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雨巷诗人”戴望舒抗战片段
浏览次数: 609次| 发布日期:12-29 13:46:31 | 九年级下同步辅导
标签:九年级下同步学习,初中语文学习,http://www.350xue.com
“我用残损的手掌……”——“雨巷诗人”戴望舒抗战片段,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
同一个诗人,而前后写出如此不同的诗篇。
这个杭州的“雨巷诗人”,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11月5日出生于杭州,在杭州他度过了少年生涯,直到从宗文中学(即后来的杭州第十中学,后来又屡经更迭组合,2005年4月扩建重组后更名为杭州宗文教育集团)毕业,1923年秋,戴望舒从杭州的之江大学投考有“武黄埔,文上大”之称的上海大学,进入文学系学习,并旁听社会学系的课程。
20世纪20年代的“雨巷诗人”,岁月的磨练,而最终写出了意境开阔的大诗篇。这是大时代的磨练,更是诗人内在的人格、精神的底子里,就存了这样的“潜质”,所以也才能够不为苦难所摧毁,而是愈挫愈奋。
中学时代的戴望舒,已经有了男儿志在四方的宏愿,他曾在1920年初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一本一时颇为走红的通俗文学杂志《红》上发表过一则颇有寓意的笑话:一胆小鬼问——水手,他的父亲、祖父和曾祖父都死在哪里?水手答都死在海里。胆小鬼又问水手何以还要去航海?水手没有正面回答,反问胆小鬼他的祖宗三代死在哪里?胆小鬼答床上。水手讽刺胆小鬼既如此何以还要天天晚上上床睡觉。正如北塔《雨巷诗人——戴望舒传》所分析的,这个故事的写作里,已显露了他非凡的对位法结构能力,这种叙事模式在他以后的诗歌之中用得极为普遍。这则笑话,显然并不属于娱乐文字游戏之作,而是怀抱着对人生意义的终极关怀。
超越个人的关怀,中学时代的戴望舒已经在心底埋下了。1923年元旦,戴望舒和他的几位少年文友,创办了旬刊《兰友》,戴望舒自己任主编,编辑部就设在他家里。在民国时期,5月9日是国耻日,因为1915年袁世凯在日本武力逼迫下,签定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戴望舒《国破后》一文中沉痛地写道:
全国同胞所痛哭流涕的国耻日,在民国十二年的日历上发现了……如今我们《兰友》在这国耻日来作一个爱国的呼声。
这一篇文章,令我们联想起戴望舒写于抗战中的《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等诗篇。或者说,这种与民族、与祖国休戚与共的情怀,这种超越个人的关怀,从少年到中年,在戴望舒是一以贯之的,他写于抗战中的诗篇,与他中学时代在杭州写成的文章,其精神深处原是一脉相承的。
戴望舒在香港结出的艺术与人格精神的果实,种子却是他在杭州的少年时代里就埋下的。
“我用残损的手掌……”——“雨巷诗人”戴望舒抗战片段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
同一个诗人,而前后写出如此不同的诗篇。
这个杭州的“雨巷诗人”,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11月5日出生于杭州,在杭州他度过了少年生涯,直到从宗文中学(即后来的杭州第十中学,后来又屡经更迭组合,2005年4月扩建重组后更名为杭州宗文教育集团)毕业,1923年秋,戴望舒从杭州的之江大学投考有“武黄埔,文上大”之称的上海大学,进入文学系学习,并旁听社会学系的课程。
20世纪20年代的“雨巷诗人”,岁月的磨练,而最终写出了意境开阔的大诗篇。这是大时代的磨练,更是诗人内在的人格、精神的底子里,就存了这样的“潜质”,所以也才能够不为苦难所摧毁,而是愈挫愈奋。
中学时代的戴望舒,已经有了男儿志在四方的宏愿,他曾在1920年初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一本一时颇为走红的通俗文学杂志《红》上发表过一则颇有寓意的笑话:一胆小鬼问——水手,他的父亲、祖父和曾祖父都死在哪里?水手答都死在海里。胆小鬼又问水手何以还要去航海?水手没有正面回答,反问胆小鬼他的祖宗三代死在哪里?胆小鬼答床上。水手讽刺胆小鬼既如此何以还要天天晚上上床睡觉。正如北塔《雨巷诗人——戴望舒传》所分析的,这个故事的写作里,已显露了他非凡的对位法结构能力,这种叙事模式在他以后的诗歌之中用得极为普遍。这则笑话,显然并不属于娱乐文字游戏之作,而是怀抱着对人生意义的终极关怀。
超越个人的关怀,中学时代的戴望舒已经在心底埋下了。1923年元旦,戴望舒和他的几位少年文友,创办了旬刊《兰友》,戴望舒自己任主编,编辑部就设在他家里。在民国时期,5月9日是国耻日,因为1915年袁世凯在日本武力逼迫下,签定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戴望舒《国破后》一文中沉痛地写道:
全国同胞所痛哭流涕的国耻日,在民国十二年的日历上发现了……如今我们《兰友》在这国耻日来作一个爱国的呼声。
这一篇文章,令我们联想起戴望舒写于抗战中的《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等诗篇。或者说,这种与民族、与祖国休戚与共的情怀,这种超越个人的关怀,从少年到中年,在戴望舒是一以贯之的,他写于抗战中的诗篇,与他中学时代在杭州写成的文章,其精神深处原是一脉相承的。
戴望舒在香港结出的艺术与人格精神的果实,种子却是他在杭州的少年时代里就埋下的。
“我用残损的手掌……”——“雨巷诗人”戴望舒抗战片段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戴望舒 雨巷诗人 九年级下同步辅导,九年级下同步学习,初中语文学习,语文教学 - 初中语文 - 初中同步辅导 - 九年级下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九年级下同步辅导 推荐
- ·九年级(上)第二单元备课指导(二)
- ·九年级下教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娇儿”的妙用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歌鉴赏
- ·初中语文毕业试卷(无答案)
- ·中考试题(无答案)
- ·教参: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 ·九年级下教参:我用残损的手掌
- ·九年级下教参:《诗经》两首——关雎、
- ·九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
- ·九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
- ·九年级下教参: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
- ·九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
- ·九年级下教参: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
- ·九年级下教参: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
- ·九年级下教参:邹忌讽齐王纳谏
- ·教参: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说明
- ·九年级下教参:曹刿论战
- ·教参: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 ·教参: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 ·教参: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
- ·令人遐想,美不胜收——我读《秦风·蒹
- ·《关雎》赏析
- ·读《关雎》----比兴、叙事、梦幻中
- ·为什么说《关雎》是一首出色的恋歌?
- ·论《愚公移山》和再论《愚公移山》
- ·教参: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 ·九年级下教参:威尼斯商人(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