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代的人们儿童节的不同过法
1、 上世纪50年代
听革命歌曲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洛江陈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为家住在农村,消息闭塞,他小时候对儿童节没有什么概念。“那时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哪会想到过儿童节呢?儿童节那天就跟往常一样,放学回家照顾弟弟妹妹和做家务。闲下来时,和小伙伴一起玩跳绳和跳格子游戏。当时村里有个大喇叭里经常放着革命歌曲,我们一边跟着哼。”
2、 上世纪60年代
宣誓成为少先队员
石狮的林先生出生于1963年。据他回忆,每年的儿童节,在学校可以领到几颗糖果,而且还有一个更隆重的活动,那就是举行少年先锋队队员入队仪式。以前家里不富裕,平常穿的衣服都打着补丁,而儿童节这一天,新入队的队员都穿着新衣服,排着整齐的队伍,跟着辅导员庄严地宣誓,等待着系上红领巾。因此,很多人对儿童节的印象是系上红领巾,心里特兴奋。
3、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做游戏收小礼物
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小孩,家庭经济开始好转,过节时家长会给孩子买衣服或者礼物。家住市区田安北路的“70后”刘小姐说,儿童节幼儿园都有游园活动,还能抽奖,礼品多是本子和铅笔等。生于“80后”的惠安女孩小桂感慨道,大家会用气球和彩带装扮教室做游戏。那时最流行的游戏就是“贴鼻子”,用布条蒙上眼睛,往一张画了一个缺了鼻子的小人的纸板上贴鼻子。
4、上世纪90年代
表演节目展示自己
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孩子,有着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父母也极力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特长。因此,儿童节更多的是他们展示自己才华的一个节日。
泉州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小陈说,学校有儿童节演出,班里也会开联欢会,很多同学会上台表演,唱歌、跳舞、弹琴……大家纷纷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拿出来。
5、 21世纪初
礼物越来越高档
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家长无暇陪孩子过儿童节,往往会买礼物送给孩子作为弥补,有的甚至会送高科技产品和名牌衣服等,或带孩子外出旅游。
精明的商家这时候也大打“儿童节牌”,乘这个节日赚个盆满钵满,而很多家长,也心甘情愿在这个时候花钱。
不同年代的人们儿童节的不同过法
- 不同年代的人们儿童节的不同过法
- › 不同年代的人们儿童节的不同过法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不同年代的人们儿童节的不同过法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不同年代的人们儿童节的不同过法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不同年代的人们儿童节的不同过法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不同年代的人们儿童节的不同过法
tag: 优美的句子,优美的英文句子,伤感优美的句子,作文网 - 优美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