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
第二,议论类作文。可以对某一传奇人物、探险壮举进行讴歌或评价,亦可对人类探险的是非功过加以综述或评说等。
对于这类自由度较大的作文,最好先让学生拟定题目和写作提纲,教师根据学生拟定的写作提纲来分门别类地指导。
三、活动评价
1.这次活动的评价主体是学生,评价的对象也是学生。也就是说,要注意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三项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竞赛性,不仅要让学生自主组织其活动,还应让学生自主评价,对活动进行评价,对同学进行评价,对自我进行评价,让学生们评选出“故事大王”“优秀辩手”“智勇挑战者”。
2.教师也要参与评价,评价从三个维度展开:
第一,评价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的积极态度。
第二,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即参与度或曰参与的深度)。参与的形式可以各有不同,有的作为选手参与,有的作为组织者参与等,对每一种参与都应有相应的评价。
第三,评价学生参与的效果。对于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同学理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但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参与中得到锻炼、正在进步的同学。
四、有关资料
1.漂流长江第一人(郭正刚)
在长江源头起伏险峻的通天河峡谷中,千万年来的寂静被一阵激越昂扬的四川号子打破了。“嘿哟、嘿哟嘿哟,嘿;嘿哟、嘿哟嘿哟,嘿……”从长江上游冲下一只红色橡皮船,船的两舷闪着五个金灿灿的大字──“龙的传人号”。一个身穿红色救生服的青年,手操双桨,严峻的目光注视着前面的激流,镇定自若地驾驭着橡皮船,在奔腾咆哮的江水中左突右奔,飞流直下。两岸峡谷的回声,呼应着高昂、苍劲的号子,让人觉得这不是一叶轻舟在孤行,而像是千舟竞发……
波激浪涌,历经沧桑的万里长江,在中华大地上奔流着四千万年了,它同古老的黄河一样,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哺乳着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勇敢的子孙。人们感谢长江,人们敬畏长江,人们歌颂长江……然而,千百年来,从未有人敢斗胆直下漂过长江。长江是龙,是猛兽,它时疾时徐,洋洋洒洒6 380千米;恶浪惊天,飞奔突泄,落差5 400米。深峡陡峻,暗礁密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壮哉!危哉!难怪有人谈“江”色变。但是,中华民族从来不乏乘龙伏虎的英雄,且看江中那位青年,桨破飞浪,舟碾激流,竟从长江源头漂流下来了。
此乃何许人也,敢冒此天险?敢破万古纪录?
他的名字叫尧茂书。
尧茂书出生在四川省乐山市。长江支流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宛若三条白练在乐山交汇,著名的乐山大佛就矗立在波澜壮阔的三江合流处。沿岷江南下不足200米便能与长江相会。在这片土地上,曾经诞生过伟大的文学家苏东坡和郭沫若。丰腴的泥土、优美的景色和悠久淳厚的历史文化风情培育了他,使他从小就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纯净心灵。茂书生长在长江边,自幼喜欢在激流中追波逐浪,对长江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年龄在增长,阅历在加深,他对长江的认识步步深化。他感到人们对长江了解得太少,他总想为长江做点什么……
1979年,尧茂书在美国地理杂志上,看到关于日本著名探险家植村直己只身探险北极和漂流亚马孙河的报道后,对这位探险家的那种冒险开拓的勇敢精神钦佩不已。就在这时,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漂流长江,探索长江!
尧茂书漂流长江的决心下定了。他马上投入到漂流的准备工作中:掌握有关长江各段的地质、水文、气候、风土人情的资料。翻阅、研究了上百本有关长江和长江流域的书籍、地方志。他多次去长江沿途徒步考察,了解水情,适应气候,确定漂流路线,筹建接应站……
1985年春节的前夕,他再次来到云南金沙江,准备对世界闻名的大峡谷虎跳峡进行试漂。他艰难地爬上玉龙雪山和哈马雪山,对整个峡谷进行观察了解,选定漂行的路线,然后在虎跳峡的最窄处,拦江拴上一根尼龙绳,然后开始下漂。虎跳峡长12千米,坡陡浪急,暗礁密布,浪花有五米多高,落差极大,连续有几个陡坎、大跌水。皮筏飞流直下,左冲右撞,尧茂书拼命划桨也无济于事,船冲向一个大礁石翻了,幸亏凭着一身好水性和一根大浮木,才算保住了性命。这次虽然遇险,但他对虎跳峡的水情有了了解,知道该怎样对付它。
他的详细计划渐渐成熟了。他决定于1985年8月中旬到达长江源头,开始万里长江的漂流探险。
就在尧茂书有条不紊地按计划准备漂流长江的时候,他从有关部门听到了美国探险家沃伦·肯要在1985年8月来中国考察长江的确切消息。他真急了,“在中华大地上奔腾了千年万年的长江,竟要由别国的人先来征服?不,不能!”再说他已经做了长达六年的准备,他也不愿使自己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他心中不断重复着这样的念头:“我应该走在外国人的前面!”他激动地在日记本上写下四个大字:“提前行动!”
