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学期化学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设计
初中新学期化学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设计
1.化学反应原理
蜡烛由石蜡和绵芯组成,主要反应是石蜡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石蜡的主要成分是固态烷烃类物质的混合物,其中二十二碳烷和二十八碳烷含量最高。
反应过程中,伴随有熔化、放热、发光等现象。
由于石蜡中固态烷烃中碳的质量分数高,在空气中较难充分燃烧,故反应过程中有少量的黑烟生成。
烛焰也分三层,最内层几乎不能接触空气(氧气),没有发生燃烧,故焰心部分基本上由石蜡蒸气组成,颜色很浅,呈浅蓝色;中间部分接触空气(氧气),但接触不充分,产生不完全燃烧,有大量固体的炭粒产生,故温度不太高,但由于固体颗粒受热激发发生较明亮的可见光,因此,内焰部分最明亮,呈明亮的黄色火焰;外层接触空气(氧气)充分,燃烧完全,基本不产生固体颗粒,因此火焰颜色很淡(几乎不易观察到或显较浅的橙红色),但由于燃烧充分,产生的热量多,故温度最高。
2.实验仪器:烧杯、玻璃片、火柴。
实验药品:蜡烛、澄清石灰水。
3.探究方案:
⑴ 点燃前探究:观察蜡烛的外观(包括颜色、状态、形态、组成、结构、硬度、密度等)。
蜡烛由石和棉芯组成;常做成圆柱状;石蜡本身是半透明状的白色,一般的蜡烛因添加了不同颜料而呈不同的颜色,最常见的是本色或红色;可做成不同的形状;硬度小,可用小刀切割;取一小块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层上,说明密度比水小。
⑶ 燃着时探究:点燃蜡烛,观察石蜡的熔化、蜡烛被点燃及燃烧现象,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等。
用燃着的火柴慢慢靠近烛芯,观察蜡烛的熔化到被点燃的过程。
蜡烛火焰的外焰的亮度太低,不易观察。因此,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初中新学期化学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设计
栏目导航
- ·课外实验 用皂泡法检验硬水的硬度
- ·课外实验 制作“叶脉书签”
- ·九年级化学炭的实验
- ·初中化学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 ·化学课外实验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初中化学实验对“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
- ·初中化学空气中氧气测定实验
- ·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
-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部分的讲解
- ·利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 ·精心安排实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 ·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
- ·化学实验作为探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 ·初中化学课外实验 木炭吸附溶液中的色
- ·初中化学课外实验 二氧化碳性质的系列
- ·初中化学课堂实验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 ·初中化学课堂实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 ·初中化学课堂实验-盐的通性
- ·初中化学课堂实验-中和反应
- ·初中化学课堂实验-硫酸的性质实验
- ·初中化学课堂实验-氢氧化钠性质实验
- ·初中化学课堂实验-二氧化碳的制法
- ·化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 ·九年级化学实验设计:实验常用的仪器
- ·九年级化学实验常用试剂
- ·对“白磷水下燃烧”实验的多种改进方法
- ·初三化学实验:碳及其化合物的木炭还原
- ·九年级化学实验:酸的性质浓盐酸的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