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文章频道幼儿教育幼儿英语培养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浏览次数: 369次| 发布日期:06-09 15:05:06 | 幼儿英语
标签:幼儿英语儿歌,幼儿英语单词,幼儿英语故事,http://www.350xue.com 培养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并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外语学习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的必备条件。当代外语教学都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培养,很多教材都把学习策略的训练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由于多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现在很多中学生和成年人都形成了很多不良的外语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这些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培养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要从小抓起
  ②心理负担轻。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英语与汉语的差异,对于中国人来说,英语是一种全新的语言,学习英语与学习其他知识(比如数学、历史)有较大的差异。有人认为学习外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咱"冒险",即冒犯错误和危险。这样害羞、胆怯、焦虑等心理负担对外语学习有较大的影响。与成年人相比较,儿童因害羞、胆怯、焦虑等心理因素带来的副作用较小;他们敢于开口,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这有利于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③情感因素简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造成外语学习差异的重要因素。情感因素主要指态度和动机。学习者的态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目的语社团以及以目的语为本族语的人的态度;对学习目的语的态度;对语言和语言学习的一般态度。我们认为,除了上述三个大的方面以外,外语学习者的态度还包括对学校和教师的态度、对学习环境的态度、对其他学习者(同学)的态度、对学习材料的态度等等。而且这些方面的态度更具体、更切近实际,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更直接。一般地,儿童思想单纯,态度积极,以上我们讲的这几种态度,对儿童来讲都不会有问题。儿童学习一般靠直觉和体验,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和贴近他们的生活的学习内容很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习动机。
  总的来说,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心理特征对外语学习更有利。但也存在不利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儿童心理可塑性强,但自控能力差。他们容易培养兴趣,也容易失去兴趣。如果遇到挫折或失败,或者遇到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他们很容易对外语学习失去兴趣。
  ②儿童在外语学习中能够积极投入,但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
  ③儿童在思维能力不如成年人,他们不善于把握语言的系统和规律,也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对自己的学习缺乏计划、安排。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
  因此,在儿童外语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2. 少儿英语教学的重要原则
  少儿英语教学并不仅仅是语言教学。当我们教授英语的对象是5至12岁的少年儿童时,就必须将这一群体的社会、认知及语言发展水平因素充分考虑在内。
  少儿成长研究和少儿第一、第二语言发展研究中发现,上述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和对少儿全方面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教授少儿英语就必须将这些关键因素时刻铭记在心,注意始终遵循以下这些重要原则。因为,我们培养的是一个完善的人,一个完整的孩子,而不只是某一单项技能。毕竟语言学习是和少儿其他所有学习和发展密不可分的。
  这十条重要原则是:
  (1)从孩子本身已具备的各种能力入手
   孩子开始英语学习之前所具备的各种能力经常被忽视或低估。实际上,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他们自己的世界,擅长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周围的事物,并且至少已经学会了一门语言。另外,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常都很高。少儿认知发展的水平不仅取决于年龄,同时也取决于支持并激发这种发展的外界刺激。当孩子的潜能和已经有的能力被忽视,孩子只被当作"空罐子"时,少儿英语教学的困境就会产生。另外,如果设计任务或活动没有按照少儿的视角而是从成人的观点出发去完成,没有反映孩子的世界,就会使孩子无法接近这些任务和活动,但并不说明他们不能完成此类活动。那么,教师面临的挑战就在于必须走入孩子的世界,设计适当水平的任务和活动。
