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
几天来,茂书漂流经过的地方,都是无人区。这天黄昏,始见藏民。河岸、山坡、陡崖上的藏民,在朦胧的暮色中,看到长江上游漂下一只红船,一个人身穿红色救生衣,头戴金色的帽罩,脸前挡着黑色防浪板,不知是何物,以为是活佛转世,江神下凡了。于是纷纷往茂书的船上扔糌粑、牛羊肉,还不住地向江中磕头。搞得尧茂书不知所措。
7月10日,他漂到七渡口。七渡口以下便是通天河的下游了。江岸山峰并拢,江中峡谷险滩甚多,水势更大。茂书的漂流更加危险和艰难了。
7月16日下午4时,茂书终于闯过了通天河,胜利完成了长江上段人迹罕至、气候极为恶劣的1 187千米的航程,到达了青海省玉树州的直门达。
7月23日上午10点47分,尧茂书告别了直门达,驶入了波涛汹涌的金沙江。
这一天,尧茂书闯过了十几个激流峡谷险滩,晚上8时收船上岸,宿在一山崖上。临睡前,他写下了最后一天的漂流日记。
茂书终于闯进金沙江了。金沙江是尧茂书整个漂流的重点。在上游1 300多千米的漂流中,他积累了丰富的过险滩的经验。他怀着百倍的信心、强烈的拼搏渴望,要到虎跳峡这世界著名的大峡谷中去击水搏浪,向全世界显示中国人的非凡智慧和勇敢……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7月24日,我们的漂流勇士尧茂书,在漂流金沙江上游的通珈峡时,因水流太急而翻船身亡。
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第一位乘龙的英雄,中华民族又一位忠诚勇敢的儿子,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了“龙”的骄傲,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
尧茂书离开我们去了,他在万里长江中找到了他的归宿。他就像万里长江冰川源头上最初融化的一滴春水,汇进千流百川,变为滚滚波涛,以排山倒海、摧枯拉朽的不可阻挡之势,冲向大海,冲向世界……
(选自《报告文学》1986年第8期,有删改)
2.余纯顺徒步走中国(郑石平)
6月中旬,已经在神州大地上走了整整8年的徒步探险家余纯顺,在穿越素有“死亡地带”之称的罗布泊时,突发急病而死,噩耗传出,使得无数关心、钦佩他的人们扼腕长叹。
自强不息,迈出“壮行中华”第一步
余纯顺生于1951年12月5日。他同所有的“老三届”一样,经受了无数的风雨坎坷。他曾在安徽军垦农场干了10年,1979年返城后当过临时工,后来顶替父亲进厂工作。一天,他在电视上看到自学考试的招生启事,第二天就去报名,决心要把以前失去的受教育的机会夺回来。他自强不息,利用业余时间拼命苦学,硬是自修完初中到大学中文系的全部课程,以优异成绩获得初中、高中、大专、本科四个毕业证书。
余纯顺从小就崇敬张骞等中国古代的探险家。他常常坐在山顶上忘我地遐想,感到远天的底下有许多他迟早要去的地方。1985年,尧茂书只身漂流长江,不幸翻船落水遇难的故事激励了许多热血青年,曾掀起了一股连续数年的漂流长江、黄河的热潮,还有人骑自行车或摩托车环行中国。住在长江之尾的余纯顺,他的心也被尧茂书打动了,他很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有生之年有所作为,但他不想重复前人的行动。
一天,他偶然从杂志上看到一位美国人为了一扫当时流行于欧美的颓废的嬉皮士风气,孤身徒步走过美国西海岸的事迹。他受到启发。他想,我为什么不能成为第一个徒步环行中国的人呢?他想给处在改革开放中的中华民族多注入一些阳刚之气,展示中国人生命价值的崇高与博大。他想以自己的行动来告诉大家,社会不但需要政治家、企业家,还需要奋发向上的、勇敢的探险家。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渴望创一番事业的念头,使他果敢地迈出了“壮行中华”的第一步。
一双铁脚,走南闯北履危历险
1988年7月1日,余纯顺经过充分准备后,背上二三十千克重的行囊毅然上路了。他每小时走5千米,一天通常走40~60千米,一般连续走五六天后休整一两天。7月15日,当他进入江苏北部新沂县境内,受到第一次磨难:中午,酷暑难当,骄阳似火,柏油路面被晒得软乎乎的,路上行人很少。走着走着,由于几小时没喝上水,他双腿打颤,胸口发闷,嗓子冒烟,突然眼前一黑,中暑栽倒在地,昏迷了很长一段时间。幸好被一老农发现,将他背往一个桥洞下,用草帽不断给他扇凉,他才慢慢苏醒过来。老人告诉他,再迟发现一会儿他就没命了。
10月下旬,余纯顺经山东、河北、天津、辽宁,来到吉林长白山下。他不顾大雪封山的禁令,急匆匆地盘山而上,攀登海拔2 691米的主峰白头山。天暗下来了,黑色的夜幕铺天盖地般笼罩下来,而距山顶还有5千多米路程之遥。冰风刺骨,他想穿上一件羽绒服,再将脚上的运动鞋换成皮靴。但手指已冻僵了,老半天也拉不开背包带子,鞋与袜子也已冻在一起……很快,气温从-20℃降到-30℃,他的力气几乎耗尽,耳朵、鼻子都已严重冻伤,嘴里不断呼出的热气又将上下睫毛冻得粘在了一起,使他无法看清前方。也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在又一个峰回路转之后,他忽然望见了建在顶峰上的天池气象站。他心中不由一阵狂喜,在10级大风中艰难地挪动着,终于站到了房子面前。他敲墙,厚厚的双层砖墙没有一点动静;他想喊,却张不开早已冻僵的嘴。他彻底绝望了,身体倾倒在铁门下……巧的是,这时有一条外出觅食的大狼狗回到气象站,它看见倒地的不速之客,狂吠着、扑跳着,叫声惊动了屋里的人。气象站站长披衣而出,看见满身是雪的余纯顺,大吃一惊,赶紧把他拖进屋内,用冷水擦了一个多小时,他才渐渐苏醒了过来。
在前往黑龙江珍宝岛的途中,他再次遇险──竟两番撞上饿狼。尤其是第一次,五六条狼成扇形向手无寸铁的他逼来,他只得稳稳地站着,使出猎人教给他的第一招,用那双寒气逼人的双眼逼视着龇牙咧嘴的狼。听说夜间人的目光会使野兽逃避,但此时这一招却似乎有些不灵了。眼看就要丧生狼口,突然他的身后响起了边防驻军军车驶来的轰鸣声,未能得逞的狼群只得恼怒而又无可奈何地逃入密林深处。
