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之一
浏览次数: 594次| 发布日期:06-12 11:54:43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标签:三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http://www.350xue.com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之一,
搭配中的学问又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情境活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与策略。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愿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设计意图
本节教材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教材提供了星期一、三、五的三张菜单,每张菜单上均有几个荤菜和素菜,如果按一荤一素的方式搭配,可以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最后找到搭配的规律。同时,学生通过本节学习,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思路
根据《标准》的要求本课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问、推理、表演、交流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迁移应用。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让学生体验、理解搭配的方法,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生活在沿海开放城市大连,身处经济、文化发展先导区中山区的三年级小学生,生活经验较丰富,生活条件优越,思维活跃,具有好动、好问、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导言。
每年一届的大连国际服装节如期举行了,我们一起来观看记者刚刚从机场发来的最新报道。观看一段电视录像:放一段市领导接见美国代表团握手问好的场面,定格在市长夏德仁、副市长贺分别与美方三位代表握手的镜头。
2.提问:从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思考后提出:会客厅桌子上有多少矿泉水?有多少人参与会见?市长与美方代表握了几次手?……(还有些问题离开了数学课研究的范围,偏离了教学的目标,但他们所说的确实是观察时所见所想的,要想切入主题还需慢慢来。)
(评析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课,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学习提供生动活泼的环境,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数学问题,通过师生、生生互问,实现角色转换。)
3.问题定位。
师:你们真有数学眼光,握手是礼仪的一种形式,在握手这个礼仪中,还有数学知识可以探索呢!我们先来研究我方的两位市长与三位美方代表一共握了几次手,好吗?
4.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趣的数学问题——搭配中的学问。(板书课题:搭配中的学问)
(二)方法与策略指导
1.继续播放了一次录像,让学生观看录像并回放两遍。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说出思考过程。(同学们争着要说,好时机来了我暗中窃喜。)
生1:一共握了6次手用3+3=6。
生2:一共握了5次手用2+3=5。
生3:一共握了6次手用2×3=6。
师:到底一共握了几次手呢?哪一个小组愿意到前面来表演一下握手的场面。注意握手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及时表扬表演认真、观察仔细、静心倾听的小组)
组1五人一组分角色扮演市长、副市长、美方三位代表,体验握手的场面,在活动中感受搭配方法。
组2把刚才的活动用连线的方法记录下来,得出不同的握手搭配方法。
代表1 代表1
夏市长 代表2 贺市长 代表2
代表3 代步3
每一个小组通过角色表演得出学生1和3的回答是正确的。
(评析这一层次让学生自己来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去发现、经历和体验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掌握方法,水到渠成。)
2.师因势利导提出:如果中方三位代表,美方五位代表,有多少种不同的握手方法呢?请你们先独立思考,再和小组内同学合作研究,然后交流,说说思考的过程。(研究2分后小组汇报,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利用符号,有的利用文字,有的实地演示,有的绘制图表。)
组1:借助上题的图得出5+5+5=15(次)。
组2: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吗?