  人生来各有所长。研究表明,人不只具有一种智力。葛纳德(Gardner:1983)认为人有七种不同的,或者说相互交叉的智力、人际智力和自我智力。因此,少儿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每一个孩子的智力优势,使得每个孩子都能够充分参与、不断进步。除了智力因素之外,少儿英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和辅材必须取得视觉、听觉和动手的适当平衡,从而使具备不同优点的孩子都有展示其所长的机会。
  由于孩子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可能还未意识到语言是一个系统。因此,英语课堂教学需要使用主题(topics)以形成目标语言的语言环境。这些主题应该是有意义的、有趣的,又有可参与性,同时也必须在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思维范畴之内。 (2)鼓励交际互动
  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谈到孩子的一般性发展时,皮亚杰(Piaget)认为孩子所接受的社会互动的质量和数量将会极大地影响他本身成长发展的速度。维果茨(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ZPD: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也强调了高质量的交往互动,如成人引导下的互动或与优于自身的同龄人的互动至关重要(1978:86)布鲁纳(Bruner)将这一ZPD理论比喻成"脚手架",喻示孩子在建构自己知识和能力大厦的过程中,他人的引导和帮助象脚手架一样必不可少。Halliday也支持互动的观点,他认为"母语以及第二、第三语言的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的表现形式就是自我与他人的连续不断的交流"(1975:139)交际语言教学法则将理解和传递信息作为其核心思想,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语言的准确性。
  (3)支持意义的多种理解和商讨以及协作谈话
  语言的意义并不是恒定不变的。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对语言的意义不断地进行再理解和更新。维果茨(1978)曾提出过"文化工具盒"的概念。他认为孩子所获得的母语的概念和意义来源于他所属的文化。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语言意义的差别。Wells(1987)认为协作谈话能够帮助孩子获得语言的意义并达成一致的理解。费舍(Fisher:1990)也强调了人的思想发展中谈话的重要性。这正和维果茨的另一观点相呼应:将思想转化成语言的过程对刺激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多种载体(如观察、倾听、阅读、使用参考资料)所提供的知识与学生原本对语言的理解的互动,他的知识结构才能更新。"(Wells:1987:116)
  对语言的意义进行商讲话协作谈话这一重要原则,在交际语言教学法所倡导的真实的、贴近生活的任务和活动中有充分的体现。在这种真实的活动中,学生们相互交流观点,共同解决真实的问题并达成一致的理解。显而易见,所有的学生都需要思考,交换观点不仅仅是表述客观事实;协作谈话具有真实意义,这才能够激发参与者的谈话动机。
  (4)让孩子成为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
  "孩子的任务是形成能够代表他自己社会现实模式意义的语言系统。这个过程将在他的头脑中产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但它的产生需要一个交际互动的环境。除了这种环境再也不可能有它产生的其他方法。"(Halliday 1975:139)
  学习是孩子一个积极的、认知发展的过程。孩子不应再被当作等待灌满的空罐子,而应是语言和思想的积极探索者。正如前文所讲到的,孩子已具有多种能力,这些都是构建新的能力大厦的基石。Barnes 这样描述建构主义的论点:"我们每一个人必须通过不断理解周围的事物、积极构建自己的世界才能够达到学习目标。"(Norman1992:123)。费舍(1990)认为,注重以孩子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活动才能够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探索语言的意义和答案。
  对于能够从认知角度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孩子,他们需要的是挑战和冒险。如果给予的任务或活动没一定的挑战性或冒险性,孩子将永远无法独立。有些时候甚至停滞不前,丧失学习动力。但这些挑战也必须有教师或同学的适当支持,同时符合ZPD理论所提出的新的知识必须在接近孩子发展水平的区域内,即"最近发展区"。
  这种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将学习过程看作是'从做中学'的过程--学生语言系统的发展和形成主要是通过实际参与而获得的。"(Skehan,in Willis & Willis 1996:20)
  (5)按照ZPD理论对新知识的输入进行定位
  克拉申(Krashen)(1982)把"可理解的输入量" (Input+1)作为学习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因为当新输入知识或信息保持在可理解或接近的程度时,原有知识水平与输入知识水平之间的"差异"会进一步刺激学生的语言发展。这又和维果茨的ZDP理论以及布鲁纳的"脚手架"理论不谋而合,即成人或同龄人在孩子已有知识层次范围之外的适当水平所给予的支持和引导,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核心因素。但在很多情况下,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学习语言,他们被灌输的只是其再有语言水平层次上的过于简化的语言而不是更广阔的语言环境下的新的语言现象。这条原则事实上和挑战、冒险的重要性相互关联。如果语言的输入总是保持在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学生就没有面临挑战和冒险的机会,从而丧失了成功的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

[1] [2]  下一页


培养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幼儿英语,幼儿英语儿歌,幼儿英语单词,幼儿英语故事,幼儿教育 - 幼儿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