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辛亥革命》观后感2500字
纪录片《辛亥革命》观后感
从9月30日起到昨天,中央八台以每天5集(昨天6集)的速度,重播了唐国强导演的41集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我基本上每集不落看了一遍,看后谈点感想与朋友们分享。
一、《辛亥革命》值得一看
以前在历史教科书中读过辛亥革命这段历史,只是了解了一些简单的过程;也读过一些辛亥革命时期的文章,多是些理论、主义、观点的论争。
可是,看《辛亥革命》的电视剧感觉则完全不一样。那些历史人物鲜活地出现在眼前,都是有血有肉。孙中山不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也会为吃不上饭而发愁,也会受到朋友们的质疑,还有个不太雅的外号“孙大炮”。章太炎也不再只是学富五车的大学问家,而是一位十分矛盾的人物。一方面,他敢于蔑视一切权贵,用笔做武器向腐朽的清王朝猛烈开火;另一方面,他又公开反对“盟兄”孙中山的政治主张,人称“章疯子”。袁世凯也不仅仅是一个只会玩弄权术的窃国大盗,而是一位政治上、军事上都颇有见地,能够掌控局面的历史人物。
二、青年朋友更应该看看《辛亥革命》
昨天看《辛亥革命》时,妻子和儿子在网络上视频聊天,让我和儿子说几句话。我告诉儿子:你应该看看《辛亥革命》这部电视剧。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儿子是个愤青,对社会现实有着强烈的不满情绪。可是,他是怎么做的呢?学习并不是很刻苦,目标并不是很明确。22岁了,思想上还远没有成熟。只是空有一腔热血,不愿意付出艰苦努力;只是空发一些牢骚,没有思考更深层的问题。这可能也是当今青年学子的通病。
我让儿子看看《辛亥革命》中的那些前辈,面对腐败的清王朝,他们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他们大多也是青年知识分子。孙中山先生59岁逝世时的政治遗嘱称,“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也就是说,他19岁就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45岁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黄兴、胡汉民、陶成章、朱执信、徐锡麟、秋瑾、汪兆铭、林觉民这些当年叱咤风云的人物,都不过是二三十岁风华正茂的青年。汪兆铭1905年担任孙中山发起成立的同盟会任评议部评议长时,只有22岁。写下感人至深《与妻书》的林觉民英勇就义时也只有22岁。“鉴湖女侠”秋瑾组织光复军领导浙江起义牺牲时只有32岁。胡汉民任广东省都督和临时总统府秘书长时,也只有32岁。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有过海外求学的经历。他们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诸多先进的方面,看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腐朽没落。自觉投身民主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从事了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伟大事业。
我们现在的青年学生在想什么,又在干什么呢?可能会有天壤之别。所以,当今青年,应该好好学习辛亥革命时期先辈那种革命精神。 三、革命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
我希望青年看《辛亥革命》,希望他们学习辛亥革命的精神,却并不是希望青年采取过激的革命行为。革命是在一个社会制度腐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之时,不得已而采取的行动。革命会流血牺牲,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起义多达10次,牺牲的革命者不计其数。别人说他屡战屡败,他却说要屡败屡战。要通过一次次的革命,用流血牺牲来唤醒全国的老百姓。终于赢得了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也就是辛亥革命的胜利。
在为革命而奋斗的时候,先烈们是不怕牺牲的。林觉民在那封感人至深的《与妻书》开头就写道:“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明知要牺牲,也义无返顾,参加广州起义,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可是,辛亥革命胜利以后,也没有解决所有的问题。同盟会内部出现分裂,有的人投靠了袁世凯,做起了高官;有的人居功自傲,开始争权夺利;有的人自立山头,想搞独立王国;以至于孙中山与他最坚定的革命盟友黄兴也分道扬镳。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死后又经过多年的军阀混战。如果那些辛亥革命中牺牲的先烈看到此情此景,会作何想法呢?会不会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即使是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也没有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不是也出现了官僚作风,出现了贪污腐败,出现了贫富不均,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吗?这些问题能通过革命来解决吗?当然不能!
纪录片《辛亥革命》观后感2500字 www.350xue.com
四、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
面对当今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既然不能采取革命行动,是不是就无能为力了呢?我想也不是。辛亥革命和此后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科学与民主的精神,仍然是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关键。但是,科学与民主,都不是一天就能够做得到的。需要经过我们几代青年人不懈的努力才能够实现。
中国改革发展的重任,无疑落在青年人的肩上。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所言:“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所以,中国的青少年,不能不思进取,不能怨天尤人。应该有历史责任感,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积极投身社会发展进步的实践。
中国每年有成千上万的青年学子出国求学,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他们学到了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学到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学到了国外先进的民主政治体制,他们回国以后,如果象当年辛亥革命的前辈那样,推行科学民主精神,中国的前途是光明的。 五、对电视剧人物塑造的几点看法
对于《辛亥革命》这部电视剧,我可以给出90以上的高分。剧本比较忠实于历史,对正面人物,没有无原则地拔高;对于历史上的反面人物,也没有一概抹杀。演员的阵营也比较强大。
马少骅出演的孙中山,除了十分的形似,也相当神似。他的微笑十分自然亲切,给人以很强的亲和力。他发起脾气来,也相当能够表现出“孙大炮”的性格特征。
章太炎是鲁迅的老师,他的高足评价老师:“考其平生,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者,并无第二人;7被追捕,3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世的楷模。”剧中对这些都有表现,把个“章疯子”表演得淋漓尽致。
剧中对杨度的评价,与汪精卫(汪兆铭)相比,我觉得有失偏颇。杨度看到日本英国之类国家的君主立宪的一些优越性,鼓吹君主立宪,甚至为袁世凯上演称帝丑剧推波助澜,有其严重的错误。可是,他也曾经做过一些好事,1922年帮助孙中山度过危机,1927年参加营救李大钊,在1929年在蒋介石大批屠杀共产党员的白色恐怖期间,由潘汉年介绍,周恩来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比起汪精卫充当汉奸卖国贼,应该有更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可是,在剧中对杨度采取全盘否定,让人觉得有失公允。
此外,以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爱情故事作为全剧的结尾,我觉得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孙中山与宋庆龄1915年10月结婚在前,而袁世凯1916年称帝和死去在后。而剧中则是在袁世凯死后,宋庆龄才从上海逃到日本与孙中山重逢,以这件孙中山个人的生活私事作为辛亥革命这一重大主题的结尾,实在让人觉得有点不伦不类。
纪录片《辛亥革命》观后感2500字(2)
纪录片《辛亥革命》观后感2500字
- 纪录片《辛亥革命》观后感2500字
- › 纪录片《辛亥革命》观后感2500字
- › 纪录片《辛亥革命》观后感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纪录片《辛亥革命》观后感2500字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纪录片《辛亥革命》观后感2500字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纪录片《辛亥革命》观后感2500字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纪录片《辛亥革命》观后感2500字
tag: 观后感,观后感范文,观后感作文,观后感怎么写,电影观后感,作文网 -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