九死一生,全方位征服世界第三极
在黑龙江,余纯顺还考察了我国领土的最东端──抚远县的乌苏镇和最北端的“北极村”──漠河。随后他穿越大小兴安岭、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和腾格里沙漠,跨过山西、河南、陕西、宁夏、甘肃等省、自治区。在攀越贺兰山时,他差点摔下悬崖送了命。从天水到宝鸡,他沿铁路线走,钻过138个黑咕隆咚的隧道,多少次急驶的火车与他擦肩而过。最后他又翻过秦岭山脉,沿着“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到达四川境内。
1991年4月13日下午,胸前衣服上印着“徒步环行全中国”几个字的余纯顺,从川藏公路零千米处出发,开始了他更为艰苦卓绝的青藏高原之行。途中他曾被泥石流包围,7天后才脱险。7月22日他抵达拉萨,首先走完了全长2 151千米的川藏公路。拉萨一位德高望重的活佛为此赠给他一个藏名:格萨尔扎西,意思是“英雄吉祥”。8月1日至10月20日,他又一口气从拉萨走到西宁,完成全长1 900余千米的青藏公路之行。
然后他越过祁连山,沿兰新公路进入新疆。他一直向西,踏上我国领土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直至喀喇昆仑山上的红其拉甫山口。初夏,他走在通向喀什的路上,突然急性阑尾炎发作,倒在地上,被人急救,送他坐飞机往乌鲁木齐医院开刀。但他出院后仍回到原地,一步一步走向喀什。随后他从叶城开始走新藏公路,第二次挺进西藏。这段路程必须经过高寒缺氧、狼群出没的藏北高原无人区,特别在翻越海拔6 700米的新疆和西藏交界的山口,以及令古往今来旅人视为畏途的死人沟时,他曾经多次遇险。9月,当他坚持着到达阿里地区的首府狮泉河镇时,他的脸色青紫,呼吸困难,腹胀如鼓,原先85千克的体重也已经降至605千克。他在狮泉河镇养好病之后,正准备再抵拉萨,中央电视台邀他赴北京拍摄专题采访片。接着11月上海家中又发生火灾,他母亲也在火灾中丧生。余纯顺不得不中断新藏公路之行,回家奔丧,这也是他出门4年半来第一次回上海。
1993年3月,余纯顺重踏征程。他暂时放下新藏公路,先到昆明走滇藏公路,顺便访问滇西的少数民族聚居地。5月12日,当他攀过海拔3 620米的高黎贡雪山丫口时,因大雾而迷路,只能循着电话线走,岂料又回到出发地。他实在不甘心,次日再翻雪山,一定要去采访居住在山下独龙江河谷的独龙族。这次他花费了整整4个月时间,走完滇藏公路全程,直至与川藏公路会合的芒康。之后他经川西和甘肃,于1994年春再入新疆。
七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
- › 七年级下字词
- › 语文版七年级下课文中的作家作品简介练习
- › 语文基础知识之七年级下册通假字
- ›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文学常识
- › 七年级下教参:社戏
-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说明
-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
- › 七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
- › 七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
- › 七年级下教参:斑羚
- › 七年级下教参:竹影
- › 七年级下教参:口技
- › 七年级下教参:伟大的悲剧
tag: 口语交际 七年级下同步辅导,七年级下同步学习,初中语文学习,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同步辅导 - 七年级下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景顺序辨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新探
- ·儿童成长故事中的两种视角——《从百草
- ·七年级下教参:社戏
- ·“最后一课”应如何理解
- ·《口技》艺术四美
- ·“豆”和“戏”为何令人难忘——《社戏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说明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 ·教参: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
- ·大写的“人” ——《狼》与《宋定伯捉
- ·牛汉《华南虎》赏析
- ·七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
- ·《斑羚飞渡》的另类解读——兼说语文的
- ·七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
- ·《安塞腰鼓》的辩证艺术
- ·敲出豪放 ——《安塞腰鼓》赏析
-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梵高传(节选)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材指瑕
- ·谈《故乡》、《社戏》的“母亲”形象
- ·从《社戏》的教学和编选看苏教版语文新
- ·李宗涛
- ·华南虎难点知识剖析
- ·七年级下教参:斑羚
- ·七年级下教参:竹影
- ·七年级下教参:口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