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寄语大全工作寄语校长寄语初一学生民国年间连州中学旧事:两则或令今人汗颜的老师

校长寄语初一学生民国年间连州中学旧事:两则或令今人汗颜的老师

浏览次数: 968次| 发布日期:05-11 11:37:20 | 工作寄语
标签:找工作寄语,大学生工作寄语,工会工作寄语,http://www.350xue.com 校长寄语初一学生民国年间连州中学旧事:两则或令今人汗颜的老师,

  1933年:全校3个班,合计126人,另有一个农林班。

  (一)、高文彬:农一、师四班毕业同学录序

  诗曰:“菁菁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似替余为诸君诵也。余既嘉诸君之笃于友谊,复喜其志有成,因书之以志盛概。

  三、尘封了75年的老师寄语

  岁在乙亥,余备数中师教职,获与农林、师范两班毕业之盛,诸君治装将归,虑无记载,不足以资纪念,于是有同学录之作。即成,问序于余,余虽未任两班学科,然深知诸君志坚学优,循循雅饬,今复笃于师友之情如此,余敢以不文辞哉!乃为之序曰:

  连州中学大事年表(民国时期)(资料来源:连州中学网):

  1935年6月毕业时,农林班学生共有14人,全部都是男生。他们是:无名氏(星子)、黄崇德(东陂)、谭志安(东陂)、罗锜(阳山寨岗)、成明剖(大路边)、何芳池(星子)、黄翰志(东陂)、黄名礼(大路边)、谢集成(县城)、彭厚坚(连山)、彭厚望(连山)、莫元惠(佛山三水)、邓士亨(阳山黎埠)、李绍伍(东坡)。

  四、附录:连中大事年表

  校长寄语初一学生关于师四班,没有更多的资料。

  另外,由于当时初中班学生年龄不大,虽然1938年之前男女不同班,但男女同校应该是有的。因为,既然初中部全部搬到新校,则不可能出现男生与女生分校的情形。我看到的另外一张全校员生合影的照片,里面小男孩与小女孩的人数,基本上是五五分。

  民国二十一年(1932)秋,连县县立中学校(连州中学前身)新校落成,从县城忠报坊旧考棚(今连州镇中心小学)迁至北山寺新校舍办学。以从事初中教育为主的学校,当年招收了两个特别学班——农林第一班和乡村师范第四班。

  1932年:7月,招农林班24人。8月,新校舍落成,学校迁入新址。招附设乡村师范班一个班,班主任先后为魏佩玉、黄道英、黄撷芳,乡村班仍在城内老校舍。

  民国廿四年六月夏鹏举序于连县中师。

  (二)、夏鹏举:连县农林、师范班毕业同学录序

  民国二十四年六月,农林班和师范班毕业离校时,联合做了一册用蓝纱封面的《毕业同学录》,里面有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遗像和总理遗嘱,这使得这册同学录的格调升华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境界。《毕业同学录》附上了学校、几任校长、老师、同学的照片,犹显珍贵。

  所以梁卫军先生对当时男女分校的情形记忆犹新:“民国二十四年(1935)秋季,我投考连县初中一年级,被录取了。我初入连中那半年,连中仅得初二和初一两个班,另外还有一个农林班。学生全部寄宿,人数不到80人。那时,学校非但学生全部是男的,教职工也全部是男的。所以发现有女的来校,大家都非常惊异。”

  二、移风易俗:从男女分校到男女同班

  教育与农业为救国政策之一,如欲维持国家生命永远存在者,自非注重农业与教育不可。现在中国农村破产,工商业崩败,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追本溯源,莫不因于农业技术不良,乡村教育沦废,生产缺乏,乡村整个崩败而来。在最近六七年来,此种社会问题,确已引起国人的注意,社会学者与教育学者鉴列邦成法,内察国内需要,上溯总理遗教,乃提倡乡村教育与生产教育,教育方针遂大改变,然未见若何的收获;推其所以,无非重干禄轻农业,贱乡村贵城市的心理,已成为国民的心理病;所以社会问题益形繁复!

  大家有时间好好读一读写于75年前的这两篇序言吧,如果今天你是在考分、学费与就业三座大山重压之下的学生和家长,不知道会不会发出百感交集的唏嘘之辞。个人认为,这两篇序言,不谛为同学毕业走向社会时黑夜里的指路明灯。

  乡村师范第四班都是女生,一直留在旧校区,班主任是黄撷芳(连南三江)。毕业时全班28人,名单如次:邓鸣凤(字碧梧,龙坪人)、陈耀华(字国兴,县城)、袁碧霞(字启玉,梅县)、黄琼(字廉玉,县城)、黄锦华(县城)、李惠荣(字森樵,县城)、钟友莲(英德)、何绻(字挹芬,星子)、林佩蘅(字芳洲,县城)、邓恩许(星子)、关秀英(县城)、黄凤英(东陂)、唐素勤(县城)、黄蕙芳(连南三江)、唐德玉(字节忠,县城)、黄秀渠(连南三江)、黄玉窘(字洁翡,大路边)、成循欣(星子)、黄红玉(县城)、黄文珍(东陂)、黄肖玉(字列文,县城)、林桂玉(县城)、林如金(字式南,县城)、石成带(西岸)、黄小玉(县城)、陈贵珍(东陂)、黄志娟(连南三江)、成逸芬(星子)。

