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一斤花生米的粒数”教学反思
浏览次数: 762次| 发布日期:12-29 13:45:06 |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标签:教学反思大全,数学教学反思,http://www.350xue.com
“估一斤花生米的粒数”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发展学生智力的最好学科。但数学的特点之一是抽象、枯燥,而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以其新颖、生动、形象、有趣的特点,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豆子”后,我便给学生留了一个家庭作业。内容如下:可以借助杯子、碗、用手抓等来估计一斤花生米的颗数,把方法、步骤记录下来,可以配上照片或图画,也可采用列表格的方式。等把学生的作业收上来时,我惊喜万分,学生用了很多种方法来估算一斤花生米的粒数。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男生描述到:“先抓一把花生米,数出是多少粒,放到杯子里,再拿一个同样的杯子装满花生米,比较两个杯子的高度,估测出满杯花生米的粒数。再装一装,看一斤花生米能装几满杯,从而估测一斤花生米的粒数。”这么多的步骤学生记得如此清楚,看来“数豆子”这节课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意外收获
这个小小的作业,真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还真是有不少的收获呢!
我发现学生在数一份花生米时,自觉地运用第一单元中“数铅笔”的方法,有2粒2粒数的、有5粒5粒数的。学习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是非常好的。我发现在利用重量估算花生米时,有的学生家里没有砝码,居然能够想到利用5块巧克力来估测100克花生米粒数的方法,因为一块巧克力的重量是20克。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学到了有关重量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数学代换的生活原型。我想,在今后的学习中,如果这个学生碰到了类似的代换题目,一定会比别的学生更灵活地解决生活难题,因为他头脑中有代换的生动映象。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对标准的统一性也有了体会。如有的学生在活动记录中用到“我狠狠地抓了一把”“平平的一杯”等,也有的学生在结论中明确地指出“每次称量要一致才能准确”。同时,学生还发现“花生个大,数量会少;花生个小,数量会多”这样的问题。
此外,学生得出结论的科学性令我吃惊。如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我家一斤花生米的粒数是750粒。”也就是说,学生意识到了花生米颗粒大小的问题。还有的学生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来估测花生米的粒数,所以三个数据都不同。该学生得出结论为“估计一斤花生米约有1000粒左右”“一斤花生米数量大约在740粒至756粒之间”,能够把三次的总数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本身就体现了估算的意义。如果家长能够和学生再讨论一下三次的结果为何不同(让学生知道误差),但又有什么共同点(总数在一定的范围内),相信学生对于估算会理解得更深。
有的学生在估算完之后,还进行了实际粒数的计量,而且把两次的数据进行了对比,真正体会到了估算的价值。
二、存在问题
由于估算的数很大,许多学生都列了一个很长的算式,如8个52相加、5个95相加、183+183+183+62=611等,而计算能力较强的学生善于运用竖式计算。77名学生仅有2名学生想到了估算,可惜没有把估算的过程写下来,说明家长和学生的估算意识不强,总想追求一个更加相对准确的数字。其实,可以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话,就可以将很复杂的计算转化成很简单的口算由学生自己完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亲子活动中,家长的指导对学生来说很重要,但家长的参与也一定要适度,绝对不能全权代理,让学生当个看客。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边操作边记录的好习惯。呈现活动材料时,我们不应一味地追求美观精致,应该呈现学生最原始、最真实的学习材料。
有的学生把花生米虽然分成了3杯,但每次都数出精确的数,就失去了估数这个活动的意义了。还有一个学生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估算,而结果竞出奇的一致,仔细观察,个别数有改过的痕迹。为何改数?这显现出对估算及其价值的不理解。
三、我的思考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觉到部分家长和学生对这次估数活动的目的、意义理解存在差异,导致出现实际数等现象。教师应对此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加以说明,这样会对家长和学生有一定的帮助。
在活动中发现家长对学生的指导方法及对活动背后深层次的思考存在差异,如在规律、误差的分析上,直接影响学生的收获。我想,应该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才能给家长和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此外,从交上来的材料看,大部分都是打印,配着工整的乘法算式,一看完全是家长包办代替完成这项作业的。怎能体现学生的参与呢?我觉得把学生估算过程的照片照下来贴上,既省事又真实,再配上学生记录的原始数据,不是很好吗?当然,有的学生绘画能力强,自己把过程画下来也很好。总之,交上来的材料最能体现出亲子活动的过程才是最好的。
“估一斤花生米的粒数”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发展学生智力的最好学科。但数学的特点之一是抽象、枯燥,而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以其新颖、生动、形象、有趣的特点,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豆子”后,我便给学生留了一个家庭作业。内容如下:可以借助杯子、碗、用手抓等来估计一斤花生米的颗数,把方法、步骤记录下来,可以配上照片或图画,也可采用列表格的方式。等把学生的作业收上来时,我惊喜万分,学生用了很多种方法来估算一斤花生米的粒数。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男生描述到:“先抓一把花生米,数出是多少粒,放到杯子里,再拿一个同样的杯子装满花生米,比较两个杯子的高度,估测出满杯花生米的粒数。再装一装,看一斤花生米能装几满杯,从而估测一斤花生米的粒数。”这么多的步骤学生记得如此清楚,看来“数豆子”这节课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意外收获
这个小小的作业,真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还真是有不少的收获呢!