师:当然可以。(教师适时协助用字母表示搭配过程并给以方法的指导。)
(评析在独立思考前提下的交流,在交流中有新的生成,这才是真正意义的交流。)
学生表示出了:
美方代表a 美方代表a 美方代表a
美方代表b 美方代表b 美方代表b
中方代表A 美方代表c 中方代表B 美方代表c 中方代表C 美方代表c
美方代表d 美方代表d 美方代表d
美方代表e 美方代表e 美方代表e
组3:连线的方法。
组4:列出算式。
组5:文字叙述搭配方法。
(三)归纳提升
1.在组内交流得出的方法,讲出思考过程。
2.全班交流得出的方法。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推理,启发学生发现方法:如果甲方每位代表与乙方每位代表握一次手,求共握手几次,可以用甲方人数乘乙方人数。
(四)方法应用
1.师再创设一个情境:外国友人游览大连风光。
(课件出示:滨海路的游览图。从星海国宝到人民广场有2条路线,从人民广场到极地海洋馆有3条路线。)
2.提问:游客从星海国宝到极地海洋馆一共有几条游览路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之一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3.师适时提示学生,可以用图表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方法,并与组内同学交流方法。
4.利用实物投影重点汇报思考过程、方法。得出结论:2×3=6(条)。
5.继续深化。
师:外国友人中午到瑞士酒店中餐厅用餐。市长用充满浓郁中国特色、堪称天下第一宴的洛阳水席宴请宾朋。宴会采用分餐制,要求荤素搭配,每份一荤、一素、一汤。如果让你来配菜你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你将如何依照下列菜谱来搭配呢?(学生们兴趣盎然,画图、列表非常投入,我也到学生中参与配菜,与学生交流。)
精点四道 酸汤焦炸丸
(素菜) 五彩烩三丝
洛阳海参
蜜汁西兰花
四压桌 腐乳千张肉
(荤菜) 洛阳酢肉
料子凤翅
酸辣银鱼
两汤 米酒三楂涝
如意蛋汤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配餐”方案,然后利用实物投影展开充分的交流,重点归纳、得出方法:4×4×2=32(种)。
(评析设计了有趣而又蕴涵思考的情境,创造性地利用了本土资源,让学生从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家乡风光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五)小结延伸
师: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们还想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设计有关搭配的其他问题吗?
生纷纷谈感受、归纳方法。
师:我们明晚一起去观赏服装展示会,到时你可以根据设计师衣橱中的服饰,帮他设计一下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好吗?(课件出示琳琅满目的衣橱,至此将知识进一步引向课外。)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基本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重要理念。我在教学中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环环相扣的情境。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一年一度的大连国际服装节值得学生关注,作为一个小市民,学生也乐于关注。有了这样的情感,学生学起数学知识来当然是事半功倍了。此外,“市领导接见外宾过程中,双方握手次数”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2.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去扮演市长与外宾,去充分体验,亲身实践。这也是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开拓学生思维,呼唤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合作并交流自己思想的过程。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之一
搭配中的学问又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情境活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与策略。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愿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设计意图
本节教材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教材提供了星期一、三、五的三张菜单,每张菜单上均有几个荤菜和素菜,如果按一荤一素的方式搭配,可以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最后找到搭配的规律。同时,学生通过本节学习,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思路
根据《标准》的要求本课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问、推理、表演、交流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迁移应用。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让学生体验、理解搭配的方法,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生活在沿海开放城市大连,身处经济、文化发展先导区中山区的三年级小学生,生活经验较丰富,生活条件优越,思维活跃,具有好动、好问、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导言。
每年一届的大连国际服装节如期举行了,我们一起来观看记者刚刚从机场发来的最新报道。观看一段电视录像:放一段市领导接见美国代表团握手问好的场面,定格在市长夏德仁、副市长贺分别与美方三位代表握手的镜头。
2.提问:从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思考后提出:会客厅桌子上有多少矿泉水?有多少人参与会见?市长与美方代表握了几次手?……(还有些问题离开了数学课研究的范围,偏离了教学的目标,但他们所说的确实是观察时所见所想的,要想切入主题还需慢慢来。)
(评析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课,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学习提供生动活泼的环境,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数学问题,通过师生、生生互问,实现角色转换。)
3.问题定位。
师:你们真有数学眼光,握手是礼仪的一种形式,在握手这个礼仪中,还有数学知识可以探索呢!我们先来研究我方的两位市长与三位美方代表一共握了几次手,好吗?
4.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趣的数学问题——搭配中的学问。(板书课题:搭配中的学问)
(二)方法与策略指导
1.继续播放了一次录像,让学生观看录像并回放两遍。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说出思考过程。(同学们争着要说,好时机来了我暗中窃喜。)
生1:一共握了6次手用3+3=6。
生2:一共握了5次手用2+3=5。
生3:一共握了6次手用2×3=6。
师:到底一共握了几次手呢?哪一个小组愿意到前面来表演一下握手的场面。注意握手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及时表扬表演认真、观察仔细、静心倾听的小组)
组1五人一组分角色扮演市长、副市长、美方三位代表,体验握手的场面,在活动中感受搭配方法。
组2把刚才的活动用连线的方法记录下来,得出不同的握手搭配方法。
代表1 代表1
夏市长 代表2 贺市长 代表2
代表3 代步3
每一个小组通过角色表演得出学生1和3的回答是正确的。
(评析这一层次让学生自己来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去发现、经历和体验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掌握方法,水到渠成。)
2.师因势利导提出:如果中方三位代表,美方五位代表,有多少种不同的握手方法呢?请你们先独立思考,再和小组内同学合作研究,然后交流,说说思考的过程。(研究2分后小组汇报,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利用符号,有的利用文字,有的实地演示,有的绘制图表。)
组1:借助上题的图得出5+5+5=15(次)。
组2: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吗?
