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二同步辅导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关汉卿|窦娥冤)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关汉卿|窦娥冤)

浏览次数: 63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08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关汉卿|窦娥冤),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王朝,建都大都(今北京),其创建者为元世祖忽必烈。

      元朝自忽必烈定国号起,历十一帝,凡九十八年。从成吉思汗建国算起,历十五帝,一百六十三年。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北到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其疆域之广,居中国各朝之冠。

    蒙古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大兴安岭北段、额尔古纳河以东地区。唐代蒙古之名始见于史籍。蒙古族后西迁至蒙古高原,从事游牧畜牧业。金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蒙古孛儿只斤氏族的贵族铁木真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蒙古诸部在斡难河源的不而罕山(今蒙古的必儿喀岭)召开大会,铁木真被公推为蒙古大可汗,尊称“成吉思汗”(1206—1227年在位),意为「四海之王」或「可汗的可汗」。后世尊其为元太祖。立国于漠北,建立了蒙古政权。蒙古国建立后,不断向外扩张。继成吉思汗于1227年灭亡了西夏之后,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在即位后又进一步南侵,于1234年灭亡了金朝。1235年,他把首都定于和林(今蒙古之哈尔和林),并遣拔都率兵西征。1241年,窝阔台汗死,由其妻乃马真后摄政。四年以后,窝阔台汗之长子贵由被选为大汗(1246年-1248年),即后来所称的元定宗。贵由死后,其妻海迷失后摄政了三年,最后术赤次子拔都不顾察合台、窝阔台两家后裔的反对,于1251年拥立拖雷之长子蒙哥(元宪宗)为大汗(1251年-1259年)。此后,蒙古大汗之位即由拖雷一系所袭。

    蒙哥死后,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即位。随后战胜了争夺汗位的阿里不哥(忽必烈之弟),平息了汉人的叛乱,巩固了统治。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正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建都于大都。使蒙古人正式入主中原。忽必烈也就成了后来的元世祖。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虏南宋恭帝及谢太后。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中消灭了南宋流亡官员和宋军残部所重建的行朝,南宋王朝灭亡。

    蒙古以游牧民族而入主中国,所凭藉的是强盛的武力。统一全国后,元室唯恐汉人不服,遂施行高压的统治方式。即:

    强分民族等级:元朝把全国人民,分为蒙古人、色目人(包括西域、中亚各族人和西夏人)、汉人(包括北方曾受辽金统治的汉人、契丹人、女真人)、南人(原来南宋境内的汉人及其他部族)四等。在政治上,规定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吏,必须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汉人最多只能做到副职。在法律上,蒙古人无故杀死汉人、南人,只是罚钱了事;汉人或南人杀死蒙古人,常会受到灭族的处分。

    实行军事管制:元朝为了加强对汉人的防范,在全国各地置兵驻防。又立里甲制,以二十家为一甲,蒙古人为当然「甲主」,负责监视全甲居民。禁止汉人、南人打造和私藏武器,不得打猎、聚众、学习武艺,其至不准夜行。

    掠夺民间财富:蒙古人习惯了游牧生活,在灭金亡宋初年,曾大量夺取农民耕地,改做牧场;民间的马匹,都被没收充作军用。统一中国后,对民众徵收的苛捐杂税更层出不穷。农具、盐、茶、酒、醋等日常用品,全部收归国营。

    压抑士人地位:蒙古人自身文化水平较低,鉴于汉族传统士人地位高、影响大,难以管理,便加以打击。据部分载籍所云,当时社会的职业有官、吏、僧、道、医、工、猎、倡、儒、丐十等,儒生的地位仅在乞丐之上。

    元的高压政策,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造成不少负面的影响,加速了自身的灭亡。

    元朝的军、政体制与前代相比是较为健全的。中央政府的军、政统治机构,主要由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构成。中书省领六部,主持全国政务,枢密院执掌军事,御史台负责督察。地方行政机构,分别为行省、路、府、州、县。行省是朝廷委派重臣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的简称。以后行省由中央临时派出机构转为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除中书省直辖的腹里(河北、山东、山西)和宣政院管理吐蕃以外,元朝在全国设有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云南、甘肃、江浙、江西、湖广等十个行省。行省握有很大权宪,统辖路、府、州、县的政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事等等。元代行省制度是自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大发展。

