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引起误用的药物
易引起误用的药物。临床上,药物造成误诊的例子很多。病人就诊前或治疗过程中,应用了某些药物,虽然疾病的症状有所好转,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假象,其结果造成误诊,延误治疗,甚而导致出现严重的后果。因此,不能掉以轻心。
1 镇静剂。如患嗜铬细胞瘤的病人,在早期只是表现出头晕与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在服用安定以后,症状暂时好转,往往将早期诊断线索掩盖。又如早期青光眼病人用了镇静剂后,使症状暂时减轻,但也会掩盖病情,影响诊断和治疗。
2 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APC片等,不少人随意用于退热,结果掩盖了重要病症,造成误诊。又如镇痛药吗啡用于急腹症,看似病情有好转,其实病情仍在恶化。还有,吗啡有缩瞳作用,对头部外伤所致的瞳孔扩大发生对抗与干扰,致使体征不能得到及时表露,而延误治疗。
3 抗炎止痛药。如保泰松用于治疗浅表性静脉炎,病人往往由于症状有所好转而忽视进一步检查。要知道其反复发作有可能是体内潜在着肿瘤。早期青光眼病人也不宜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症状,影响诊断和治疗。
4 抗心律失常药。如果长期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可使体内积蓄过多的碘,可引起甲状腺功能紊乱,而掩盖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
5 抗生素。如果胸腹水病人在发病初期使用了抗生素,很容易造成误诊。因为它能改变某些疾病的X线特征,使之产生类似其他疾病的X线征象。
6 制酸剂。如用西咪替丁(即泰胃美、甲氰咪胍)治疗胃痛,有时会导致纤维胃镜诊断失误,将胃的溃疡性淋巴瘤视为胃溃疡,从而错过治疗良机。
7 抗凝血药。有些病人发生出血现象,医师开始时,很容易认为是抗凝血药本身所致,但通过深入检查,才发现是潜在性肿瘤或结石、溃疡等引起的。
为了防患于未然,病人不要擅自用药,必须经医师查清病因后,对症下药,而且品种宜少不宜多,即使病情已有好转,也要认真辨别真伪,以防发生药物掩盖作用。
易引起误用的药物
- › 易引起误用的药物
tag: 暂无联系方式 生活常识,生活常识,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常识 - 生活常识
栏目导航
- ·如何缓解辣味
- ·生活小窍门知识(六)
- ·生活小窍门知识(五)
- ·处理房间里多尘的方法
- ·居家铺地毯好吗?
- ·家里防潮的小方法
- ·如何清除室内的异味?
- ·如何搞好厨房卫生?
- ·洗衣服节约用水小窍门
- ·煮饭时节约用电小窍门
- ·烫伤后该如何处理?
- ·当有异物进入眼内如何处理?
- ·生活小窍门知识(十)
- ·生活小窍门知识(九)
- ·午睡时间不宜过长
- ·教你如何鉴别绿茶品质的好坏
- ·生活小窍门知识(八)
- ·生活小窍门知识(七)
- ·一氧化碳中毒后应尽快促醒
- ·有人突然倒地时要怎样做
- ·如何预防脚泡的发生,若发生脚泡该怎么
- ·虚脱是怎么回事,虚脱了怎么办?虚脱与
- ·茄子的质量鉴别和保鲜方法
- ·生活小窍门知识(十二)
- ·生活小窍门知识(十一)
- ·饮水机应定期清洗
- ·“九五之尊”这个词的来历
- ·“德比”一词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