师:当然可以。(教师适时协助用字母表示搭配过程并给以方法的指导。)
(评析在独立思考前提下的交流,在交流中有新的生成,这才是真正意义的交流。)
学生表示出了:
美方代表a 美方代表a 美方代表a
美方代表b 美方代表b 美方代表b
中方代表A 美方代表c 中方代表B 美方代表c 中方代表C 美方代表c
美方代表d 美方代表d 美方代表d
美方代表e 美方代表e 美方代表e
组3:连线的方法。
组4:列出算式。
组5:文字叙述搭配方法。
(三)归纳提升
1.在组内交流得出的方法,讲出思考过程。
2.全班交流得出的方法。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推理,启发学生发现方法:如果甲方每位代表与乙方每位代表握一次手,求共握手几次,可以用甲方人数乘乙方人数。
(四)方法应用
1.师再创设一个情境:外国友人游览大连风光。
(课件出示:滨海路的游览图。从星海国宝到人民广场有2条路线,从人民广场到极地海洋馆有3条路线。)
2.提问:游客从星海国宝到极地海洋馆一共有几条游览路线?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之一由www.350xue.com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www.350xue.com
www.350xue.com 3.师适时提示学生,可以用图表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方法,并与组内同学交流方法。
4.利用实物投影重点汇报思考过程、方法。得出结论:2×3=6(条)。
5.继续深化。
师:外国友人中午到瑞士酒店中餐厅用餐。市长用充满浓郁中国特色、堪称天下第一宴的洛阳水席宴请宾朋。宴会采用分餐制,要求荤素搭配,每份一荤、一素、一汤。如果让你来配菜你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你将如何依照下列菜谱来搭配呢?(学生们兴趣盎然,画图、列表非常投入,我也到学生中参与配菜,与学生交流。)
精点四道 酸汤焦炸丸
(素菜) 五彩烩三丝
洛阳海参
蜜汁西兰花
四压桌 腐乳千张肉
(荤菜) 洛阳酢肉
料子凤翅
酸辣银鱼
两汤 米酒三楂涝
如意蛋汤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配餐”方案,然后利用实物投影展开充分的交流,重点归纳、得出方法:4×4×2=32(种)。
(评析设计了有趣而又蕴涵思考的情境,创造性地利用了本土资源,让学生从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家乡风光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五)小结延伸
师: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们还想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设计有关搭配的其他问题吗?
生纷纷谈感受、归纳方法。
师:我们明晚一起去观赏服装展示会,到时你可以根据设计师衣橱中的服饰,帮他设计一下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好吗?(课件出示琳琅满目的衣橱,至此将知识进一步引向课外。)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基本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重要理念。我在教学中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环环相扣的情境。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一年一度的大连国际服装节值得学生关注,作为一个小市民,学生也乐于关注。有了这样的情感,学生学起数学知识来当然是事半功倍了。此外,“市领导接见外宾过程中,双方握手次数”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2.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去扮演市长与外宾,去充分体验,亲身实践。这也是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开拓学生思维,呼唤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合作并交流自己思想的过程。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之一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之一
- › 《完全平方公式》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
- ›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生活中的图形(一)
- ›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生活中的图形(二)
- ›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灯光与影子(二)》教学设计
- ›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特殊平行四边形(一)》教学设计
- ›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特殊平行四边形(三)》教学设计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之一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之一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之一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之一
tag: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免费教案 - 数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