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备考杂记文言文复习策略
浏览次数: 796次| 发布日期:12-29 13:48:22 | 古文与文言文
标签:古文翻译大全,古文名句,http://www.350xue.com
高考语文---备考杂记文言文复习策略,
高考 语文---备考杂记文言文复习策略
杂记,文体名,泛指记人事、山水、建筑、风俗、书画、杂物等文字,它包括名胜游记(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山水游记(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书画杂物记(如韩愈的《画记》)、人事杂记(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四类,题目中多含有书、志、题、记等。运用杂记的文体写作方式比较灵活。在复习备考杂记这一文体的文言文阅读时,考生应从以下几点上多加注意:
一总体阅读,整体把握
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是做好文言文阅读的前提和基础。阅读时,首先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紧扣材料的主旨,对材料作出初步的分析。整体阅读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胸中有数,才能完整准确地分析评价人物及事件。如阅读训练中所选恽敬的《游庐山记》一文,通读后才会知道这篇游记,以游踪为线索,在重点描绘云气瀑布变幻多奇的同时,时而寻访古迹,时而有人物点缀,所有这些似是闲笔,其实却丰富了记游内容,烘托了欢乐气氛。
结合文体,把握关键
对于叙事类的杂记,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尤其要注意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人物的多少,人物的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等。对于说明类的杂记,则要注意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说明的方法等。同时要注意抓关键语句,如中心句、段落的起始句,尤其是作者的评述性文字、议论的话语等。对议论性文字要字斟句酌,分析这些议论形成的根据。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等,都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抓住题干,注意技巧
在阅读题目时,要注意读全、读准题干,即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个不漏,准确把握题干中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还是选错。同时还要注意答题技巧。如实词词义解释题,要特别注意与现代汉语意思一致的解释,因为这种情况往往是错的;虚词用法判别题要借助所学诗文句子中的解释,由已知推断未知;翻译句子题首先要阅读与所译句子有关的上下文,再选定两至三个关键实虚词,确定最恰当的解释,同时注意句中有无特殊句式或词类活用等。
二在做这部分文言文阅读时,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区有以下几点:
实词错误判断
杂记类文间不同于传记类文章,传记类文章中有完整的情节、清晰的事件、鲜明的人物等,而杂记类文章则相对不太明显,这就为阅读这类文章增添了难度。另外杂记类文章中有不少古今“微殊”的实词,如果不了解这些变化,误以今义释古义,要么语意不通,要么歪曲原意。特别是一些差别细微,用今义解释似乎也“通”的词句,更不可马虎放过。比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中的“去”,今义多为“从所在地到某地”,而在这里则为“离开”的意思。
□应对策略:
结合语境,代入分析,把试题选项中各个解释放入各自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即为正确答案。
虚词知识零乱
有的考生以高考大纲规定的虚词,一知半解,对虚词的用法掌握得不全面、不完整,因此解答失误。比如苏轼《石钟山记》中“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中的“以”,如果不了解“以”的用法,就不能得出它为“介词,把”的正确判断。
www.350xue.com
□应对策略:
对规定的虚词结合例句归纳其基本用法,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另外虚词考查中半数的句子来自课文,因此要对课文相当熟悉,否则,就不能依据语境来理解虚词的用法。
信息归类误换
有的考生不能分清所给材料的类属,以致归类失误。
□应对策略:
明确题干中筛选信息的指向,依据要求分清主次。在明确筛选信息的方向后,要认真分析各种事情的性质,依据情理分清哪些是符合的,哪些是不符合的。首先找出明显不符合题干要求的语料,然后即可排除包括此语料的选项。同时对有一定难度的相关语料进行综合比较,在比较中选出更符合题干要求的一个。
内容概括片面
有的考生不能理解材料的内容,在概括和把握文中的观点时概括片面。
□应对策略:
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归纳,要完成从局部到整体的全面把握,现由整体到局部的剖析理解的过程,以题目为中心,搜索信息,对选项作比较,找差异点,看归纳是否全面,分析针对点是否准确。答题主要考虑的就是全面和准确这两点。所以做这样的题目,应将句子放回到原文中,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翻译关键失误
或者以今义当古义,或者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或者省略的成分没有译出,或者翻译得不恰当等等。如要求翻译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不了解句中“微”的意义和“吾谁与归”是宾语前置的特殊句式,就很难翻译正确。
□应对策略
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现象、特殊句式等都有个准确把握。二是从宏观上,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断,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
出场教师:辛集中学 曹保顺 (记者:许静)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语文---备考杂记文言文复习策略
高考 语文---备考杂记文言文复习策略
杂记,文体名,泛指记人事、山水、建筑、风俗、书画、杂物等文字,它包括名胜游记(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山水游记(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书画杂物记(如韩愈的《画记》)、人事杂记(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四类,题目中多含有书、志、题、记等。运用杂记的文体写作方式比较灵活。在复习备考杂记这一文体的文言文阅读时,考生应从以下几点上多加注意:
一总体阅读,整体把握
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是做好文言文阅读的前提和基础。阅读时,首先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紧扣材料的主旨,对材料作出初步的分析。整体阅读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胸中有数,才能完整准确地分析评价人物及事件。如阅读训练中所选恽敬的《游庐山记》一文,通读后才会知道这篇游记,以游踪为线索,在重点描绘云气瀑布变幻多奇的同时,时而寻访古迹,时而有人物点缀,所有这些似是闲笔,其实却丰富了记游内容,烘托了欢乐气氛。
结合文体,把握关键