    元朝军事制度是蒙古旧制和中原王朝军制的结合体。忽必烈建国后,保留了成吉思汗创立的四怯薛轮番入侍宿卫制度。元朝宿卫军队一般在万人以上,由皇帝或亲信大臣直接节制。担任京城(大都和上都)防卫的军队是侍卫亲军,到元末曾先后设置三十余卫,卫设都指挥使或率使,隶属于枢密院。镇守全国各地的是镇戍军。军队有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等。

    蒙元入主中原,结束了长期南北对峙的局面,成为一个空前强大的王朝。加强了国内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相互联系,民族融合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加之蒙古西征后,在欧、亚各地建立了四大汗国,因此东西方的交通远胜于汉、唐时代,大大促进了中外文化交往。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到中国,居住了十几年。记述他在东方见闻的《马可波罗行记》一书中,着重描绘了元代中国的风土人情,盛道东方之富庶和文物之昌明,大都等中国城市的繁华景象。从此,大大激发了西方人士的探奇之心,促成后来哥伦布等人的地理大发现。

    蒙元的统治者虽然重武轻文,但元代在经济、文学、艺术等方面,仍有其独到之处。

    元朝的经济仍以农业经济为主,但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的广泛种植等都超过了前代。棉花的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为棉纺织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尤为兴盛,那里出产的“乌泥泾被”名闻远近。当地农家妇女黄道婆,从黎族人民学到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她把这些技术在家乡传播开来,并改进了棉纺织工具,为棉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元朝畜牧业的发展体现在牧地的扩大、牧养设施的改进等方面。元朝的手工业生产除官办作坊外,民间手工业比较发达,行业种类超过前代。特别是新兴棉纺业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瓷器、印刷业也有较大进步。由于驿传制度的完善和海运的开通,国内外交通空前发达,商业比唐、宋时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城市繁荣,盛况空前,出现大都、杭州、泉州、广州等闻名世界的大都市。泉州是元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经常停泊着数百艘海船,大量货物在那里汇集和起运。至今屹立在泉州附近的六胜塔,就是当年引导海船进出港口的灯塔。

    元朝在词和民间通俗文学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两种。散曲是由词发展而成的一种近于民谣的新诗体,可供清唱,又叫清曲;杂剧除歌唱的曲子外,还有道白、表演,实际上是剧曲或戏剧。元代的散曲用词清新古朴,多世俗词句,常以不拘一格的体制塑造鲜明形象。著名的散曲作家包括有「曲状元」之称的马致远,以擅长杂剧而出名的关汉卿以及张可久、乔吉等等。像马致远脍炙人口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通过对一幅秋郊夕照图的描绘,委婉地刻画出旅人飘泊天涯的心境,成为经典名作。

    元朝的杂剧,成就极其辉煌,优秀的戏曲作家辈出,而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若以作品艺术性之高及对后世影响之深而言,则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堪称不朽的杰作。《窦娥冤》通过贫苦妇女窦娥含冤负屈被官府误判死刑的剧情,揭露官场的黑暗,并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思想。《西厢记》则讲述相国之女崔莺莺和书生张生,勇于冲破封建樊笼,历经千辛万苦,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为世世代代中国人所传颂。

    元朝在其他艺术方面的成就也不小。书画方面,元初书坛三大家赵孟、鲜于枢和邓文原,提倡「专以古人为法」,深研晋、唐先贤的书法,对元代及后世书法的影响甚大。其中赵孟以一代文豪兼工书画,他精通各种书体,而他的画也是山水、树石、人物、走兽无一不工,实为元代书画的一代名家。建筑方面,元代有很多宏伟的建筑,其中元大都的建设可为典范。大都为元之国都,也是13-14世纪世界上最宏伟壮丽的城市之一。它花了十八年的时间建成,其严整的规划布局,建筑的技术、艺术水平都是当时世界上罕见的。元代统治者为了修建这座规划庞大、辉煌宏丽的都城,调集全国各地大量优秀工匠,同时,大量西域人也为大都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才华。明、清的北京城就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造和扩建而成的。 陶瓷艺术在元代也有进一步的发展,其特色是青花瓷器的制作。青花是用氧化钴作颜料在陶胎上描绘纹样,然后上白地蓝花的透明釉加彩绘。中国青花瓷的发展,便运用唐代三彩技术并学习、改良西亚的青花技术而来,到了元代中叶臻于成熟,其工艺水平超于前代而远销世界各地。

[1] [2]  下一页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关汉卿|窦娥冤)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窦娥冤  关汉卿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