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语文阅读教学诗词教学王维诗鉴赏(6)

王维诗鉴赏(6)

浏览次数: 479次| 发布日期:05-29 23:06:51 | 诗词教学
标签: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http://www.350xue.com 王维诗鉴赏(6),
这首诗构思精妙,写景技巧高超。从构思说,前四句写赴寺道中山景。首联写他在云雾弥漫的高山中行走了数里,还不知道香积寺在哪里。落笔就以“不知”二字,表现出一种迷惘的心境。次联写只见古木夹道,寂无人迹,忽闻钟声自林霭传来,却仍不知寺在何处。这两笔生动地表现出山的深幽 。“何处”既与“无人”对偶 ,又遥应开篇的“不知”,将一种幽远深奥、缥渺莫测、令人迷惘讶异的意境氛围渲染得越来越浓。因此清人赵殿成说 :“此篇起句超忽,谓初不知有山寺也;迨深入云峰,于古木森丛人迹罕到之区,忽闻钟声,而始知之。四句一气盘旋,灭尽针线之迹 ;非自盛唐,未易多靓。”(《王右丞集笺注》五六句,再进一步借泉声的幽咽和日色的凄冷,渲染山寺远离世间烟火、俗人难以接近的氛围。结尾两句才写到寺,但仍然不写寺中景物,而写寺外清漂的空旷幽寂 ,潭岸的曲折深僻,僧人的安禅入定。安禅:佛家语,指佛徒安静地打坐,身心安然入于静思凝虑万念俱寂之境,制毒龙,佛家故事,说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曾有一条毒龙害人,被佛教高僧以无边佛法制服,这里比喻佛法可以克制人心中的一切世俗杂念和妄想。由此可见,全诗写寺,不从正面直接描绘,而只是由低处到高处、由远处到近处地从各个侧面烘托山寺的深幽。近人俞陛云说 :“常建过破山寺,咏寺中静处;此咏寺外幽景,皆不从本寺落笔 。”(《诗境浅说 》)正是借助于这种巧妙的构思,诗人由浅及深地创造了超脱尘俗和忘我入禅两个境界,使外在景物与内蕴的禅境相互映照。
这首诗最精彩的一联是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上句写所闻 ,下句写所见。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它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了,低沉了,暗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 。“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绝妙。这十个字,把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与泉声的幽咽相互衬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赵殿成评论说:“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 ;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昔人所谓诗眼是也。”(《诗境浅说》)
“日色冷青松”一句,还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 。“日色”是视觉意象,诗人却用触觉感受的“冷”来形容它,使视觉向触觉转移,从而相互交通,这就更深刻更奇妙地表现出幽僻的感受。在唐代诗人中,王维是比较早地并且成功地将通感运用于诗歌创作的。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同年,对王维颇为赏识的开明政治家张九龄被贬迁荆州,王维也被排挤出朝廷,奉命以监察御史身份前往凉州宣慰将士。这首诗就是赴河西节度幕途中所作。诗中描绘了塞外的荒凉景象、塞上的战争风云、诗人的悲凉心情以及边将的赫赫战功。全诗感情沉郁,笔触雄浑,画面宏阔,格调苍凉。是王维边塞诗的杰作。
林东海先生认为,这首诗的特点是:诗中叙事虚中有实,其妙处在善于用事,基本上是借汉喻唐。全诗缀联汉人与匈奴对抗的各种典故,包括物名、官名、地名、人物、事件等,(如“单车”、“属国”、“居延”、“汉塞 ”、“胡天”、“萧关”、“燕然勒铭”)制造出一种寓于诗情画意的境界,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诗中写景,则是实中带虚,其妙处在于善用比兴 。“征蓬 ”、“归雁”,是塞上景物,但蓬草飞转在秋天,鸿雁北归在春天,二物实不可得兼。而诗人妙在实物虚写,不受时空限制,意在融注他奉命出使飘泊在外的悲壮情怀。“大漠孤烟”,也是西北边塞实景,但实中带虚,景中寓事,诗人不仅以此阔大景象烘托悲壮的感情,更借以渲染战争的紧张气氛,或一场战争刚刚结束。“长河落日”,也使人感受到战争结束的一种平静气氛 。(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书中林东海析《使至塞上》)。
然而,这首诗所以脍炙人口,主要在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联写景艺术的绝妙。短短十个字,抓住了塞外最典型的特征,又精心锤炼出“直”、“圆”这两个形容词,从而通俗自然而又有力地勾画出塞外风光的苍莽、孤寂、奇丽、壮阔。在荒凉辽阔的茫茫沙漠之中,一道烽烟垂直升起;而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一条长河蜿蜒曲折地奔腾而来,河中倒映着一个浑圆的日影 。边疆沙漠 ,浩翰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影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 ,那横贯其间的黄河 ,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 ,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已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清末文学家王国维称誉此联诗境为“千古壮观”(《人间词话》)。其中:“孤烟直”,不必拘泥于它是狼粪燃得 ,“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更不必煞费苦心地去考证它是龙卷风,“其风迅急,袅烟沙而直上 。”我们应该看作是诗人绝妙的艺术想象与天才的艺术创造。对此,曹雪芹可谓独具慧眼,他在《红楼梦》四十八回中借香菱之口评述说:“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却是有理有情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 ”日自然是圆的 。‘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直”与“圆”这两个字,正是看似不合事理而实妙、似俗而实巧的一对诗眼,犹如画家的画龙点睛,把这一联乃至全诗都点活了。



上一页  [1] [2] 


王维诗鉴赏(6)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诗词教学,诗词教学大全,古诗词鉴赏,语文教学 - 语文阅读教学 - 诗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