对于叙事类的杂记,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尤其要注意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人物的多少,人物的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等。对于说明类的杂记,则要注意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说明的方法等。同时要注意抓关键语句,如中心句、段落的起始句,尤其是作者的评述性文字、议论的话语等。对议论性文字要字斟句酌,分析这些议论形成的根据。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等,都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抓住题干,注意技巧
在阅读题目时,要注意读全、读准题干,即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一个不漏,准确把握题干中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还是选错。同时还要注意答题技巧。如实词词义解释题,要特别注意与现代汉语意思一致的解释,因为这种情况往往是错的;虚词用法判别题要借助所学诗文句子中的解释,由已知推断未知;翻译句子题首先要阅读与所译句子有关的上下文,再选定两至三个关键实虚词,确定最恰当的解释,同时注意句中有无特殊句式或词类活用等。
二在做这部分文言文阅读时,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区有以下几点:
实词错误判断
杂记类文间不同于传记类文章,传记类文章中有完整的情节、清晰的事件、鲜明的人物等,而杂记类文章则相对不太明显,这就为阅读这类文章增添了难度。另外杂记类文章中有不少古今“微殊”的实词,如果不了解这些变化,误以今义释古义,要么语意不通,要么歪曲原意。特别是一些差别细微,用今义解释似乎也“通”的词句,更不可马虎放过。比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中的“去”,今义多为“从所在地到某地”,而在这里则为“离开”的意思。
□应对策略:
结合语境,代入分析,把试题选项中各个解释放入各自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即为正确答案。
虚词知识零乱
有的考生以高考大纲规定的虚词,一知半解,对虚词的用法掌握得不全面、不完整,因此解答失误。比如苏轼《石钟山记》中“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中的“以”,如果不了解“以”的用法,就不能得出它为“介词,把”的正确判断。
www.350xue.com
□应对策略:
对规定的虚词结合例句归纳其基本用法,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另外虚词考查中半数的句子来自课文,因此要对课文相当熟悉,否则,就不能依据语境来理解虚词的用法。
信息归类误换
有的考生不能分清所给材料的类属,以致归类失误。
□应对策略:
明确题干中筛选信息的指向,依据要求分清主次。在明确筛选信息的方向后,要认真分析各种事情的性质,依据情理分清哪些是符合的,哪些是不符合的。首先找出明显不符合题干要求的语料,然后即可排除包括此语料的选项。同时对有一定难度的相关语料进行综合比较,在比较中选出更符合题干要求的一个。
内容概括片面
有的考生不能理解材料的内容,在概括和把握文中的观点时概括片面。
□应对策略:
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归纳,要完成从局部到整体的全面把握,现由整体到局部的剖析理解的过程,以题目为中心,搜索信息,对选项作比较,找差异点,看归纳是否全面,分析针对点是否准确。答题主要考虑的就是全面和准确这两点。所以做这样的题目,应将句子放回到原文中,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翻译关键失误
或者以今义当古义,或者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或者省略的成分没有译出,或者翻译得不恰当等等。如要求翻译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不了解句中“微”的意义和“吾谁与归”是宾语前置的特殊句式,就很难翻译正确。
□应对策略
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现象、特殊句式等都有个准确把握。二是从宏观上,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断,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
出场教师:辛集中学 曹保顺 (记者:许静)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语文---备考杂记文言文复习策略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 › 题不难,做好难——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试题简评
- › 高考语文高分战略——给高三学生的第一课(高三)
- › 新高考语文探究性试题的八种形式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病句试题及解析
- ›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成语试题及解析
- › 名师讲解高考语文病句13种题型示例(人教版高三必修)
- › 高三年级高考语文语言基础知识复习的基本策略
- › 海淀区语文中心组解读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
- › 高考语文冲刺:临战10大提醒——高三语文特级教师李钰的经验之谈(...
- ›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巧记八法(人教版高三必修)
- › 谨慎有余创新不足——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试题分析(张金波)(人...
- › 2017年高考语文学案:病句考点详解精练(二)
- › 高考语文--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的命题形式及复习对策
- › 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走势及复习建议
- › 高考语文作文材料性作文例题一览
- › 高考语文试卷看题型 梳理试题找出不足
栏目导航
古文与文言文 推荐
- ·2017年高考文言虚词练习题(八)
- ·2017年高考文言虚词练习题(二)
- ·文言文常识
-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 ·高中语文文言文与古文阅读汇总(二)
- ·高中语文古代文整体阅读(二)
- ·高考语文--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
- ·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赤壁之战》
- ·文言文 代词举例
- ·高中语文文言文与古文阅读汇总(一)
- ·逍遥游译文
- ·《报任安书》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
- ·《游褒禅山记》译文(含原文、注释、评
- ·秋水译文
- ·《庄暴见孟子》译文(含原文、注释、评
- ·高中生学习语文文言文的重点
- ·古诗文名句默写总汇
- ·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译题
- ·高考文言文翻译强化训练题
- ·2017年高考文言虚词练习题(三)
- ·高中语文:诗词分类鉴赏要诀
- ·文言文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八类
- ·论语选读--为政以德
- ·论语选读--君子之风
- ·《过秦论》与《六国论》异同比较
- ·文言文学习:《离骚》译文
- ·文言文学习:《游褒禅山记》疑难句子解
- ·《赤壁赋》译文(含原文、注释、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