  要之:诸君之所学,皆吾国今日急切之根本要图,而尤有相互并重之关系焉。诸君今后或再度升学以深其造诣,或服务社会以行其所已知,事教育者,自能秉其坚忍耐劳之精神,以兴学育才为职责;事农科者,自能以改良农业,救济农村为己任;各本数年学识经验之所得,学而致用于今日,其所以福利民生者岂易量哉!诸君为谋离群后之纪念,于以录其姓名通讯于册,盖欲于声应气求中,收相互切磋之效;校长寄语初一学生民国年间连州中学旧事:两则或令今人汗颜的老师寄语?非仅斤斤于联情感,为形式之交已耳。

  校友黄懋胥先生说:“民国19年(1930)春,我考上连县中学。县立中学在城内忠报坊旧考棚(今连州镇中心小学)。由于忠报坊无发展余地,当局决定将校址迁于北郊的北山寺。为了保留北山寺的古迹,尤其是寺前的两棵千年古柏,新校舍建在北山寺的前面,是u字型的三层楼房。1929年兴建,1932年落成。直至解放前,在校舍中还被列为全省第五位。我们于当年8月迁到新校舍,原校址招了一个简易女子师范班。”

  农业为民食所资工业原料所从出;教育为民智所系,国本之所基,昔孟子之言王道,不外教养二端;句践之报越仇,不外生聚教训;证诸现代列强,又无一不汲汲以增进生产、发展教育是务;今我国之于二者,皆衰颓不堪,将何以图存于此竞争剧烈之场乎!故今之忧国之士,莫不曰生产救国,教育救国,诸君肄业于兹,一学农林,一学师范,皆国家根本大计所关,是诸君之志不凡,而今后之责任亦綦重。但中国贫困已极,今欲救济崩溃之农村,大规模之机器生产,固未易谈到;而改良陈法,增加生产,乃诸君之所优为也。

  以妇女而任教育事业,其和蔼可亲,尤使儿童乐近,管教易施,美国妇女任教职而卓著成效者此。女师诸君,固以教育为天职矣;抑知家庭教育,更重于学校教育乎?我国之名言曰:“蒙以养正,圣功也。”西儒亦云:“摇篮中所得知识,存在及于终身。”诸君纵不出社会服务,将来亲家政,任教养,未始非为国宣劳。以知识薄弱之中国妇女,得受教育之新人物为之领导,其所以祛旧习,谋改进者,胥在是。吾知诸君断不为易卜生不屑于良妻贤母之说所误。

  1929年:在北山寺动工兴建新校舍。

  现在诸君已学成矣,我要对诸君说的:第一是希望各同学去认识乡村,研究农村的对象,增加研究农业与乡村教育的兴趣。第二是要知道你的良好伴侣是天真活泼的儿童,是纯朴忠直的农民。第三要负起建设乡村的责任,切切实实到乡村去。因应问序,偶书所感,行矣诸君,其努力自爱!民(国)廿四年六月高文彬序

  今日毕业诸君,一为乡村老师人才,一为农业技术人才。在表面观之,似乎衣士农之分,男女之别;实则同是以乡村为对象,同是建国的事业。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凡乡村之事业,即为人类之事业。”盖农业为工商业之基础,乡村儿童多于城市,故农业与教育,于国家之存亡,即乡村于国家之存亡也。

  校长寄语初一学生民国年间连州中学旧事:两则或令今人汗颜的老师寄语?,连中农林第一班随初中搬到新校址办学。他们自力更生,在巾峰山下白水坑办了一个实习农林场。当时的校长是曾昭贻(县城),农场主任兼教员黄植庭(星子),农科教员龙超(广西桂平),还有其他13位老师。

  1935年:7月,简师班(原乡师班)28人,农林班14人毕业。

  夫今世何世?非人事日新,瞬息千里之世乎?回顾我国,外侮纷乘,国步日艰。论农业,则生产落后,米麦木材,多仰给外人;论教育,则程度幼稚,且年来因受各方影响,迄无发展可言。

  为什么师四班没有同时搬到新校办学?显然不是校舍不足的原因。根据校友梁卫军回忆:“(新校)除足够供应师生住宿外,还有许多空房。三楼南舍是我班课室,中间为空房,最后一间是农林班课室,只有十多个人,用了大课室,真有点空荡荡的感觉。”校友张文藻先生说:“1938年秋天,我考进了连州中学初中就读。我们那一届是首先开始实行男女同班学制的,此前封建思想非常浓厚,男女授受不亲,女子即使少数能上学读书,也只有上女子学校。如当时教会洋人办的民望女子小学,就是只收女生,不收男生的。”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男女不同校,但知识界毕竟领风气之先,连州在这方面不会甘于人后。如果说1938年连中才开始男女同班的学制,但早在此前的1935年或更早,男女同学排在一起照集体相的事却实实在在发生过。当时,15位老师齐坐在校门前,农林班14位男同学站在先生身后,另外20位师范班的女生则站在男生身后的台阶上。黄撷芳老师坐的位置,是左手方的最边位。这当然有悖于今天拍集体像时,女士一般坐中间、女生排前面的习惯。不过,在当时,男女排在一起照像,可能已经是超越世俗,或者说是移风易俗的一个大胆而具体行动了。不然,师范班28位女生,怎么才来了20人?这也说明思想的解放有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1] [2]  下一页


校长寄语初一学生民国年间连州中学旧事:两则或令今人汗颜的老师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工作寄语,找工作寄语,大学生工作寄语,工会工作寄语,寄语大全 - 工作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