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是什么给了我善良与怜悯
萧伯纳说:当贫穷的现象存在着,富人不可能像自己想像的那样,过上真正幸福的生活。如果你居住的这个城市中,另外的街道存在着贫民窟,你随时看到辍学的儿童,穷人的儿女由于辍学可能变成贼或者妓女,在贫民窟里,有瘟疫和流行病……当富人的生活用栅栏都不能把这些隔离开的时候,如果那个富人不是麻木不仁,他一定会感到自己的幸福是不安全的。
在西线列车上
虽然我写过小垃圾女、看自行车棚的女人……都是写我家所在的社区。我出门的时候,多半是乘飞机的。
我上了这趟民工列车,定睛一看,满眼都是和我在机场所见的完全不同的人。他们的表情、服装、目光,和我完全不同——我是生活在改革开放20年后的中国吗?
手放在桌台上,感觉手是粘的,抬抬袖子,感觉袖子被粘上了。然后是周围一片的目光,目光是冷的,对于他们来说,我是一个另类。但是说实在话,我倒希望与他们接近,但能和他们接近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让我去做他们的朋友,他们的生活我过一两天可能就坚持不住了。
我曾经说,我多想早点退休,到农村生活,田园的生活多少好啊。我想的是绍兴这样的农村,门前有小河,房间有空调……
突然,我意识到有一个目光不那么冷。我抬起头来看着他,一个小伙子在冲着我笑。我很希望有一个目光是温柔的。当然我也报以微笑。小伙子说,你还是坐我这里来吧。我问,那你呢,他说坐太久了,腿都肿了,得站起来活动活动。然后悄悄地对我说,我知道你是谁。
小伙子说他很伤心,因为列车刚路过他家乡。他要到另一个省份去做矿工。他爸爸前年死于矿难,那时一个人死了只有一万多元赔偿;他家里还有一个爷爷,老得已经不能干活了,还有一个妹妹有精神病。现在他要去做矿工,他不敢下车回家,不知道该怎么跟家人说。
当你遭遇这样的人生的时候,我这样一个知识分子还能说什么呢?你能怎么去安慰他呢?
然后,他开始问我,听说现在死一个人有20万元了?我说我不知道,我好像听说过,但是否有条文有法律我不清楚。突然,我发现,刚才还在旁边打扑克的人不打了,大家都凑过来,以为我知道内情。“是不是各个省不一样?”他们那么在乎,一条命是不是20万元;他们那么在乎,省和省之间的价格是不是一样的。
知识,应该拆开来理解
我们到学校是学知识的。其实知识这两个字,它可以而且应该拆开来理解,它包含着对于事物和以往知识的知性和识性。
知性只不过是知道了,甚至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们在学校里所被训练的,只不过是知性的能力。知性的能力体现为老师把一些得出结论的知识抄在黑板上,告诉你,那是应该记住的,学生把它们抄在笔记本上,对自己说这是必然要考的。
文科之所以复杂,它不能停留在仅仅知道而已,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有些常识,有些以往的知识,几乎已经不必通过老师在课堂上讲述。
我们的许多知识,其实点几个按键都能找到。这时,我恐怕更强调识性。就是说,我们知道一些,我们怎么认识它,又怎么通过自己的笔,把我们的认识记录下来,而且这个记录的过程使别人在阅读的时候,传达了这种知识,而且产生阅读的快感。
这个学期开学以来,我用了3个星期6堂课的时间讲“人文”二字。同学们都觉得很惊讶,“人文”我懂啊。我问他们“人文”是什么?学生说:“我认为典型的就一句话,以人为本。”你能说他不知道吗。如果我问在座的,也说以人为本,如果你去问外来打工者,只要他们有点知识的,他们也会说以人为本。
除了以人为本,我们还能告诉别人些什么呢?
伊索:人文主义的第一次体现
梁晓声:是什么给了我善良与怜悯
- 梁晓声:是什么给了我善良与怜悯
- › 梁晓声:是什么给了我善良与怜悯
- › 梁晓声妙语应对英国记者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梁晓声:是什么给了我善良与怜悯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梁晓声:是什么给了我善良与怜悯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梁晓声:是什么给了我善良与怜悯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梁晓声:是什么给了我善良与怜悯
tag: 名人故事,名人故事大全,名人励志故事,古代名人故事,励志人生 - 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