我发现学生在数一份花生米时,自觉地运用第一单元中“数铅笔”的方法,有2粒2粒数的、有5粒5粒数的。学习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是非常好的。我发现在利用重量估算花生米时,有的学生家里没有砝码,居然能够想到利用5块巧克力来估测100克花生米粒数的方法,因为一块巧克力的重量是20克。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学到了有关重量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数学代换的生活原型。我想,在今后的学习中,如果这个学生碰到了类似的代换题目,一定会比别的学生更灵活地解决生活难题,因为他头脑中有代换的生动映象。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对标准的统一性也有了体会。如有的学生在活动记录中用到“我狠狠地抓了一把”“平平的一杯”等,也有的学生在结论中明确地指出“每次称量要一致才能准确”。同时,学生还发现“花生个大,数量会少;花生个小,数量会多”这样的问题。
此外,学生得出结论的科学性令我吃惊。如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我家一斤花生米的粒数是750粒。”也就是说,学生意识到了花生米颗粒大小的问题。还有的学生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来估测花生米的粒数,所以三个数据都不同。该学生得出结论为“估计一斤花生米约有1000粒左右”“一斤花生米数量大约在740粒至756粒之间”,能够把三次的总数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本身就体现了估算的意义。如果家长能够和学生再讨论一下三次的结果为何不同(让学生知道误差),但又有什么共同点(总数在一定的范围内),相信学生对于估算会理解得更深。
有的学生在估算完之后,还进行了实际粒数的计量,而且把两次的数据进行了对比,真正体会到了估算的价值。
二、存在问题
由于估算的数很大,许多学生都列了一个很长的算式,如8个52相加、5个95相加、183+183+183+62=611等,而计算能力较强的学生善于运用竖式计算。77名学生仅有2名学生想到了估算,可惜没有把估算的过程写下来,说明家长和学生的估算意识不强,总想追求一个更加相对准确的数字。其实,可以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话,就可以将很复杂的计算转化成很简单的口算由学生自己完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亲子活动中,家长的指导对学生来说很重要,但家长的参与也一定要适度,绝对不能全权代理,让学生当个看客。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边操作边记录的好习惯。呈现活动材料时,我们不应一味地追求美观精致,应该呈现学生最原始、最真实的学习材料。
有的学生把花生米虽然分成了3杯,但每次都数出精确的数,就失去了估数这个活动的意义了。还有一个学生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估算,而结果竞出奇的一致,仔细观察,个别数有改过的痕迹。为何改数?这显现出对估算及其价值的不理解。
三、我的思考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觉到部分家长和学生对这次估数活动的目的、意义理解存在差异,导致出现实际数等现象。教师应对此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加以说明,这样会对家长和学生有一定的帮助。
在活动中发现家长对学生的指导方法及对活动背后深层次的思考存在差异,如在规律、误差的分析上,直接影响学生的收获。我想,应该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才能给家长和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此外,从交上来的材料看,大部分都是打印,配着工整的乘法算式,一看完全是家长包办代替完成这项作业的。怎能体现学生的参与呢?我觉得把学生估算过程的照片照下来贴上,既省事又真实,再配上学生记录的原始数据,不是很好吗?当然,有的学生绘画能力强,自己把过程画下来也很好。总之,交上来的材料最能体现出亲子活动的过程才是最好的。
“估一斤花生米的粒数”教学反思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栏目导航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推荐
- ·人教版《几和几》教学反思
- ·小学《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
- ·教学反思:《圆柱体体积》
- ·关于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冷思考
- ·教学反思:乘加、乘减应用题
- ·六年级数学《百分数应用题》课后反思
- ·小学数学教学 形象地理解教学知识
-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 ·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怎样在授课中关注学生的学习
-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反思
-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
-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 ·教学反思:《位置与方向》
- ·对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 ·小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整万数》教学反
- ·小学英语教学反思 创设最佳的学习心境
- ·关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的思考
- ·小学数学《百分数的应用》的教学反思
-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反思
- ·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
- ·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反思
-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替代现象、分析及对
- ·《比例尺》教学实录与反思
- ·有效操作活动的两点思考
-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作业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