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导学
一.分析这首词描写的4幅图。
(一)分析4个画面。
1."独立寒秋"图。
开头三句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和抒情主人公,而且用全景特写镜头推出一个伟人卓然独立的画面:在一个深秋的季节里,橘子洲头,伫立着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正深情地注视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波涛。
(1)包含怎样的内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凝重的目光里折射出心头翻腾的无尽思潮。
(2)开头3句的正常语序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诗歌语言常用变序,这里将"独立"置前的作用是什么?
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发读者生发种种想象与联想。
2."湘江秋景"图
呈献我们眼前的是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壮美:远山层峦叠嶂,层层枫林被秋霜染得火红,江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千帆竞发,往来船只你追我赶疾驶;雄鹰展翅奋力冲向万里长空,鱼儿自由自在地在清澈的水中遨游。
(1)"看"统领哪些景物?
山、林、江、舸、鹰、鱼:万类。
(2)在他其它的诗词中,也有类似的用法。请以《沁园春 雪》为例说明。
"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惜秦王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3)这幅图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这首词流露出词人开朗昂扬、积极进取的感情。
3."指点江山"图
这幅画面是早期革命家的群像。他们青春年少,血气方刚,热情洋溢,坚韧不拔,傲视权贵,才华出众,为革命宣传真理,向官僚、军阀、豪绅、列强发起艰苦卓绝而一往无前的斗争。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是个倒装句,按语序应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携来百侣曾游。这样倒置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突出"百侣"的形象,并与词开头"独"相呼应。
(2)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这群早期的革命家敢于主宰世界的雄心大志和改造世界的英雄气概。
4."中流击水"图
险恶的波涛虽然能阻止飞快行驶的船只,但不能阻止词人携战友们在中流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1)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这不是单纯的回顾往日的友谊,而是用中流击水的气魄豪情给同伴们以期许或鼓励,是对革命前途的展望。
(2)联系上片,扼要分析这3句词在结构上的作用?
艺术地回答了上片的发问:只有我们革命者,才是主宰天下的主人。
(二)扼要分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作用。
1.从思想内容分析:体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心系天下兴亡的博大精神和崇高的历史责任感 。
2.从表现手法分析:采用了联想,词人从眼前景象联想到广漠的人类社会,联想到生活在这块热土上的劳苦大众,联想到蹂躏百姓的列强及土豪劣绅,联想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
3.从结构形式分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作品赏析《意象壮美 意境高远》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象"指的是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远。笔者认为,如果从意象美的角度去赏析这首词,对准确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也许能另辟一径。
《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几句词为例,有山上的"层林",有江中的"百舸",有空中的雄鹰,有水底的游鱼。而从景物的状态看,有静态的火红的枫林,有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作者从远望到近观,从仰视到俯瞰,天长地阔,山红水绿,"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
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于立意的,古代文人墨客的"悲秋""伤秋""叹秋"等诗文就正是由他们特定的"意"所决定的。譬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将"意"立在"断肠人在天涯",所选之"象"便自然是"枯藤""老树""昏鸦""瘦马"等;杜甫的《登高》将"意"立在"万里悲秋""艰难苦恨':上,所取之"象"也自然离不开那"哀猿""落木"等。毛泽东的立意积极向上,昂扬奋进,他所取的"象",就自然是那些竞相向上、生机勃勃的景物了,如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还表现在意象的表达上。意象的选择固然很重要,但意象的表达则更应别具匠心。诗人笔下的意象不应是客观的白描,而应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语),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为了给选取的客观物象"灌注"更多的生气,很注重意象的表达,如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其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诗人除了表现山红水绿的静景的优美外,还着意描写事物动态的壮美,"百舸争流"中的"争"字,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由于"击""翔"这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的运用,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如果把"击""翔"换作"飞""游",就表达不出雄鹰展翅飞翔时矫健有力的姿态,表达不出鱼游水中那轻快自在的情趣。诗人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竟"字,则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表现在意象的组合上。诗词中的意境内涵不仅包蕴在一个个意象之中,更体现在意象的组合关系之中。诗人们写诗,往往将一个个单一的意象按照美的规律,组成有机的、有时空距离的、有层次的画面,使其产生连贯、对比、烘托、暗示等作用,向读者展示绚丽多彩的生活图景,传达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诗人们常用多种方式来实现意象的组合,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主要采用并置式和辐射式两种方式。
诗词意象的并置,如同电影镜头的蒙太奇组接,主要将单个的意象以并列的形式相互并置在一起,从而形成全词整体的"复象美",亦即组合美。如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从整体上看都是并列关系,诗人以并置的手法将意象组合在一起,并且注意动静搭配,远近结合,从而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色图"。又如词的下阕中所回忆的往昔生活,也是两两并置,突出了年轻的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
诗词意象的辐射,即在群体意象中以一意象为中心并由此向四周"辐射"而形成一个意象群。仍以上阕"看"字所总领的七句为例,"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意象则是在中心意象"万类霜天"的辐射下形成的,下阕中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两个并置的复合意象也是在"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的辐射下形成的。而从全词看,中心意象应该是"独立寒秋"的"我",其他意象则是在这一中心意象的"辐射"下形成的。在这里,胸怀博大的看风景人也便成了"风景",这是一幅气势磅礴的"伟人图"呵!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由于选取物象典型,表达意象生动,组合意象巧妙,创造出了高远的意境,形成了一幅幅壮阔的画面,使得这首词具有很强的审美效应。
《沁园春·长沙》导学
- › 《沁园春·长沙》赏析
- › 《沁园春 长沙》
- › 《沁园春·长沙》写作时间之我见
- › 《沁园春·长沙》导学
- › 研究性学习示范课《沁园春·长沙》
- › 《沁园春·长沙》实录
-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 › 《沁园春 长沙》赏析
- › 《沁园春·长沙》改写成四言诗
- › 刘氏《沁园春·我生不辰》赏析
tag: 沁园春 长沙 高一同步辅导,高一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一同步辅导
栏目导航
- ·<沁园春·长沙>练习
- ·沁园春.长沙(欣赏\书法)
- ·第一单元起始课和诗歌教案
- ·《沁园春·长沙》赏析
- ·《沁园春 长沙》
- ·《沁园春·长沙》写作时间之我见
- ·沁园春.长沙
- ·《沁园春·长沙》导学
- ·庄子故里在哪里?
- ·沁园春 长沙z
- ·橘子洲(沁园春·长沙)
- ·岳麓山(沁园春·长沙)
- ·美丽长沙
- ·别开生面的秋韵图——王维《山居秋暝》
- ·研究性学习示范课《沁园春·长沙》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
- ·2017语文版高一最新教材
- ·2017山东版高一最新教材
- ·《沁园春·长沙》实录
- ·图文:长沙呼吸(沁园春·长沙)
- ·庄子寓言的史学价值(一)
-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 ·《沁园春 长沙》赏析
- ·从精神家园到精神病家园———我看海子
- ·再别康桥(图文)
- ·海滨仲夏夜
- ·烛之武退秦师实录
- ·世界偉人傳記史怀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