精神病院里。
食指其人
提起当代诗歌,人们都知道北岛,但大部分人却不知道对北岛的诗歌产生过深刻影响的一个人——食指。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队,70年进厂当工人,71年参军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至今仍在精神病院。
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判。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命运》)这种哲学悖论般的诗句对北岛影响很大。我们可以在北岛的《回答》等诗中找到风格类似的句子。
食指早期的诗歌有一种对待生活“不抱幻想,也不绝望”的存在主义的精神(虽然他那时未必知道这个名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那首《疯狗》,可以说是汉语诗歌中绝无仅有的作品。那种对生存本体反思的哲学深度,足以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某些作品相提并论。不可否认,他也写了一些平庸之作,但只要我们想一想那是个一句玩笑话就可能坐牢的年代,也就应当给予理解甚至敬意。
可参看具体网站文章《走进食指》,网站:新作家写作中心,网址:
http://www.263k.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159
四:教师范读(录音朗诵,网络资源《相信未来》朗诵,具体网址:
http://qf.wfu.edu.cn/song/xiangxinwl.htm)
五:学生研读文章,结合作者身世及所处时代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当时处境如何?是借用那些词表现出来的?学生自己归纳,问题老师个别解决。(诗人处境和所处年代是切入点)
2:诗歌表现出作者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是怎样的?找出相应诗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六:物象,意象,意境
中国诗词一向借用具体物象来传达心中块垒,这些客观物象一旦带上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就构成了意象,也就是说作者通过诗词把客观物象主观化的过程就是意象形成的过程,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物理含义(客观涵义)和意象所具有的作者的主观感情(主观涵义)合而为一就构成了意境。读者看到这些意象时思考不仅仅停留在这些物象的具体含义上,而要更深入的思考它所浸染的作者的主观感情,思考达到一定深度往往就忘记了客观物象本身,这种过程就是欣赏意境的过程。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相信未来》教学设计之三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思考:仔细阅读这首诗歌,寻找具体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结合教材活动体验第2题)
(学生会很容易得找到蜘蛛网,余烟,紫葡萄,鲜花等,让他们各自表达回答这些意象所带有的作者的感情,答案不求唯一,和诗人处境相符即可)
诗歌不独用意象来表达他的深切含义,而且在选词组句上还要有他自己的独特语言,不同的语言形式所表达的诗人感情是不一样的,这种语言就是诗化的语言。
这首诗在选择语言上也独具匠心,具体分析这首诗中诗人为表达感情都选取了那些词语?
(结合教材活动体验第2体,学生会很容易的找出查封,叹息,凄凉等,让他们各自表达回答这些意象所带有的作者的感情,答案不求唯一,和诗人处境相符即可)
七:关于“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阅读下列资料,明确“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知人论世”这个成语,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个“世”字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身世”,二是“时世”。朱熹注云:“论其世,论其当世行事之迹也。言既观其言,则不可不知其为人之实,是以又考其行也。”这是作“身世”解,文义可通。但是如果作“时世”解,文义亦可通,似乎更有意思一些。那么,“知人”是一层,“论世”又是一层。“知人”已经包括了知道其人的身世行事;“论世”则是放大范围,论究其所处的时世,反过去更足以帮助理解其人与其文。
掌握“知人论世”的原则,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例如北宋梅尧臣在《和淮阳燕秀才》中说:“惭予廷荫人,安得结子□,心虽羡名场,才命甘汨没。”他认为自己由恩荫出身,和燕秀才由进士出身不一样,因而感到很惭愧。可是杜甫却完全不同,他在《壮游》中说:“气磨屈贾垒,目短曹刘墙,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杜甫考不上进士,便浩然归去;梅尧臣考不上,却半辈子感到委屈。这是因为唐代读书人的进身之阶,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宋代主要的就是这一条路,即使由他途出身,头衔上总得加一个“右”字,例如“右迪功郎”之类,成为终身的耻辱。因此,不知道唐宋两代的风气,就不能理解为什么对于进士的得失杜甫全不关心,梅尧臣却痛心疾首。只有了解他们的时代,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和他们的作品。所以“知人论世”,应当是“论世”第一,“知人”第二。进行文学批评,也必须“知人论世”,才能够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相信未来》教学设计之三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相信未来》教学设计之三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中国当代诗四首》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中国现代诗四首》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信陵君窃符救赵》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闺塾》教学设计之三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教学设计
- ›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之二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相信未来》教学设计之三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相信未来》教学设计之三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相信未来》教学设计之三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苏教版语文高一年级《相信未来》教学设计之三
tag: 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免费下载,高中语文教案,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