1985年6月12日10时,尧茂书和他的哥哥尧茂江,在藏族同胞的帮助下,穿过布满沼泽的草甸,越过雪峰山岗,在万里无人的高寒区行进五日五夜,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万里长江的源头。6月20日下午4点多钟,茂书将两边写着“龙的传人号”五个大字的橡皮船推下了水。万里长江自古无人漂流的历史从此结束了。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朴实而勇敢的青年,一位深深爱着祖国、爱着长江的人民的儿子,开始了他震惊世界的漂流长江的创举。
茂书坐在船上,用双手掬起一捧长江源头清冷的江水喝下去,然后操起双桨。他故意用力拍击水,溅起一团团好看的浪花……这便是尧茂书“自费”漂流万里长江的下水仪式。
橡皮船缓缓漂动了。茂书弟兄俩仔细地分辨着水流,日夜轮换着向前划行。
第二天上午他们到达一个名叫桑地的峡谷,水大起来。江水在此转了一个弯,扭头向东流去。茂书下船拍摄,他对茂江说:“这里应该是长江第一湾。”下午,他们漂行到一座石头山。山上有许多嶙峋怪石,石和草都是黄色的。茂书不听哥哥的劝阻,坚持要上山去拍摄,说:“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有拍头儿。不会有大问题的。”茂书上岸拍摄,不一会儿,在船上放哨的茂江就发现在离茂书不到100米的地方有个黄色的东西,仔细一看,是一只棕熊,吓得茂江大叫起来。当茂书发现棕熊时,熊已离他很近了,他拿起摄影机便跑,等他上了船,划到江心,熊离他们只有十几米了,站在岸边不住地对他们狂叫,把茂江吓出了一身冷汗。
经过三天两夜的漂流,行程375千米,他们在23日中午到达了长江源头地区的第一个小村镇──沱沱河沿,完成了漂流计划的第一阶段。
24日,哥哥尧茂江的假期已满,弟兄俩在江边拥抱着,洒泪相别。
7月2日,尧茂书再次下水,独自一个向长江通天河段行进。
他划船驶过通天河大桥,行不多远,下起雨来,久久不停。他冒雨前进,浑身湿透了。通天河水浅滩多,又是顶风冒雨,划船相当吃力,不时还要下水拖船而行,速度缓慢。为加快船速,他驾舟在急流中行驶。几天中,他连闯几个小峡谷,翻过波浪,顺利地漂下来。
7月6日,他在途中休息后,又划船前进。转过一个弯,忽闻前面水声大吼,但见白浪滔天。茂书急忙将救生衣系好。此时,橡皮船已陷入陡浪跳波,如离弦之箭,冲向峡口的惊天骇浪。茂书奋力划桨,越过波峰,又陷入浪谷,只觉得疾风掠耳,头晕目眩,他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冲过去。一个几米高的大浪铺天盖地般向船首劈来,橡皮船被大浪吞没了,一会儿又从浪里钻了出来,茂书借着大浪的余势,迅速划动双桨,终于冲出了峡口。
下午,继续漂流,他又设法闯过了烟障挂峡谷。山谷渐渐开阔,两岸山青树茂,绿草茵茵,岸边野生动物很多,有羚羊、野驴和白唇鹿。茂书拿起摄影机拍摄。白唇鹿不怕人,有的竟在岸上追船相送……
7月7日晚,他宿在江中的一个小洲上,前几夜的阴风苦雨,衣、被全被打湿了,还要受到熊瞎子和狼的袭击。他常常是手持藏刀,用手电光和点燃的鞭炮声驱吓野兽。寂寞的黑夜中,熊吼狼嚎,使他心惊肉跳,彻夜不眠。而今夜,繁星满天,明月格外皎好,四面深阔的江水又隔绝了野兽的骚扰。在广阔无际的苍穹下,空旷荒寂的田野中,江水粼粼,泛着星光,多么难得的一个平静的夜呀!茂书在心中默默地思念着远方热切盼望他平安消息的亲人。
七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
- › 七年级下字词
- › 语文版七年级下课文中的作家作品简介练习
- › 语文基础知识之七年级下册通假字
- ›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文学常识
- › 七年级下教参:社戏
-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说明
-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
- › 七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
- › 七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
- › 七年级下教参:斑羚
- › 七年级下教参:竹影
- › 七年级下教参:口技
- › 七年级下教参:伟大的悲剧
tag: 口语交际 七年级下同步辅导,七年级下同步学习,初中语文学习,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同步辅导 - 七年级下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景顺序辨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新探
- ·儿童成长故事中的两种视角——《从百草
- ·七年级下教参:社戏
- ·“最后一课”应如何理解
- ·《口技》艺术四美
- ·“豆”和“戏”为何令人难忘——《社戏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说明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
- ·大写的“人” ——《狼》与《宋定伯捉
- ·牛汉《华南虎》赏析
- ·七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
- ·《斑羚飞渡》的另类解读——兼说语文的
- ·七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
- ·《安塞腰鼓》的辩证艺术
- ·敲出豪放 ——《安塞腰鼓》赏析
-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梵高传(节选)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材指瑕
- ·谈《故乡》、《社戏》的“母亲”形象
- ·从《社戏》的教学和编选看苏教版语文新
- ·李宗涛
- ·华南虎难点知识剖析
- ·七年级下教参:斑羚
- ·七年级下教参:竹影
- ·七年级下教参:口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