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人行学习网学习网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同步辅导高二同步辅导悲悯与怜爱(契诃夫相关知识)

悲悯与怜爱(契诃夫相关知识)

浏览次数: 367次| 发布日期:12-29 13:49:08 | 高二同步辅导
标签: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http://www.350xue.com 悲悯与怜爱(契诃夫相关知识),

  当我因嗜饮而渐入昏沉时,那最后的清晰意象总是卡弗,雷蒙德.卡弗为自己画的漫画自画像。除了最后十年,卡弗的生活是与酒连在一起的,卡弗因为拥有了酒而失去很多,卡弗又因为失去了酒而拥有了许多。十年的时光是短暂的,但卡弗一直为这灿烂的十年而欣慰,经常是幸福之情溢于言表。作为一个写作者,能说出下面的话真是令人羡慕,我曾将这段话抄送给许多朋友,他们无不惊叹:
  要想写小说,一个作家就应该生活在一个有意义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作家有所信仰,有目标,然后方可准确描写;这个世界在一个时期里还不能挪动位置。此外,作家还应该相信那个世界基本上是正确的。  我想,为了这样的状态,即使不沾酒也是值得的,问题是,如果一个人还未曾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呢?
  
  卡弗出身贫寒,所求也不高,回忆起当年生活,他认为到了十岁还不用下地干活已经很不错了,所幸的是,他终于谋到了一份大学的教席。他的学生在谈到这位老师时说他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你们看看这些作品吧”,“请您谈谈您的看法”,“您的作品写得很好”,“您看着办,愿意写一点就写一点,当然,不写也没关系,您不必为此介意。”卡弗这样对他的学生说。
  
  一些令人心疼的美好的姿态与方式正在逝去。北回归线以北的景色依旧,你可以看到金色的白桦林, 清澈的淙淙流淌的小溪,在小山 背面,有未曾溶化的积雪,晶莹 而安静,黑海边的岸石千古如一。你很惊讶有如此平滑的海面。一个世纪之前的夜晚,就从这样的海面往北边的克里米西半岛的岸上眺望,你会看到一幢亮着灯的屋子,那是一间书房,再仔细看看吧,你会看清那盏台灯的灯罩是绿色的。失眠的契诃夫就住在这里。碰巧,你会发现,灯熄了,但契诃夫并未入睡,他独自坐在黑暗里,不一会儿,屋外变得明亮起来,窗外是泛着白光的雪景。
  巴乌斯托夫斯基有许多关于契诃夫的手记,他写道:“至于‘善良’这则手记,更值得人们深入地加以探讨。”“我们文学界,也许还没有第二个像他那样满怀如此深沉的感情来对待别人,为人们的苦难感到如此切肤之痛而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们的人。”
  雅.伊瓦什凯维奇曾经那么动人地描写了肖邦的故居,而在茨威格的笔下,落日中的托尔斯泰墓具有一种无法抗拒的神圣的引领人的力量。是的,人与物的关系就是那么奇妙,你走过了,你就会留下痕迹,留下气息。我们再也见不到契诃夫了,他的瘦削和苍白,他的宁静和优雅。不远处是轻柔的海的低语,巨大的橡树不时无声地飘下褐色的叶片,契诃夫坐在椅子上,椅子旁边倚着他的手杖。你仿佛听到他在自言自语:“我不能广泛地在社会范围里工作,我身体不好,文学是唯一给我力量的力量。每逢我走进自己的回想、印象,我所创造的新形象的领域,我就忘了自己的病,我就变得有力量了……”
  谁见到了,都会热泪盈眶,你只能悄然地转过身去。
  这一转就是一个世纪,当你再次来到雅尔塔,你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借助巴乌斯托夫斯基的眼睛:
  雅尔塔的秋天美丽得极易使人产生错觉,甚至难以分清眼前到底是春意阑珊,还是秋色似锦。只见凉台的柱形栏杆下面,一片丝毫未曾被触动过的缀满白花的灌木丛兀自在阳光下闪烁。轻风拂过,甚至只需呵上一口气,就会落英满地缤纷一片。
  多么让人悲悯而怜爱的地方,凭此,你踏入了契诃夫的心灵世界。
  对,悲悯与怜爱。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的主人的手上呵气。
  姚纳讲得入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苦恼》)
  万卡把这张写了的纸叠成四折,把它放在昨天晚上花一个戈比买来的信封里……他略微想一想,用钢笔蘸了一下墨水,写下地址:
  寄交乡下爷爷收
   (《万卡》)  秋色与文字,一起刺痛了你。
  
