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大汇总
浏览次数: 784次| 发布日期:12-29 13:46:31 | 初中文言文
标签:初中文言文知识大全,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350xue.com
初中文言文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大汇总,
古今异义
1、秋毫:古义"纤细的羽毛";今义"比喻最细微的食物"如:明察秋毫《童趣》
2、危:古义"高";今义"危险"如:唯危楼一座《山市》
3、去: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如: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
4、十九:古义"十分之九";今义"数词十九"如: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5、尝:古义"曾经";今义"尝试"如:未尝识书具《伤仲永》
6、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如: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7、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典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名称"如: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8、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如:虽人有百手《口技》
9、走:古义"跑";今义"行走"如:夸父与日逐走《夸父逐日》
10、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如: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1、无论:古义"不要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连词"如: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12、新:古义"最近";今义"跟'旧'或'老'相对"如:二男新战死《石壕吏》
13、至于: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表示另提一事"如:至于夏水襄陵《三峡》
14、略:古义"一点儿";今义"跟'祥'相对"如:人物略不相睹《观潮》
15、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如: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16、东西:古义"指代方向";今义"泛指人或事物"如: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17、会意:古义"对书中的旨意有独到的体会";今义"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如:每有会意《五柳先生传》
18、假: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19、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如: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20、往往:古义"到处";今义"常常"如: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21、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如:长跪而谢之曰《唐睢不辱使命》
22、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不道德"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23、请: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如:请献十金《公输》
24、亲戚: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如: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5、所以:古义"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如: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6、鄙:古义"鄙陋,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轻视,看不起"如: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27、地方:古义"地方;方圆";今义"区域"如: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28、何苦:古义"哪怕,怕什么,愁什么";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如: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词类活用
1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楼五架,窗扉皆洞开。(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5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
7父利其然也。(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8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9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10会宾客大宴。(《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11不能名其一处也。(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12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13一狼洞其中。(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1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1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17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异。
18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19无丝竹之乱耳。(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20无案牍之劳形。(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2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
22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
23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即涂染。
24卧右膝。(同上)(使动用法):使……卧,平放。
25诎右臂支船。(同上)(使动用法):使……屈,弯曲。
26而竖其左膝。(同上)(形容词用作使动):使……竖,竖起。
27居右者椎髻仰面。(同上)(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28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第一个"亲"意动用法):以……为亲。
29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同上)(第一个"子"意动用法):以……为子。
30故外户而不闭。(同上)(名词用作状语):从外面。
31虽乘奔吁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动词用作名词):善跑的马。
3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3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4每至晴初霜旦。(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35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观潮》)(形容词用作动词):高过。
36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37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同上)(动词用作名词):景象。
38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同上)(动词用作名词):马。
39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同上)(名词用作动词):树立,举。
40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41与余舟一芥。(同上)(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亲的微小。
4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43急湍甚至箭,猛浪若奔。(同上)(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4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A指(争着往)高外;B指(争着往)远处。
4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传》)(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46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47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使……乐。
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
48一食或尽粟一石。(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完。
49策之不以其道。(同上)(名词用作动词):鞭策(用鞭子打),驱使。
50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上)(数词用作动词):行千里。
初中文言文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大汇总
古今异义
1、秋毫:古义"纤细的羽毛";今义"比喻最细微的食物"如:明察秋毫《童趣》
2、危:古义"高";今义"危险"如:唯危楼一座《山市》
3、去: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如: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
4、十九:古义"十分之九";今义"数词十九"如: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5、尝:古义"曾经";今义"尝试"如:未尝识书具《伤仲永》
6、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如: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7、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典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名称"如: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8、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如:虽人有百手《口技》
9、走:古义"跑";今义"行走"如:夸父与日逐走《夸父逐日》
10、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如: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1、无论:古义"不要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连词"如: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12、新:古义"最近";今义"跟'旧'或'老'相对"如:二男新战死《石壕吏》
13、至于: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表示另提一事"如:至于夏水襄陵《三峡》
14、略:古义"一点儿";今义"跟'祥'相对"如:人物略不相睹《观潮》
15、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河流"如: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16、东西:古义"指代方向";今义"泛指人或事物"如: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17、会意:古义"对书中的旨意有独到的体会";今义"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如:每有会意《五柳先生传》
18、假: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19、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如: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20、往往:古义"到处";今义"常常"如: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21、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如:长跪而谢之曰《唐睢不辱使命》
22、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不道德"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23、请: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如:请献十金《公输》
24、亲戚: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如: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5、所以:古义"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如: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6、鄙:古义"鄙陋,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轻视,看不起"如: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27、地方:古义"地方;方圆";今义"区域"如: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28、何苦:古义"哪怕,怕什么,愁什么";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如: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词类活用
1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楼五架,窗扉皆洞开。(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5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
7父利其然也。(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8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9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10会宾客大宴。(《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11不能名其一处也。(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12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13一狼洞其中。(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1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1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17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异。
18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19无丝竹之乱耳。(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20无案牍之劳形。(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2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
22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
23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即涂染。
24卧右膝。(同上)(使动用法):使……卧,平放。
25诎右臂支船。(同上)(使动用法):使……屈,弯曲。
26而竖其左膝。(同上)(形容词用作使动):使……竖,竖起。
27居右者椎髻仰面。(同上)(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28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第一个"亲"意动用法):以……为亲。
29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同上)(第一个"子"意动用法):以……为子。
30故外户而不闭。(同上)(名词用作状语):从外面。
31虽乘奔吁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动词用作名词):善跑的马。
3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3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4每至晴初霜旦。(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35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观潮》)(形容词用作动词):高过。
36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37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同上)(动词用作名词):景象。
38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同上)(动词用作名词):马。
39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同上)(名词用作动词):树立,举。
40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41与余舟一芥。(同上)(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亲的微小。
4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43急湍甚至箭,猛浪若奔。(同上)(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4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A指(争着往)高外;B指(争着往)远处。
4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传》)(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46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47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使……乐。
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
48一食或尽粟一石。(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完。
49策之不以其道。(同上)(名词用作动词):鞭策(用鞭子打),驱使。
50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上)(数词用作动词):行千里。
初中文言文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大汇总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栏目导航
初中文言文 推荐
- ·初中语综合--文言文阅读《王翦将兵》
- ·初中语文综合--文言文阅读《王羲之学
- ·初中语文综合-文言文阅读训练7则
-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汇编三
-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识
- ·中考语文文言文怎样停顿和断句
- ·初中生要怎样才能学好文言文
-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
- ·中考语文:攻克文言虚词堡垒
- ·2017年中考文言文的四大应对技巧
- ·初中生怎样学好文言文
- ·中考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汇编
-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技法
- ·初中文言文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大
-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共六套)
- ·初中语文学好文言文汇总(一)
- ·初中语文学好文言文汇总(二)
- ·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汇总(共
- ·2017寒假应当熟记的中考语文文学常识
- ·浅谈中考文言文命题走向及复习方法
- ·中考作文-描写感情的文言文诗文
-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汇编一
- ·中考语文古文知识点考点复习与训练
-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汇编四
- ·学好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功的重点三
- ·中考语文文言文—浅析《邹忌讽齐王纳谏
- ·初中语文 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
- ·初中语文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差异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