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竞争力报告(28 页)
- 名称:国有企业竞争力报告(28 页)
- 类型:公司治理
- 授权方式:免费版
- 更新时间:01-17 12:02:26
- 下载要求:无需注册
- 下载次数:792次
- 语言简体中文
- 大小:5.04 MB 4
- 推荐度:4 星级
《国有企业竞争力报告(28 页)》简介
标签:什么是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论文,
国有企业竞争力报告(28 页),
从1978年底开始,中国启动了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国有企业开始了“以改革促发展”的历程。与市场化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相适应,中国国有企业的“以改革促发展”的历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88年的国营企业的放权让利改革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1988~2009年间,其改革涉及国有企业转机建制、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形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三阶段是2009年以来,在日臻完善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以国有大企业的改革发展为核心的阶段。经过20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国有企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从国有企业存在的形态看,已经从单一形态的传统国有企业发展成为形态各异的国有企业,存在大量的所谓“新型国有企业”,既存在传统的国有企业,也有实行了公司制的国有企业,还有股票公开上市的股份公司;既有按照现代公司制新成立的国有企业,也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有独资企业,还有同外商合资合作的国有企业。
如果从国有企业改革初衷——解决国有企业效率低下问题,提高国有企业活力,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而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角度衡量,现有的国有企业总体规模、绩效和经济控制力等情况表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目标已经初步实现。但是,中国国有企业在国内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继续推进、国际上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日益迅猛的环境下,进一步发展还面临许多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渐进式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有待“攻坚”的问题,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大型垄断国有企业的改革等问题,也有未来国有企业发展必须回答的战略问题,如国有企业未来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全球竞争背景下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等。本章试图在对国有企业总体发展的状况和水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促进未来15年中国国有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相应政策建议。
一、国有企业的运行态势与发展水平分析
伴随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数量在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国有企业产出的绝对量稳步增长,但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总体贡献在比重上不断减少。近些年来,受政策的引导与推动,国有企业正在逐步向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垄断性、支柱性和关键性行业集中,相应的,国有资产也在不断向上述行业和领域的大型企业集中。与此同时,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国有企业的整体素质和运行效率稳步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国有企业数量趋于下降,但其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数量在整体上呈现出不断下降的发展态势。以工业领域的国有企业为例: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有企业的数量一直在不断增加,进入90年代,国有企业在数量上开始停滞不前并呈现出小幅下降的趋势,在经历1995~1997年这三年间的恢复性增长后,从1998年开始,国有企业的数量迅速下降。从国有工业企业数量占全部工业企业数量的比重看,改革开放之前,这一比例值一直保持在25%~30%的水平;改革开放之后,虽然国有企业本身的数量没有出现明显的减少,但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发展迅速,这使得国有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迅速下降至20%左右的水平,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1995~1997年这三年间的国民经济的恢复性增长过程中,虽然国有企业数量明显有所增加,但其占全部企业数量的比重仍然有所下降。1998年以来,国有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数的比重加速下滑,目前,这一比重值应该在低于15%的水平。注:[1998年及以后年份工业企业口径范围为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故此口径数据与以前年份不具有可比性,新口径下的全国工业企业数远远小于现实经济中的全国工业企业数。考虑到这一因素,1998年以来各年国有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数的比重值远远高于其在现实经济中的比重,但其中所反映的国有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数的比重加速下降的趋势是客观的。]、[根据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数据,在全国302万个法人单位中,国家控股占50%以上的法人单位数只有42.8万家,占全部法人单位数的14.1%。], 大小:5.04 MB
从1978年底开始,中国启动了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国有企业开始了“以改革促发展”的历程。与市场化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相适应,中国国有企业的“以改革促发展”的历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88年的国营企业的放权让利改革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1988~2009年间,其改革涉及国有企业转机建制、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形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三阶段是2009年以来,在日臻完善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以国有大企业的改革发展为核心的阶段。经过20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国有企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从国有企业存在的形态看,已经从单一形态的传统国有企业发展成为形态各异的国有企业,存在大量的所谓“新型国有企业”,既存在传统的国有企业,也有实行了公司制的国有企业,还有股票公开上市的股份公司;既有按照现代公司制新成立的国有企业,也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有独资企业,还有同外商合资合作的国有企业。
如果从国有企业改革初衷——解决国有企业效率低下问题,提高国有企业活力,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而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角度衡量,现有的国有企业总体规模、绩效和经济控制力等情况表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目标已经初步实现。但是,中国国有企业在国内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继续推进、国际上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日益迅猛的环境下,进一步发展还面临许多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渐进式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有待“攻坚”的问题,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大型垄断国有企业的改革等问题,也有未来国有企业发展必须回答的战略问题,如国有企业未来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全球竞争背景下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等。本章试图在对国有企业总体发展的状况和水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促进未来15年中国国有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相应政策建议。
一、国有企业的运行态势与发展水平分析
伴随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数量在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国有企业产出的绝对量稳步增长,但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总体贡献在比重上不断减少。近些年来,受政策的引导与推动,国有企业正在逐步向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垄断性、支柱性和关键性行业集中,相应的,国有资产也在不断向上述行业和领域的大型企业集中。与此同时,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国有企业的整体素质和运行效率稳步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国有企业数量趋于下降,但其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数量在整体上呈现出不断下降的发展态势。以工业领域的国有企业为例: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有企业的数量一直在不断增加,进入90年代,国有企业在数量上开始停滞不前并呈现出小幅下降的趋势,在经历1995~1997年这三年间的恢复性增长后,从1998年开始,国有企业的数量迅速下降。从国有工业企业数量占全部工业企业数量的比重看,改革开放之前,这一比例值一直保持在25%~30%的水平;改革开放之后,虽然国有企业本身的数量没有出现明显的减少,但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发展迅速,这使得国有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重迅速下降至20%左右的水平,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1995~1997年这三年间的国民经济的恢复性增长过程中,虽然国有企业数量明显有所增加,但其占全部企业数量的比重仍然有所下降。1998年以来,国有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数的比重加速下滑,目前,这一比重值应该在低于15%的水平。注:[1998年及以后年份工业企业口径范围为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故此口径数据与以前年份不具有可比性,新口径下的全国工业企业数远远小于现实经济中的全国工业企业数。考虑到这一因素,1998年以来各年国有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数的比重值远远高于其在现实经济中的比重,但其中所反映的国有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数的比重加速下降的趋势是客观的。]、[根据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数据,在全国302万个法人单位中,国家控股占50%以上的法人单位数只有42.8万家,占全部法人单位数的14.1%。], 大小:5.04 MB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国有企业竞争力报告(28 页)
- › 国有企业竞争力报告(28 页)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国有企业竞争力报告(28 页)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国有企业竞争力报告(28 页)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国有企业竞争力报告(28 页)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国有企业竞争力报告(28 页)
tag: 公司治理,什么是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论文,企业管理 - 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