  之所以让契诃夫产生伟大的悲悯与怜爱,是因为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不幸与丑恶,在这些不幸与丑恶面前,人们是那么的渺小与无助。这种伟大情怀的产生与个人生活无关。卡弗并不认为酗酒与他的写作有关,认为酗酒会给文学产生滋养是很可笑的猜想。同样,当卡弗幸运地遇上一位心地善良的女性过上安详的生活后,他也并未忘记在琐碎而又动荡中生活的人们。他说:“我能确切地记起失望和绝望的构造,我仍能尝到它的滋味并且感觉到它的存在。尽管我的个人生活环境变了,但充满情感意味的事物仍历历在目。”一位真正的写作者显然既要把握住自己又能超越自己,他必须知道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着什么。当然,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太多了,但一个写作者注定只与那些不幸的事相关,悲悯与怜爱,这是写作者命定的。
  写作是什么,写作不妨说是写作者的运动,而运动的确证便是轨迹,或者是写作者给自己、也给世界的一道道划痕。因此,我认为写作者并不给世界带来财富(世界的财富不是在增加,而是在减少,所以,我怀疑“创造财富”的说法),写作不是修饰,不是增添,而是刻与划,在这“刻”和“划”中,对象被指认、消蚀或剥离,所以,真正的写作将不会给人们带来慰藉和享受,而应该是“疼痛”。是的,如同生活中一般的浅显而明白,人体被划过,便会带来疼痛并留下印记。
   (摘自旧文《疼痛的写作》)
  
  文学本无所谓新旧,历史可能存在所谓进步,科学也可能存在进步,但若以社会进化论的观点去看文学,则注定要犯错误,所以,《诗经》和古希腊悲剧具有不可替代的永恒魅力。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候,契诃夫曾经成为众多文学写作者们嘲笑的对象,其实,我们可以给出与契诃夫不同的技术,但却永远无法回避契诃夫的立场,悲悯与怜爱。这一简单的事实对一些写作者来说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需要经历相当的精神旅程才能弄明白的,那一瞬间,真如醍醐灌顶,一道善良的光朗照了你,这是人道的光辉,人性的光辉。
  回头是岸。
  一位年轻的小说家在给我的信中这样说道:
  这几天,我在重读契诃夫的小说,不断地表现出一种非常幼稚的惊讶,因为这种惊讶不应该发生在我这样一个写作者身上的,我为此而羞愧。我对契诃夫这样的作家了解得太少了,但我也终于明白,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追随他的原因,大家,一百年后还是个大家。同时,我也得承认,正因为我还有惊讶和发现,我才能确信自己还有继续写的激情。
  最后一句话太重要了,这是一个写作者真正的写作意识的确立。是的,我们每个人都该问一问,我为什么写作?作为后来者,卡弗该不该算在契诃夫的“追随”者里面呢?好在卡弗并不回避这一点,在回答他何以那么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境况时,卡弗说道:“我一生中都与这种人打交道。从根本上讲,我也是感到困惑茫然的人群中的一个,我来自这样的人群,这些人曾与我共事谋生多年。”然后,卡弗谦逊地讲:“集中写这个人群也不意味着我的写作不同于其他作家。契诃夫一百年前就在写底层人物。”
  读过卡弗的小说,会从总体上强烈地感受到他对普通人生活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这种把握和理解不是通过什么具体的社会事件去凸现的,也没有什么明确的语义指向,而是将它还原为生存的本原状况,一些似乎不足以成为故事也不足以构成主题的日常情境的描绘。对于普通人来说,那种对生活的无奈、痛苦、烦躁、恍惚,乃至歇斯底理,并不是针对什么当下即时的事情,故事只是一个偶然的触发,而深层次的氛围和感觉却是一种长期的累积与叠和,不知在哪一天,它已弥漫成人们不能承受的重压。
   (摘自旧文《卡弗的启示》)  一个作家,能对这种感觉与氛围置之不顾?任由他们去抽大麻(《大教堂》)?酗酒(《打电话的地方》)、整日地从这个频道换到那个频道地看电视(《真跑了这么多英里吗?》)?
  
  可以想象大萧条时期的美国西部,当英雄梦已经幻灭的时候,日常生活中的萧瑟、荒凉与清贫就不再是作为西部牛仔跃马扬鞭的背景,而是人们挥之不去的阴影了。俄勒冈州的小城克拉茨凯尼,夕阳使红土地带的高原显得更加凄迷,泥泞的道路上已好久听不到汽车的引擎声了,太平洋的季风吹得陈旧的木板房发出吱呀的声音,醉汉们摇晃着从小酒馆里蹒跚而出。
  当年,卡弗就是从这里出发,开始了他一站又一站的漂泊,带着这样的记忆,他走进一个又一个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的悲剧是最难感受,也是最难表达的。是的,确实是一种感受氛围,一个作家在写作时很感性地表达了它,正源于他对日常生活哲学上的理性洞察,卡弗的概念是“威胁”。卡弗在一篇访谈录中说:“在我的作品中,世界对许多人来讲是个很具威胁的地方。我所选择写作的人物对象的确感到威胁的存在;我认为许多人感到这世界是个很具威胁的地方。也许将来读这篇访谈的众多读者中不会有很多人感到我所讲的威胁。我们朋友熟人中的大多数人也不会感到这样的东西存在。但是假如你改变生活道路的话,威胁就存在,而且看得见,摸得着。”
  我想提一提《你在圣.弗兰西斯科做什么》,提一提马斯顿这个人物。马斯顿显然处在某种“威胁”之中,这威胁既来自身边的人,又来自遥远的地方。身边与远方,这就是我们的世界,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呢?从身边,从远方,对马斯顿说,不断传来“威胁”的消息,这是邮递员罗宾逊眼中的马斯顿:

[1] [2]  下一页


悲悯与怜爱(契诃夫相关知识)
[审核:三人行学习网]

tag: 知识  契诃夫   高二同步辅导,高二册同步教学,高中语文知识,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 - 高中同步辅导 - 高二同步辅导